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余烬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复生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学术批评书系:思想的余烬》是作者刘复生第一部正式的文集,收录了从事“学术研究”以来半数左右的论文。文集的编选,使其有机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阅读,而这种人格分裂式的陌生阅读体验,不期然间有了回顾成长历程的象征意味,并意外地获得了令人感慨的仪式感。编文集不只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它还会成为激活既往生命史的契机:附着在往日文字上的生命的历史性,得以在当下清晰展开。这些文字出人意料地召回了当初写作时的情境与心境,那些生动的个人经验。

作者简介

  刘复生,1970年12月生,山东菏泽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兼任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天涯》杂志特约编辑。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文联文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第五届“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届“海南省文艺评论奖”特别奖、海南大学“两吴科研奖”一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表彰奖等。著有《历史的浮桥——世纪之交“主旋律”小说研究》、《海南当代新诗史稿》等,另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天涯》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主持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思想史与文学史五四的三个三十年:当代史中的五四叙述反思八十年代:“新启蒙主义”文学态度及其文学实践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危机与时代意义“主旋律”文学:尴尬的文坛地位与暧昧的文学史段落记忆与变迁:红色娘子军与当代女性的政治策略蜕变中的历史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新革命历史小说”的身体修辞纯文学的迷思与底层写作的陷阱“反腐败”小说的表意模式与叙事成规商业时代的“主旋律”“主旋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先锋小说:改革历史的神秘化文化批评与文本分析另类的宗教写作:张承志宗教写作的意义罗坎式现代化及其后果历史的诡计与反讽耿占春:叙事时代的抒情诗人历史遗忘症与暖昧的个人记忆多多诗歌写作的历史演进无望的反抗学人研究与学术评议想象一个新世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批判文学史复杂性及其解释学历史规约与文学的自律性保留差异:文学史阐释的意义穿越语言图绘历史启蒙文学史观的合法性及其限度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百年命运“草根”诗学的意义诗歌史论历史的亡魂还是现代性的幽灵论20世纪90年代诗学批评中的“身份”问题南方写作:中国新诗写作的可能性后记

章节摘录

  事实上,革命历史文学资源的再度复活,对应着中国社会深刻的历史转折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向,时代语境的巨变生成了新的革命历史想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已经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的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意识形态。这种新的意识形态战略将在两个方向上保持微妙的平衡:一方面,它仍将维护旧有的革命理想与价值观的神圣性——新意识形态无法回避这份精神与历史遗产,仍将强调这种正统继承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在新的市场社会中,国家的施政理念与社会理想已出现重大变化,对社会主义经典命题如平等、人民民主、资本主义等都有了新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已经部分地转移到经济增长与维护国家稳定上来,所以,发展、再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安定团结将是新意识形态的重心。  在这种意识形态转向的背景下,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的创作资源在当下语境中的复现,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延续了旧有的革命的意识形态,强调了现实秩序(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革命性的合法起源;另一方面,它又小心翼翼地清除或淡化了那些旧有的革命历史题材模式与现实秩序不相融的部分(对革命理想性的追求,阶级平等等政治诉求)。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时比较紧张。这种紧张在“新革命历史小说”中留下了投影。即,一方面,“新意识形态”重申了自己作为革命历史的合法继承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暗中质疑了革命遗产的内在价值——“告别革命”,全力追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新革命历史作品传达的正是一种与旧有的意识形态大为不同的对革命历史的想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思想的余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