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迟云飞 页数:316
内容概要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从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早年生活和思想发展
一、桃花源的少年
二、从激进青年到革命者
第?章 近代湖湘文化的影响
一、湖湘文化的形成
二、曾国藩率湘军出征与湖南读书人传统的形成
三、激进又保守的湖南人
四、湖湘文化对宋教仁的影响
第三章 民族认同与国家强盛的追求
——宋教仁及新知识人的民族主义
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成长
二、晚清新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产生及其特点
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四、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列强侵略的揭露
五、对日俄侵略的揭?和讨伐
六、反满的由来与内涵
七、“汉族”概念的阐扬与宋教仁眼中的“汉族”
第四章 宋教仁的革命方略
一、边地革命及其失败
二、中部革命战略的酝酿与提出
三、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和宋教仁的策划
四、同盟会中部总会与共进会的比较
五、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活动
余论
第五章 民主宪政思想
一、清末民初舆论的几种宪政模式和观念
二、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
三、实行民主宪政的理由
四、议会与政党
五、宋教仁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比较
六、从两个宪法性文件观察宋教仁的宪法思想
——兼探讨宋教仁对民初宪法的影响
第六章 宋教仁与社会主义思潮
一、不是“二民主义”
二、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三、四种社会主义的取舍
余论
第七章 伦理学、哲学及阳明学的研求
一、研习王学、伦理学的缘起
二、自我、个性的张扬和个人意志的重视
三、修身——人格与道德的磨炼
第八章 对日本的观察、思考与评论
一、从新奇到疑虑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章士钊,1881年生,湖南长沙人。1902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1903年率该学堂参加学潮的学生到上海加入蔡元培等组织的爱国学社。在爱国学社,他与年龄差异很大却志同道合的章太炎、张继、邹容结成兄弟,倡言革命。章士钊又将孙中山的好友日本人宫崎寅藏的《三十三年之梦》编译为《孙逸仙》,成为晚清重要的革命宣传品。他又担任《苏报》主笔,公开宣传革命,及清政府要求租界当局禁《苏报》,并抓捕章太炎、邹容,成为轰动一时的“苏报案”,是晚清革命初起时的重大事件。杨度,生于1875年,湖南湘潭人,1894年中举,此后师事湘潭王闿运为“帝王之学”。1902年赴日留学,1905年,当选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杨度的《湖南少年歌》本书前面曾作介绍。杨度的基本政治理念是“金铁主义”,即发展经济、建设强大的军队,以此实现国家富强。1907年杨度归国,次年张之洞与袁世凯荐之于清廷,在宪政编查馆行走,又在颐和园为清廷权贵讲解宪法。此后杨度渐为袁世凯谋士。1905年孙中山组同盟会之时,尝欲杨度加入,杨度正力图督促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希望由此达成他的:“金铁主义”理想,认为“民主革命的破坏性太大。中国外有列强环伺,内有种族杂处,不堪服猛剂以促危亡”,不愿追随孙中山。但表示:“我们政见不同,不妨各行其是,将来无论打通哪一条路线,总比维持现状的好。将来我如失败,一定放弃成见,从公奔走。”后杨度为袁世凯谋帝制败,果践斯言,于晚年助孙中山革命而反对北洋军阀。后又人中国共产党。蔡锷,1882年生,湖南邵阳人,13岁中秀才。湖南时务学堂创办后,蔡锷入学成为梁启超的学生。
编辑推荐
《宋教仁思想研究(乙编66)》是湖湘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