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丹阳  页数:243  

前言

  还是在读硕士期间,就开始对文学翻译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论是经过翻译的文学作品,还是译者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都令我产生非常奇妙的感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翻译而言,文学翻译更加灵活多变,难以把握。读着那些文学译作,想象着译者当初是怎么翻译出来的,他(她)为什么要翻译这部作品?为什么译文的语言是这样的而不是另外一张面孔?原作者会认同经过翻译的自己的作品么?译文跟原作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在我的头脑中出现,因此硕士论文就探讨了有关文学翻译的几方面的问题。  随着对文学翻译方方面面的接触越来越多,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日益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古今中外的翻译界都曾论及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认为译者做的工作与创作有些相似,然而仅此而已,很少有译家深入探究,更不用说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的研究。事实是,文学翻译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与我们对文学翻译者的研究工作是极不相称的,我们应该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论证。这就是这篇论文的最初由来。如果说当时的想法还是不甚清晰,那么后来将论题确定在“创作”上则是因为受了导师开设的一门课的启发。

内容概要

  随着对文学翻译方方面面的接触越来越多,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日益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古今中外的翻译界都曾论及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认为译者做的工作与创作有些相似,然而仅此而已,很少有译家深入探究,更不用说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丹阳,1992年7月于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l2006年7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翻译学方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外译论关于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多角度诠释第一节 西方早期译家译述第二节 苏联的文艺翻译观第三节 美国的文学翻译观第四节 我国的文学翻译观第二章 文学翻译与创作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本质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性质与核心问题第三节 创作与再创作第三章 刘勰的创作论对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行为的启示第一节 《神思论》要义解析第二节 《神思论》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活动第三节 《体性论》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活动第四节 《情采论》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活动第五节 刘勰的文学评论观与文学译者的创作批评第四章 文学翻译的创作美学第一节 审美理解第二节 审美再现第三节 审美接受第五章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之哲学思考第一节 哲学言意观与再创造的不确定性第二节 文本言说与创作主体第三节 后理性主义观照下的译者的创作行为第四节 解构理论与“忠实”的创作第六章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之具体表现第一节 译者的双重身份第二节 文学翻译:语言的杂合与解放第三节 译者的文化积淀、创作理念与策略选择第七章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个案研究第一节 译者的文学功能第二节 《红楼梦》翻译中的创作窘境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三种语境与译者的创作应对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因此,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和审美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作品的意义在交流中产生。读者的理解是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行为,它在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时,加入自己的个性和意识,其所有心理活动全部被激活,因而作品的意义包括作者赋予的意义和读者赋予的意义两个组成部分。读者接受是一个情理交融的心理过程,读者与藏在文本中的作者进行对话,对阅读对象进行理解和阐释,不同的读者因为各自不同的经验、个性和观念对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在文学翻译活动的最后阶段,译文读者要对译文进行理解和阐释,他们能动的、建设性的参与是译文潜在的美学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二、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阐释空间  根据文学接受理论,译文只有在经过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后才能够实现其审美价值,也就是说,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必须与文学文本相结合,否则,理解和接受无从谈起。“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阅读作品之前或阅读作品的过程之中,读者因为个人经历或社会体验,在头脑中已经具有某种思维定式和先在结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翻译中的创作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