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万奇 页数:281
内容概要
为适应新时期公安法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北京市精品课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组的全体老师编写了这本《刑事诉讼法学》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出版的同类教材,在此对各位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释;注重学生程序法律意识和证据法律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践,密切跟踪学科前沿及科研成果,努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教材始终具有前沿性和时代特征。作为基本的部门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内容丰富、学科体系庞杂、研究领域广泛、理论渊源久远。为贯彻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目的,应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突出;同时,还要紧扣时代脉搏,在教材内容上体现、提炼新的学术观点。本教材试图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突出针对性。本教材所针对的是公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各公安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提供一般方法论和一般理论基础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有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方法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介于二者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教材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的教科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法律规范,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和相关法律解决业务中的程序法律问题,同时也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程序法学基础。因此,在结构、内容、难易程度、写作风格上都要体现针对性,既要区别普通院校的同类教材,又要与公安院校的专业教材有所不同。因此,本教材更加注重与公安刑事执法有关的内容;更加注重未来警官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的培养。
第二,注重实战性。本教材紧密结合公安执法实践,体现出鲜明的实战性。首先做到概念准确,观点明确,避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表述,力争做到概念、观点即可成为判断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原则上不写争议观点,只介绍达成共识的观点或绝大多数人的主张,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最后,紧密结合公安执法实践,尽可能地详尽阐释运行性、操作性的程序规则,以适应实战需要。
第三,强化规范性。严格遵守教材写作规范和出版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杜绝纰漏,做到“精当、清晰、新意、概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
第二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理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理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价值原理
第三节 刑事诉讼目的原理
第四节 刑事诉讼职能原理
第五节 刑事诉讼结构原理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专门机关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第五章 管辖制度
第一节 立案管辖
第二节 审判管辖
第六章 回避制度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适用的对象
第二节 回避的理由与种类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制度
第一节 辩护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
第八章 强制措施制度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第二节 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第三节 拘传
第四节 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
……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期间、送达
第十章 刑事证据制度
第十一章 立案程序
第十二章 侦查程序
第十三章 提起公诉程序
第十四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九章 执行程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