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左冕 编著 页数:112
Tag标签:无
前言
目前艺术设计类教材的出版十分兴盛,任何一门课程如《平面构成》、《招贴设计》、《装饰色彩》等,都可以找到十个、二十个以上的版本。然而,常见的情形是许多教材虽然体例结构、目录秩序有所差异,但在内容上并无不同,只是排列组合略有区别,图例更是单调雷同。从写作文本的角度考察,大都分章分节平铺直叙,结构不外乎该门类知识的历史、分类、特征、要素.再加上名作分析、材料与技法表现等等,最后象征性地附上思考题,再配上插图。编得经典而独特,且真正可供操作、可应用于教学实施的却少之又少。于是.所谓教材实际上只是一种讲义,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只能是一般性地阅读,从根本上缺乏真实能力与设计实务的训练方法。这表明教材建设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从课程实践的角度出发,一本教材的着重点应落实在一个“教”字上,注重“教”与“讲”之间的差别,让教师可教。学生可学,尤其是可以自学。它,必须成为一个可供操作的文本、能够实旋的纲要,它还必须具有教学参考用书的性质。实际上不少称得上经典的教材其篇幅都不长,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伊顿的《造型与形式》、托马斯•史密特的《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等,并非长篇大论.在删除了几乎所有的关于“概念”、“分类”、“特征”的絮语之后,所剩下的就只是个人的深刻体验、个人的课题设计。于是它们就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精华所在。而不少名家名师并没有编写过什么教材.他们只是以自己的经验作为传授的内容.以自己的风格来建构规律。大多数国外院校的课程并无这种中国式的教材,教师上课可以开出一大堆参考书,却不编印讲义。然而他们的特点是“淡化教材,突出课题”,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每上一门课都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课题。围绕解题的办法t进行启发式的点拨,分析名家名作的构成,一次次地否定或肯定学生的草图。无休止地讨论各种想法。外教设计的课题充满意趣以及形式生威的可能性,一经公布即能激活学生去进行尝试与探究的欲望,如同一种引起活跃思维的兴奋剂。因此,备课不只是收集资料去编写讲义,重中之重是对课程进行设计有意义的课题,是对作业进行编排。于是.较为理想的教材结构,可以以系列课题为主,其线索以作业编排为秩序。如包豪斯第一任基础课程的主持人伊顿在教材《设计与形态》中,避开了对一般知识的系统叙述,而是着重对他的课题与教学方法进行了阐释.如“明暗关系”、“色彩理论”、“材质和肌理的研究”、“形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节奏”等。每一个课题都具有丰富的文件,具有理论叙述与知识点介绍、资源与内容、主题与关键词、图示与案例分析、解题的方法与程序、媒介与技法表现等。课题与课题之间除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更应该将语法的演绎、手法的戏剧性、资源的趣味性及效果的多样性与超越预见性等方面作为侧重点。于是,一本教材就是一个题库。教师上课可以从中各取所需,进行多种取向的编排.进行不同类型的组台。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作业外,还可以阅读其他课题及解题方法.以补充个人的体验,完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系列课题作为教材的体例,使教材摆脱了单纯讲义的性质,从而具备了类似教程的色彩,具有可供实施的可操作性。这种体例着重于课程的实践性,课题中包括了“教学方法”的含义。它所体现的价值,就在于着重解决如何将知识转换为技能的质的变化,使教材的功能从“阅读”发展为一种“动作”,进而进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训练。
内容概要
本书首先以各设计专业领域共同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理论基础,再逐层深入,从视觉特性、操作特点和环境响应等方面根据专业的不同,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试图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设计活动,希望能借此促进心理学对艺术设计的理论指导,体现“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同时也希望能对设计中的心理研究方法做一些探索与尝试。 本书的编写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对设计目标和受众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能力,从而更好实现设计目标,提升设计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明确为设计服务的目的。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包括平面、包装、产品、室内、环境等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也适用于各类电大、夜大、网络学校及职业技术类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本书还可以作为普通中小学、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及其他各类设计人员、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设计与设计的核心 第二节 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 第三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二章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第二节 知觉特性 第三节 认知模型第三章 设计中的行为学基础 第一节 需要与价值 第二节 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格和产品人格 第四节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第四章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设计调查 第二节 设计分析 第三节 使用者模型第五章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第一节 图形的识别与辨认 第二节 色彩与心理 第三节 视错觉与设计第六章 行为、操作与设计 第一节 行为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二节 产品体验 第三节 失误、错误与设计应对第七章 环境与行为心理 第一节 环境对人的影响 第二节 环境认知 第三节 个人空间 第四节 设计应对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灰色在色彩世界中,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上最安稳的休息点。(2)色彩联觉现象在心理学上,对于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现象。人们的颜色感觉容易引起联觉,因此,颜色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冷暖感——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这与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如同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如同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但是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如红比红橙较冷,红比紫较热,但不能说红是冷色。此外,还有被色的影响,如小块白色与大面积红色对比下,白色明显地带绿色,即红色的补色的影响加到白色中(图5-33~图5-35)。距离感——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图5-36、图5-37)。
编辑推荐
《高等院校应用型设计教育规划教材•设计基础课系列•设计心理学(附光盘1张)》:高等院校应用型设计教育规划教材•设计基础课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