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国骥,赖阳春 著  页数:24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深入发展,校长成为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校长专业化成为校长队伍建设的大趋势。中小学校长是所有学校校长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十分重要的一支队伍。推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探索新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很有意义。  我们对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开始进行研究的时间,是在2004年上半年。当时我是湖南省教育厅的副厅长,负责教育人事工作管理,而赖阳春同志是湖南省教育厅的人事处处长。我们到一些市州进行调研时,发现中小学校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不多,甚至有不少不合格的校长。这深深地影响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妨碍了中小学校教育的改革。于是,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个文件,力图加强湖南省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和质量要求,这就是后来由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已发全省贯彻执行。接着我们又发现,仅有这个《意见》还不够,有不少问题并没有搞清楚,于是,我们想对这个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来,我调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赖阳春同志调任湖南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对此研究并未停止,这未曾放弃的研究成果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一书。

内容概要

  《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内容包括了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中小学校长级别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

  张国骥,男,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教授。曾就读于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学习历史学、管理学,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和教育战略管理学,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处长及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出版《元史诸王表笺证》《论清嘉道危机》以及《论美国的教育理念》等译著和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  赖阳春,男,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曾任湖南省教育厅法规处处长、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等职,现为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著有《现代小学管理》一书,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一、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的界定(一)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的含义(二)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建立的意义二、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建立的依据(一)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二)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三、我国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的确立(一)我国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的分析(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的探索(三)我国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建立的保障(四)美国中小学校长资格制度及其借鉴第二章 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一、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历史沿革二、我国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的审视(一)委任制(二)选举制(三)聘任制三、构建以聘任制为主体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一)以聘任制为主体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基本内涵与行动选择(二)构建以聘任制为主体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必要性(三)构建以聘任制为主体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探索第三章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一、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一)中小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二)校长负责制内涵分析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权力的特征与构成(一)校长权力的特征(二)校长权力的构成三、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权力运行的不良现象(一)权力运行中的权力萎缩(二)权力运行中的权力扩张(三)权力运行中的欠科学性四、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权力良性运行的对策(一)依法放权(二)权责一致(三)合理分权(四)科学用权(五)权力监督-第四章 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一、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概述(一)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的内涵(二)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的发展分析二、现行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的缺陷(一)评价指导思想层面的问题(二)评价实践层面的问题(三)中小学校长评价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三、中小学校长评价方案的构建(一)中小学校长评价方案构建的思路(二)中小学校长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第五章 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一、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涵及特点(一)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特点(三)中小学校长培训应符合校长职业的成长规律二、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成绩及国外经验的启示(一)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成绩与不足(二)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启示三、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的完善(一)确立以校长专业化发展为主导的培训指导思想(二)巩固和完善“三层次”校长培训体系(三)多种培训模式互补整合,提高培训实效(四)校长培训实施保障第六章 中小学校长级别管理制度一、中小学校长管理行政级别制的审视(一)行政级别制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二)行政级别制的弊端二、中小学校长岗位管理制(一)校长岗位目标管理的特点(二)岗位目标管理实施的保障条件(三)岗位管理的思考三、中小学校长管理职级制的初步探索(一)校长管理职级制概述(二)实施校长管理职级制的制约因素(三)条件创设附录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的通知中组部、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评估工作指导意见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2009-2011年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6年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和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国民中小学校长主任教师甄选储训迁调及介聘办法(中国台湾)

章节摘录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这种人物以其整体形象牵动着人们的审美情感活动。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把它运用到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并赋予其心理学意义,它也就成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个范畴。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按照拉尔夫·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1.中小学校长角色的形成。从中文构词法看,“校长”就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首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指挥者。这可以反映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校长的产生来看。这种职业是人类教育活动进入到学校教育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学校产生后,随之产生了管理学校活动的需要,诞生了专门管理学校的管理人员,校长一职也应运而生。日本学者安藤尧雄分析了校长产生的4个条件:首先是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其次是学校教育组织的复杂化,第三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专门化与知识化,第四是学校的职能决定了需要有人承担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节者。  在我国。夏商周时代就出现了“庠、序、校”等具备教育意义的场所。史载中国到了封建社会的西汉,汉武帝下令各郡国设立学官管理学校,中央太学设太常管理,地方学校原来是由地方官吏管理的,后来也设立学官负责具体管理,并逐渐成为制度。隋唐以后。在中央设国子监祭酒作为教育最高官员。统管中央直属学校。而地方州、县两级学校统一由长史管辖。以后历代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沿袭此制。直至清末,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学堂产生。这种管理制度才发生重大变化。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