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仁歌 页数:273
前言
面对一个“话语狂欢”的时代,给任何一种话语命名,似乎都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实际上,表面上的“话语狂欢”只是社会浮躁心理的一个折射,并不意味着“话语狂欢”真的就能遮蔽住话语的本来面目。话语的本来面目仍然滞留在一个严肃而又真实的世界里,那就是传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已经濒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萎花谢皆黯然”的窘境,一度气若游丝,奄奄一息。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众声喧哗”、“话语狂欢”的现象与当下浮躁的世界“融为一体”。鉴于这种话语形势,要给一个同一领域里的话语命名。实在是一个既让人感到十分头疼又让人感到十分尴尬的难题。于是才有“忘知斋话语——文艺理论与批评专题三编”这样一个拖泥带水的命名诞生。与其说有几分名不正和言不顺,倒还不如干脆说就是一种话语尴尬的产物。尴尬何在?首先是文学理论自身的尴尬。众所周知,几年前,一个涉及传统乃至现行的文学理论体系,对当下的文学创作现象“失语”,以及面临“应用危机”问题的讨论抑或争论颇具广泛性,一时间众声喧嚣、异声四起,种种不同的见解与阐释纷纷涌进这一研究领域,可算是新形势下文学理论发展阶段中“心电图”上最富有“心动过速”症状的一个可圈可点的异常记录。关键词就是“失语”与“不合时用”。是的,一个“失语”的文论体系已经濒临寿终正寝的终点,就此而言,已经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以文艺理论研究探讨为主,分别阐述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相关命题、当下相关文论热点问题等;中编以文学批评为主,评论的主要对象是省内外相关作家作品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等;下编以艺术评论为主,批评的对象是省内外相关书画家国画、书法作品。
作者简介
孙仁歌,安徽寿县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文艺学副教授,淮南师范学院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迄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在海内外获奖1 0余项。其中,小说《我想把日子过得简单一些》获得香港中文大学首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一等优秀奖;报告文学《大潮中升起一颗星》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随笔《我们还剩下一点什么》获得安徽省报纸副刊2008年度作品评选一等奖;散文《一盒磁带寄深情》、《(远望)系结着你我他》分别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七届、第八届“海峡情”征文优秀奖。近10年来,陆续在加拿大学术季刊《文化中国》、《文艺理论与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小说集《魔怔歌唱》和散文集《临春的窗》各1部。2008年5月应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的邀请,前往温哥华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书籍目录
上编 文艺理论研究 1.“中国化”文学理论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文论重建必须坚持中国化民族化原则——兼评吴家荣《中国化文论的历史进程》 3.论受体解读的创造性思维特征 4.文学创作与多重性思维形式应用 5.新散文是一朵正在凋谢的玫瑰 6.论意识流小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内在逻辑方向 7.谈谈市场化社会化的“膨胀”及其小说创作空间的“扩张” 8.咯论意境的“空间美”及其若干相关议题的比较与简析 9.有感于“拒绝阐释”的散文及其批评家的“阐释” 10.谈谈散文这种文体及写作的“游戏规则” 11.关于“白日梦”及其“白日梦者” 12.关于论文写作的思维形式及方法 13.关于艺术创作与孤独体验 14.谈谈现实主义创作冲击波中编 文学批评 15.现代城市人的婚姻绝唱——潘军城市小说评析 16.生命里不能缺失的“陌生人”——读潘军短篇小说《纸翼》 17.乡土家园的守望者——曹多勇乡土小说评析 18.诗学路上的朝圣者——陶保玺诗学研究评析 19.民族文化的使者——金圣华翻译学术及其文学活动评析 20.频频“越位”的大众文化——潘知常文化研究评析 21.一江情思自然流——麦文峰抒情散文评析 22.鲁迅灵魂的抚摸者——《鲁迅与许广平》评析 23.文化关怀下的一组故土歌韵——评东方煜晓散文集《淮南散记》 24.来自一个草根诗人的激情放歌——评孙登科诗集《远山的红叶》下编 艺术批评 25.出奇生境山水间——康育义地质山水画艺术评析 26.涤尽尘埃入画境——尤无曲国画艺术评析 27.在孤独的氛围中营造诗意——谷朝光国画艺术评析 28.蕴藉在“荷花意象”里的诗意笔墨——徐若鸿花鸟画艺术评析 29.境界层上的心跳——“潘天寿百年纪念展”评析 30.“撼树”育出新书家——秦永龙书法艺术评析 31.保尔对不起冬妮亚——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评析 32.夕阳红里书墨香——书法老人吴唐尧印象 33.花鸟画家吕浩雪
章节摘录
从“康斯坦茨学派”尧斯、伊塞尔等人的经典学说到《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的若干论断,再到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续篇)等一系列惊世之语,几乎都从不同角度异曲同工地阐明了阅读与鉴赏的深层次意义,尽管都没有刻意地直陈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作用,但在其深层次的底线里,又无不暗示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不可或缺,无不渗透着创造性思维活动始终参与其中的潜意识。是的,思维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对于创造主体还是对于接受主体,都具有感知表象并间接、概括、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创造主体经营艺术作品也好,接受主体阅读与鉴赏艺术作品也好,说到底都不过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如果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特殊的思维能力,创造主体便无所创造,接受主体也便无所接受了。这显然是不争的事实。刘再复在《论文学的主体性》(续篇)里也反复强调作家艺术家特殊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所谓特殊的思维方式,对于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来说,不过就是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两种形式,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抽象思维形式。而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形象思维或灵感思维基础之上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式。我们知道,文艺创作主要运用灵感思维和形象思维,前者具有一种偶然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突然出现的、瞬间即逝的顿悟、理解、豁然开朗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后者“则是自始至终不舍弃具体的感性形象的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想、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
编辑推荐
《忘知斋话语:文艺理论与批评专题三编》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