园林艺术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晓龙,林玉杰 主编  页数:192  

内容概要

《园林艺术》主要内容包括园林美学基础、园林布局艺术、园林造景艺术、东西方园林史及园林风格、园林艺术实例分析等。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比较切合实际,文章通俗易懂,理论简明,并配有插图,便于读者领会和掌握。本教材适宜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艺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城市规划、旅游、环保等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和园林艺术爱好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园林美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美的概述
一、美的概念
二、美感的基本特性
三、美的分类
四、审美
第二节 园林美
一、园林美的概念
二、园林美的特点
第三节 园林艺术概述
一、园林艺术的概念
二、园林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的关系
三、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园林布局艺术
第一节 园林构成要素
一、园林构成要素
二、园林造型要素
三、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二节 园林景观布局艺术
一、风景与风景欣赏
二、园林景观布局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园林视景空间艺术
四、园林布局的艺术鉴赏
第三章 园林造景艺术
第一节 地形地貌艺术
一、地形类型特征及视觉效果
二、地形改造——堆山
三、置石
四、园林地形设计原则
第二节 理水造景艺术
一、园林水体形式
二、静水的景观作用及特征
三、动水的景观作用及特征
四、理水造景艺术原则
第三节 植物景观艺术
一、植物的功能作用
二、木本植物配置
三、花卉配置
四、基础栽植
五、攀缘植物的配置
六、草坪及地被植物的种植设计
第四节 园林建筑
一、概述
二、园林建筑艺术
第五节 园林小品艺术
一、概述
二、园林小品艺术
第六节 园路与广场艺术
一、园路
二、园桥
三、园林铺装
四、广场
第四章 东西方园林史及园林风格
第一节 中西古典园林史及园林风格
一、中国古典园林史及园林风格
二、西方古典园林史及园林风格
第二节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以及其艺术形式的比较
第五章 园林艺术实例分析
案例一承德避暑山庄
一、总体介绍
二、园林特色
案例二拙政园
一、总体介绍
二、园林特色
案例三凡尔赛官
一、总体介绍
二、园林特色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如普汉列夫《论艺术》云:处于狩猎时期的布什门人和澳洲土人居住的地方鲜花满地,却不用鲜花装饰自己,花对当时的狩猎民族来说没有美学意义。认为它没有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他们用动物来装饰自己,动物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和劳动对象,因为这些是靠他们的力量、智慧和才能获得的。(2)自然美的特征具体来说,自然美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自然美的形式美胜于内容美,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表现在形状、线条、质料、姿态、比例、对称、色彩、声音等自认属性方面。一般来说,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自然美的内容往往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而自然美的形式却是具体的、直接引发美感的,因此形式在自然美中占据突出和显要的地位。如:瀑布的激扬飞跃,鸟的千啼百转,花色的缤纷绚丽,大海的辽阔无垠,高山的俊俏挺拔等。第二,自然美具有变易性。自然美的变易性是指自然美具有变化不定的特点。许多自然物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角度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产生了自然美的变易性。自然美的社会内容比较模糊笼统,具有不确定性。①自然美的社会内容具有美丑两重性。例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咏蟹》:具有天不怕、地不怕、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这就是通过自然美的不同方面揭示社会当中的美与丑。②同一美的事物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性质。例宋人郭熙云:“山近看如此,远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看如此,侧面看如此,背面看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百山之形状,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如此,所谓朝朝暮暮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百山之意态”。郭熙揭示了同一美的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美学性质。③自然美因其具有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似的一些特征,而成为社会生活美的一种暗示或象征,成为生活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直接象征(自然物的某些属性与象征意义是统一的)如:宋人周濂溪《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胜爱牡丹,予独爱莲”。用象征的手法说明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

编辑推荐

《园林艺术》是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园林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帮别人代买的,很满意
  •   书挺好,作为辅导教材的补充
  •   书里字体、插图清晰,字体大小合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