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田玉红 页数:292
前言
国际贸易摩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受到更加严重的贸易摩擦威胁。首先,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发生较为集中的国家。中国出口产品所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数和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不仅位居各成员国之首,而且远远超出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国家(地区)。其次,多重贸易摩擦形式协同使用,尤其是反补贴在西方国家连续20年不对中国适用的历史背景之下再次成为中国新时期贸易摩擦的突出表现.另外,知识产权壁垒和服务贸易壁垒形成的新型贸易摩擦出现并扩大,这也说明国际贸易救济政策越来越表现出协同一致的趋势,这一复杂局势的形成对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提出紧迫需求。 中国产业发展长期以来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也出现了诸多发展瓶颈问题——如何公平发展、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中的这些瓶颈需要从法律上予以充分保障。法律的保障并不单纯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更多的要体现在科学的法律制度设计,从而降低制度变迁的负面作用,提高上层建筑作用于经济发展的效力,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摩擦威胁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政府管理对外经济贸易的空间和能力减弱,甚至会招致国外针对中国的制度性贸易摩擦;二是产业安全制度建设已经不仅仅集中于产业政策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安全。
内容概要
全书围绕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问题,分析了贸易摩擦对中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最终导致的中国产业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发生的深远变革。在这一研究目的之下,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提出了文章研究的现实问题,解析了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目前国内外研究综述,并介绍了研究的具体结构框架、创新及不足等内容。 第二部分研究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趋势的新发展及特殊性。 第三部分分析了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包括国家利益因素、多哈回合谈判因素、经济体制因素、产业利益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第四部分主要以国际对华反倾销为视角,研究了中国如何应对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及产业安全的制度调整。集中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中国贸易摩擦领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第五部分分析了传统贸易摩擦类型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问题。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这三种传统贸易摩擦类型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调整有关产业安全制度。 第六部分分析了新型贸易摩擦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问题。梳理了金融危机期间这~类型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制度调整建议。 第七部分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整体架构。在本书前几部分的基础上,该部分分析并提出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需要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具有公平性、科学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安全制度体系,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第八部分以国际反倾销为例分析了辽宁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书籍目录
1 导论2 全球金属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趋势的新发展3 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4 中国应对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及产业安全的制度调整——以国际对华反倾锁为视角5 新型贸易摩擦与中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建设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整体构架8 贸易摩擦威胁下辽宁省产业安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引进、消化、吸收、普及”八字方针,使环保产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面最大的行业之一。所以,中国公布和实施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环保产业的许多相关领域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项目,这必将对外资流入环保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外资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国内环保投资的不足,而且引进了国外先进环保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改善了我国环保水平,提高了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环保机制的逐步建立。 总之,中国在入世之后无论是外在贸易摩擦的压力,还是中国从根本上改善环保问题的愿望和魄力,抑或WTO框架下各项环保条款的启示和各成员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经验的借鉴,中国对环保产业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产业政策领域本身,而将更多的视角放眼于国际,通过产业安全制度建设来加快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各国环境保护政策在促进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和谐共赢的过程中,避免环保壁垒成为各国国内贸易保护的工具,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环保产业在全世界的共同发展,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和合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7.5.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产业安全制度建设要坚持公平性 科学发展观的公平性内涵表现在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这就需要考虑到消除过度的贫富差距,处理好“三农”问题,使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等,使中国产业安全制度的内在公平性得以有效的发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