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芮必峰,李明发,蒋含平,吴志远 页数:485
内容概要
《试声鸣磬: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从安徽省第三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中严格筛选优秀论文48篇,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成果的检阅,也是全国主要高校新闻传播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尽管其中有些文章理论深度尚浅,有些笔法稍显稚嫩,但都充分反映了青年学子在学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成绩。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主要由致力于研究新闻传播相关问题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组成。其中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知名高校。
书籍目录
新语境下的传统媒体:上海报社品牌活动探析 “PM2.5事件”中北京市政府形象研究 论都市报中城市文化记忆的再现与市民身份的重建——以《江淮晨报》“晨报地理”为例 记忆、想象与认同——以《新安晚报》对合肥城市形象的建构为例 媒介地理学视阈下国家形象构建国际传播策略及“说辞”建议——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 流言、声誉、传播、演化及地方合作文化形成 《申报·自由谈》杂文里的中国形象分析 中国网络协商决策挑战研究——基于政府与公民社会间实质性不平等的思考 说出不可说的——网络同性恋幽默中的狂欢与并置 新语境下的电视节目内容生产与传播之变 论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政治逻辑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上任前后的媒介形象分析 从跨区域传播维度看美剧字幕翻译——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 文化工业景观下国内电视剧的生产形态——以《三国》、《宫》、《流星雨》为例 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被固化的女性形象 F.R.利维斯的媒介教育思想:文学、文化与媒介 品牌整合营销:区域旅游资源发展模式浅析——以“好客山东”品牌为例 寻找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论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 城市形象广告的美学因子解读——以芜湖城市形象调查为例 大小舞台之间:不同区域中的黄梅戏传播——以《天仙配》为例 论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中媒介与社会的互动 从“文人论政”到“公共领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关于近代中国报刊形成“公共领域”假设的思考 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一种同情式的历史解读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间的公共交往——由《观察》的作者、读者、编者说起 《每周评论》时期新文化运动镜像 报刊与审查:袁世凯帝制时期的舆论策略 试析网络水军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蒙牛“诽谤门”事件为例 媒介文化与碎片化阅读——浅析“碎片化”阅读的内涵、模式及成因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传播的功能 网络时代传统文摘类杂志与新媒体的融合——以《读者》杂志为例 微博之中的社会交往场景 历史记忆的媒介建构——基于辛亥革命百年的媒介话语研究 媒体与出版业交融探究:微博助力图书营销 社区新闻:公共新闻的新领域 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对重庆时期《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抗争的另一种解读 试析大众传媒中专家话语的尴尬处境——一种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 《成都商报》区域文化传播策略新探——以震后三年内商报报道为例 区域传播与地方文化形象——以“碧山丰年祭”活动重塑徽文化形象为例 从调解型电视节目看我国电视私人话语的传播与变迁 电视的“说书人”功能——浅析电视故事化的表现形态 参与·记忆:关于中国社区影像传播效果的再审视 言说·身体·抗争——对于徐童纪录片中底层女性形象的解读 “看”与“被看”的视觉凝视——以婚恋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十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变化分析——以安徽地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例 “微博载体型”媒介批评的主体、特征及意义分析——以新浪微博网有关“郭美美登上《嘉人》”的微博为例 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以“李刚门”和“郭美美事件”为例 从大众偶像到网络红人——网络审丑风盛行的现象透析 道路、表意空间及其延伸:隐喻传播的文化解读——以《南都周刊》封面报道标题研究为中心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据上所述,“黑幕揭发”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行为主体和揭露对象,但其批判现实的内核是基本稳定不变的。“黑幕揭发运动之所以新,既不在于其思想也不在于其存在,而是在于其达到的程度——它那全国性的特点以及能引起全国注意的能力”。黑幕揭发真正成为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则是在20世纪初期,故国内外学界皆将这个时期的黑幕揭发行为作为一场“运动”来研究。 (二)黑幕揭发运动概述 黑幕揭发运动的名称源于西奥多·罗斯福在1906年4月14日众议院办公大楼奠基仪式的演讲,针对大卫·格莱汉姆·菲利普斯在报道《参议院的背叛》中揭露了共和党官员的黑幕,罗斯福斥责这些揭发者为“耙粪者(muckrakers)”,意指记者“他既不朝上看,也不在乎他的皇冠,而是继续耙地上的污秽”,罗斯福指责和挖苦的言语后被揭露黑幕的记者们接受并成为一项荣誉。以黑幕揭发者为主体发起的运动则被称为“黑幕揭发运动”。 关于黑幕揭发运动的起讫时间,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在大致时间段上则没有异议,即19世纪90年代之后至一战之前。前文对黑幕揭发做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本文的研究是根据其狭义的定义,即将黑幕揭发作为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来探讨,故笔者将该运动的起止时间定为1902年至1914年,起于艾达·塔贝尔1902年11月发表于《麦克卢尔》杂志上的系列揭露文章《美孚石油公司史》,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黑幕揭发运动的主要媒介是19世纪末逐渐兴起的全国性杂志,这些杂志不同于传统的小众杂志,具有发行量大、发行范围广、价格便宜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黑幕揭发运动得以获得巨大的影响力。《麦克卢尔》杂志揭开了黑幕揭发运动的帷幕,随之跟进的杂志有《世界主义者》、《柯里尔》、《人人杂志》、《美国杂志》、《芒西》等,这些杂志共同作为黑幕揭发运动的主战场,将黑幕揭发运动推向高潮。 黑幕揭发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以新闻记者为代表的进步主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将社会的黑暗揭露出来,并期望着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黑幕揭发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林肯·斯蒂芬斯、埃达·塔贝尔等为代表的以客观严肃的调查性报道的“学者型”黑幕揭发者;一是以大卫·格莱汉姆·菲利普斯和厄普顿·辛克莱为代表的“作家型”黑幕揭发者。这些黑幕揭发者构成了黑幕揭发运动的主体,为运动的兴起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推荐
《试声鸣磬: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安徽省第三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从安徽省第三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中严格筛选优秀论文48篇,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成果的检阅,也是全国主要高校新闻传播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