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永勤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未成年人的供述心理是法律心理学家和从事侦查讯问的相关工作者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个薄弱环节。与之相关,关于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在上述背景下,本书以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为出发点,围绕相关的审讯制度、审讯策略,探讨与之相对应的未成年人的供述心理发生机制以及存在的风险等,无疑将会推动心理学在少年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应用,使人们对未成年人在法律情境下的决策能力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会促进少年供述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从而进一步推动在审讯阶段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改革。
  本书秉承了当前公认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进行充分的探讨和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提出了当前审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是国内关于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的一本较系统的有新意的著作,在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上都能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简介

许永勤,1971年出生,河北辛集人。现任教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199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机电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参译《审讯和供述》教材一部,先后在《公安大学学报》、《犯罪与改造研究》、《公安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研究的心理学问题 
 二、研究路径 
 三、研究的具体內容
 四、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章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制度背景 
 第一节 未成年犯的界定
  一、年龄标准 
  二、犯罪性质标准
 第二节 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相关的侦查讯问制度
  一、侦查讯问制度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供述过程中的法律权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审讯情境对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审讯环境
  一、审讯环境的强制性 
  二、审讯手段的强制性:物理强制 
 第二节审讯策略
  一、基于获得供述的审讯策略
  ……
第三章 未成年人的心理脆弱性特征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五章 未成年人虚假供述行为的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1 审讯工作状况与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2 未成年犯调查问卷
附录3 对实验的观点和看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最大化策略中最常用到的技术有直接和间接指控、出示真实和伪造的证据、拒绝否认、谴责罪犯说谎、指出嫌疑人供述的不一致性、强调罪犯声明的不可靠性、强调犯罪的严重性等方式,即利用威吓、欺骗和诱导的方法来引诱犯罪嫌疑人按照审讯人员的逻辑线索给出答案。所有上述策略都是建立在对犯罪嫌疑人的有罪推定基础之上的,采用明确或暗示的方式指出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可能性,目的在于获得罪犯的直接指控或间接指控。采用这种技术的警察会假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会利用真实或伪造的证据,并会一直阻止犯罪嫌疑人进行否认。例如,在审讯的初始阶段,警察的问题常常是“你要老实交代隐瞒的罪行。”“你打算怎么办?”“×年×月×日下午5点30分前后你在哪里?”“××,据我们调查,你曾在上周二夜晚潜入了珠宝店。”“你想想,你为什么会到这里来?”这种直接或间接指控的技术实际上是在暗示警方已经掌握了一些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现在警察只是对犯罪的过程和细节感兴趣。在面质的过程中,警察主要是利用各种证据和方式来打破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例如,面对矢口否认的犯罪嫌疑人,警察可能对他的犯罪经历和犯罪过程进行不断的质疑,以削弱其意志力和抵抗力。这些谈话包括质疑犯罪嫌疑人的先前行为:“但是5年前,你就曾经用刀刺过一个男孩三下”;质疑犯罪嫌疑人的说谎行为:“我们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你的亲戚当时没在现场,你是不是还要我们把证据都摆出来?”利用虚假证据实际上是采用欺骗的手段,告诉嫌疑人他们已经掌握了对其不利的证据,以促使其进行供述。例如,警察可能指出存在着同案犯:“你说的和你朋友说的不一样。”在审讯的初始阶段,警察一般会反复地利用上述策略,对犯罪嫌疑人回答的真实性进行不断的质疑和攻击。这些最大化的策略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心理强制,在这一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任何异议都被驳回,只能按照警察提供的逻辑线索继续下去。

编辑推荐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觉得对于讯问学专业的人来说不错 书后面有一大部分实证的东西占了很大篇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