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生兰 页数:289 字数:420000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颁发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法规政策,进入了“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新时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全面实施各项学前教育法规政策,并不断地加以总结提升,激发了笔者李生兰撰写《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这本书的兴趣。
在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职前培育和在职培训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开设有关“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必修课程、专题讲座,但却没有合适的图书资料拿来使用,因此就增强了笔者撰写《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这本书的愿望。
作者简介
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家庭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原理、比较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课题“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德育的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中外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比较研究”等二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独立出版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学前教育学》、《比较学前教育》等5部著作,主编了《幼儿园英语教育》系列教材6本,在国内外教育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百余篇。
多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讲学或访学,进行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考察研究活动。
曾获“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此外,还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改革与创新类)二等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幼儿教育优秀作品奖”以及上海市成人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优秀奖”、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工作教学奖”等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对《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幼儿园管理条例》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及指导
二、体罚幼儿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第二节 研究《幼儿园管理条例》
一、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研究
二、促进大班幼儿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研究
第三节 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
一、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二、开展欢乐祥和的民俗教育
第二章 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幼儿园工作规程》
一、中美幼儿园管理现状的比较分析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形式选析
第二节 研究《幼儿园工作规程》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
二、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
三、幼儿园家长会议的研究
四、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研究
第三节 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
一、编制园级工作计划
二、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三、提高教学活动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六、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七、实行科学民主管理
八、设置嘉宾园长岗位
第三章 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二、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的角色扮演
第二节 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幼儿园利用国际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研究
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研究
第三节 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开展以“语言”领域为主的活动
二、开展以“健康”领域为主的活动
三、开展以“社会”领域为主的活动
四、开展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活动
五、开展以“艺术”领域为主的活动
第四章 对《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家长在与教师合作共育时所扮演的角色
二、教师在与社区合作共育时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节 研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示范性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研究
二、《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的研制
第三节 实施《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五章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0~3岁婴幼儿教养的特点与策略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 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借鉴与超越:我国园长对美国幼儿园规章制度的评价研究
二、借鉴与超越:我国园长对美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评价研究
三、借鉴与超越:我国园长对美国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评价研究
第三节 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幼儿园教育改革探索
二、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
第六章 对《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一、学前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
二、学前教育的资源:越来越广
三、学前教育的师资:不断壮大
四、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多
五、学前教育的管理:日益规范
六、学前教育的监管:越来越严
七、学前教育的收费:日趋合理
八、学前教育的成效:日益显著
九、学前教育的机制:日趋完善
十、学前教育的规划:逐步实现
第二节 研究《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的研究
二、优秀幼儿教师的特质和成因的研究
第三节 实施《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一、发挥园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引领作用
二、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寓教于乐提高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
第七章 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思考、研究与实施
第一节 思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一、学前儿童环保教育的内容和策略
二、学前儿童阅读教育的任务和策略
第二节 研究《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一、0~3岁儿童教育的研究
二、儿童社会教育场所的研究
第三节 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一、参观公园活动方案
二、参观超市活动方案
三、参观药品店活动方案
四、参观动物园活动方案
五、参观消防站活动方案
六、参观图书馆活动方案
七、参观科技馆活动方案
八、参观博物馆活动方案
附录
1.幼儿园管理条例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7.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灵活性。家长开放日是教师偏重于从实践方面来对家长进行指导的一种形式,家长往往觉得“看得见,摸得着”,好学易学,且见效很快。因此教师要更加频繁地加以运用,做到机动灵活。一方面要注意开放时间的灵活性。教师既可以定期邀请家长来班级参观环境、参加亲子活动,以增进群体家长对班级保教工作的感性认识,掌握保教幼儿的技能;也可不定期地对家长开放活动,把来班级观看活动、参与活动的主动权下放给家长,引导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做出选择,进行安排,再和教师预约、协商,以满足个体家长在班级中静悄悄地观察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开放内容的灵活性。教师既可允许家长来班级观看儿童的餐点活动、游戏活动,也可鼓励家长来班级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儿童的自由活动,以帮助家长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强项,促进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在和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共育时,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为了出色地完成家长工作,缔结友好、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园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教师需要努力扮演好“迎宾者”、“保护者”、“倾听者”、“采纳者”、“合作者”、“指导者”、“评价者”和“研究者”等各种角色,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研究《幼儿园工作规程》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在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的第二十九条中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现以“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二)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要为大班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这个过程是幼儿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话题,进行本项研究,有助于扩展和深化各种衔接活动,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好充分准备,促使大班幼儿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四)研究的问题 1.在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大班幼儿是否已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2)大班幼儿是否已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3)大班幼儿是否已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4)大班幼儿是否已拥有进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是否向往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5)大班幼儿是否已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是否对各类学习活动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6)大班幼儿是否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 2.在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在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教师在大班的一日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 (1)生活能力: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很好地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否具有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的时间概念。 (2)行为习惯: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否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交往能力: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乐于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交往,是否对人有礼貌,是否能与别人友好相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