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祭祖习俗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子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湘西祭祖仪式历史悠久,特色浓郁,品类多样。酉水作为古代交通主动脉为它的流布与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浓烈的崇祖意识在它身上打下了诸种历史的胎记;仪式过程实录了各种民俗事象,坛堂的规范法则使它逐步孕育了原始戏剧的品格,严格的传承机制存续了各自教派的特性。为了生存和发展,它在文化交融中潜移默化,有的已经面临“人亡艺绝”的濒危处境。这类厚重的文化遗产,已被列为湘西自治州“非遗”工程重点抢救项目。
本书分为八章,每章约四五节篇幅,随文附以相关图片三百余幅。为了便于各位解读,每章开头和结尾均分别设有“精要看点”和“价值评估”,谨供读者参阅。

作者简介

张子伟,土家族,1942年9月19日生,花垣县人,国家一级编剧。历任湘西州第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湖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湘西州综合试点”第一责任人、州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州民族文艺创作研究所所长。著有9部大型悲剧和30余部中小型戏剧、小品、曲艺节目。其中多部获国家级奖项。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本土文化研究,被中国戏剧家协会等聘请,参加文化部审批的“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担任研究员,著(编)书5部(含与人合作)。出版《中国傩》、《湘西傩文化之谜》、《湘西文化大典·艺术卷》、《湘西获奖剧作精选》等书。此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土家族毛古斯
 第一节 毛古斯的原始胎记
 第二节 毛古斯的世俗化趋势
 第三节 毛古斯的术祀功能
 第四节 毛古斯与谷神祭
第二章 苗族“椎牛祭”
 第一节 椎牛的宗旨与沿革
 第二节 仪式的过程与结构
 第三节 祭祀的特点与属性
 第四节 苗族巫傩文化的异同与源流
 第五节 苗族尸祭制的创始与功用
第三章 苗族“吃猪”
 第一节 仪式过程与特殊仪式
 第二节 戏剧要素与坛堂规范
 第三节 人神交往与模拟方式
 第四节 时空架构与审美要求
第四章 土家族“还土王愿”
 第一节 还土王愿的宗旨及特征
 第二节 仪式的程序及结构
 第三节 祭祀舞及硬气功
 第四节 梯玛的时空观念
第五章 跳马与梅嫦古踪
第六章 古典苗戏与面具
第七章 土家族“摆手活动”
第八章 苗族“跳傩”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三节梅山文化的香脚与族属 梅山文化是古代荆楚文化的重要成分,它存活在沅湘一带,因信奉梅山神(或称梅嫦、梅仙)而得名。故此聚居在这个地域内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梅山蛮。“梅山蛮”之名,始见于《宋史·梅山峒传》。其文曰:“梅山蛮恃险为边患,章淳纳之,檄谕开梅山得其地。”时人吴致尧《开远桥记》载:“介于湖湘南北间有两梅山焉,广谷深渊,高崖峻壁、绳桥栈道,猿猱上下……”《湖南通志》地理十五,“安化县”条称:“梅山在县西南接宝庆府新化县界,宋熙宁中章淳发兵开梅山道,即此。新化为上梅山,安化为下梅山,其山俱相通。”以上史载,虽简略,却为宋时的梅山蛮曾雄踞安化、新化境内,上下梅山曾为梅山教的重要基地等提供了佐证。 梅山神的香脚(信奉此教的区域)包括湘中、湘西、后扩延至川、鄂、滇、黔边境。然梅嫦属于土著抑或从外地迁来,均无史可据;若从族源和迁徙史的口碑资料中考察,它是否发祥于五千年前的九黎苗蛮时期的长江中下游,或是三苗时期的洞庭、彭蠡之间,有待进一步探讨。据湘西的《苗族古老话》、黔东南的《苗族鼓歌》等苗祭师祭词口碑资料所载,秦汉年间的一次大迁徙,应有其族类自洞庭湖一带西迁至此,距今约有两千多年。 对于梅山教的族属众说不一。笔者从民族历史、特定地域、称谓符号和脉派传承等方面考察认为:梅山蛮楚时为武陵蛮的成员,是多元化的族类。梅山教由苗、瑶、土家、侗、黎、畲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传说土家族毛人祖先狩猎时必敬梅嫦女神。 梅山峒蛮的先民在炎黄时属于以蚩尤为酋长的九黎苗蛮集团,先楚时称为三苗,两汉时为长沙武陵蛮的部族。它以苗族、瑶族为主体,包含了土家、侗、黎、畲等族,楚时居其南部境内和沅湘一带,后随部族流徙湘、渝、黔、滇诸地。 梅山教以图腾、祖先、火宫、猎神崇拜为特征。保留了狩猎经济等种种信息,在祭仪、祭祀、祭师和坛班法事方面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仅苗族崇奉的神鬼就有108种。 由于汉族道教的渗透、杂糅和同化,该教派在祭仪、祭师、祭祀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异。 湘西苗族村民传说梅山神是一位名叫梅嫦的漂亮姑娘,她善识野兽脚迹,经常领村民上山围猎,一次与猛虎搏斗,衣裙全被撕碎,滚落悬崖而亡,后人敬她为梅山神。其灵位用三块小石板搭砌而成。

编辑推荐

《湘西祭祖习俗》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湘西祭祖习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