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蓉 页数:232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如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指导性内容包括“注重保护,预防为主”和“六字方针与八字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指导表现为“宏观实行宽松,微观宽主严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指导性内容的观念误区,主要是缺乏未成年人权利主体意识,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作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不是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手段。应从观念先行、立法突破、司法得力、矫治完善等方面使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得以贯彻实现。
作者简介
张蓉,女,1972年生,重庆市人,法学博士。199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在《现代法学》、《人民检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海外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概述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解读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概念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指导性内容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实践及问题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实践中的体现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立法中的体现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司法中的体现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矫治中的体现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立法实践存在的问题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矫治实践存在的闸题
第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与根本、基本刑事政策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体系基础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
二、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到“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与根本刑事政策的互动关系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对根本刑事政策的作用与体现
二、根本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指导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与基本刑事政策的互动关系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对基本刑事政策的体现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在指导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中的问题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指导
第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指导性内容的观念误区与修正
第一节 “注重保护,预防为主”的观念误区与修正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入犯罪法相关规定之解析
二、“注重保护,预防为主”的观念误区
三、“注重保护,预防为主”的修正
第二节 “六字方针与八字原则”的观念误区与修正
一、“教育”与“惩罚”的关系之解析
二、“六字方针与八字原则”的观念误区
三、“六字方针与八字原则”的修正
第五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实现
第一节 观念先行
一、国家亲权理论
二、未成年人特别保护观念
第二节 立法突破
一、扩大刑法适用的对象
二、构建科学的刑事法网
三、形成合理的处置结构
四、规定适宜的刑罚制度
第三节 司法得力
一、机构专门化、人员专业化
二、“寓教于侦”,推广缓处考察
三、“寓教于诉”,发挥酌定不起诉的功能
四、“寓教于审”,限制监禁刑适用,提高缓刑适用率
五、完善社会调查制度
六、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
第四节 矫治完善
一、完善少管所的教育矫治
二、完善专门教育
三、完善收容教养
四、完善社会帮教
五、完善社区矫正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根本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的依据,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又决定着根本刑事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根本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与具体刑事政策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刑事政策成为一个系统整体。刑事政策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制定与实施刑事政策时,必须将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刑事政策统一起来,注重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 (3)开放性 刑事政策作为国家和社会对犯罪有组织的反应方式,其开放性表现在:一是其要与来自犯罪态势和犯罪规律的信息进行交流。随着犯罪态势的变化以及对犯罪规律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调整、完善,使刑事政策的主观反应与犯罪态势和犯罪规律相适应。二是其要与来自政策导向和调控效果的信息交流。既受政策导向影响,同时又根据反馈的调控效果对政策作用的方向、范围、重点、手段等进行调整,使刑事政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实现效果的最佳化。 作为刑事政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当然具有刑事政策的上述共性。除此以外,与其他刑事政策相比,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第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犯罪。这是由“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是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所引发的国家或执政党的反应”所得出的当然结论。其中,认识对象为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实践对象包括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和未成年犯罪人。 第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制定的现实基础是未成年人犯罪态势。 第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实现为最高目标。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