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旺盛,贾敬敦 主编 页数:593 字数:1150000
前言
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科技部于2007年通过“十一五”支撑计划启动了“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示范”重点项目,开始了我国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全国近千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总体上,循环农业的研究与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广泛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技术研究框架,有力推动了我国循环农业的技术研究与实施;②在循环农业的科技创新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取得的明显进展;③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示范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在14个省开展了研究与示范工作,建立了近50个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技术核心基地,初步形成各种循环农业技术模式65项。这些研究与示范基地支撑了我国“十一五”循环农业科技研究;④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也包括地方有关部门支持,一些大学、科研院所以及部分企业积极参与了项目研究和基地的建设。通过项目研究和基地建设,凝聚了一大批从事循环农业研究的科技人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农村和农业工作进行了战略考虑,强调要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理念。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新的国家战略部署背景下,进一步突出重点找准定位。面对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长远战略需求,加强循环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概要
为了从战略上把握循环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以及交流近年来循环农业研究进展情况,科技部农村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安徽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11月在安徽召开了“循环农业科技发展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农业科技界、产业界等代表近300人参加,这是一次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的会议。 本次大会提交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全景式的展示了我国循环农业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论文总体质量和水平较高。会后,大部分代表极力建议,遴选一批高质量论文编辑出版,以促进循环农业研究不断发展。为此,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中心牵头,对提交的论文进行遴选、整理,许多作者对论文再次加工提高,共选出90余篇论文,汇集形成本书,包括发展战略、秸秆直接循环、农田复合种植、农牧结合循环、秸秆菌业循环等重点循环模式及其配套技术等,突出了新观点、新试验、新技术。
书籍目录
一、循环农业发展战略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扩汇节支促循环推进集约持续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趋势与科技方向 西北内陆灌区循环农业主要模式的应用潜力及其发展技术需求——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山东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技术 江苏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径与技术 南方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环渤海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循环农业结构体系的再认识及甘肃循环农业发展重点领域探讨 区域循环农业研究进展与展望——以松辽平原循环农业为例 关于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广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 对发展关中平原循环农业的认识与实践 湖南省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我国稻田节能减排的技术模式及其配套政策探讨 循环农业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某品牌鸭产业为例 陕西关中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循环利用途径 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农牧结合循环生产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与研究 20年来高产粮田养分平衡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辨析——以河北栾城县为例 循环农业发展约束条件及可行途径分析——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北京循环农业的发展 农村生态安全与循环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江西省有机资源调查报告二、秸秆还田循环利用 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CO2气体排放影响研究初探 江苏稻麦两熟制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效应的研究 基于循环农业理论下的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策略与思路 福建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山东省秸秆利用模式探讨 黄淮平原区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 玉米秸秆矿化过程中氮素及其形态变化 麦秸还田方式对机播玉米出苗质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秸秆还田结合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及腐殖化性质的影响 关中平原秸秆还田21年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腐殖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特点及对土壤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下化肥配施对水稻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冲积土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不同方式及施肥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免耕黑土速效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功能研究 秸秆腐熟剂田间应用效果报告三、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过腹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养分循环过程的影响 西北绿洲灌区面向循环生产的养殖配套技术需求分析——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基于4R理论的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初探 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与防治对策 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农田土壤承载畜禽粪便能力的研究 奶牛养殖废弃物处理研究——以密云县为例 添加无机磷肥对农业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的影响 规模化牛场“肉牛一沼气一牧草”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堆肥利用技术研究四、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 食用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及菌渣的循环利用研究 利用花生蔓与玉米秸栽培杏鲍菇安全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 菌废料还田下冬小麦田CO2排放特征分析 循环农业的高效模式及关键技术——以山东九发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例 菌渣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菌渣成分分析与菌渣制有机肥工艺技术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食药用真菌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五、复合循环农业模式 双季稻生产“3R”模式结构与功能分析 间套作对控制农田污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与效应分析 水旱轮作区不同耕作模式效益、能量及土壤质量分析 江南丘陵区稻田多熟种植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旱三熟”种植区农田生态环境与产量的效益 耕作措施和氮肥管理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春玉米套种平菇循环农业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稻田冬种禾本科牧草的草产量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太湖地区稻田养分平衡与稻季氮素减量效应研究六、沼气工程模式 沼气产业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系统 北京郊区生物质两种气站净产能评估与分析 沼液滴灌技术的工艺探索与研究七、污染控制技术 农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循环与调控研究 稻田一蓄水塘排灌单元NP径流模拟模型研究初探 富营养化水体养分循环利用研究 若干农艺措施对小麦镉污染修复效应的研究 广东地区水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洞庭湖地区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湘江流域典型双季稻田不同N、P施用量的径流损失效应 有机肥源抗生素对设施菜地土壤一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动态八、循环农业机械化技术 华北两熟制农田全程机械化循环生产高效模式及配套机具研究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精准减量施肥控制器设计 农田精准减量施肥土壤肥力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 玉米苗期地膜回收机的设计 精准施肥土壤肥力数据处理及拟合方法的研究 奶牛场粪污回收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条垛翻堆机产品演变与发展趋势 东北玉米部分秸秆田间循环模式配套机具的研究 油菜秸秆直接还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猪—沼—菜”生态种植机械化技术研究
章节摘录
1.1二者相互联系但有不同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近10年来由发达国家主导提出的旨在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两个经济理论。这是我们进行循环农业研究必须考虑的共同理论基础。所谓循环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改变过去我们产业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线性发展模式,成为“资源-产品-废物再利用”的多次、多级、多梯度发展模式,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它是从产业体系的角度,由废物回收这项技术发展逐步拓展为产业经济理论。低碳经济是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首先倡导提出的概念。它的主导思想是针对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而提出的,更宏观地强调了要走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高效利用系统和减少气体排放。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有所不同的,出发点也有差异,但都是围绕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球共同追求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满足当代人类生活生产需要,不至于破坏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都是围绕这一个人类追求的核心发展理念展开。 从历史角度来看,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生活富裕,追求环境优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循环经济理念出现的比较早,它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其产生的重大背景是世界能源危机,导致对常规经济模式的反思。其核心关切是强调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