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汪长如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汪长如 编 页数:278
内容概要
《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预防医学》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医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疾病防治的策略与措施为主线,按照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主要供高职高专护理、临床、检验、药学、口腔、影像、医学技术、卫生管理等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使用。 本教材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食物因素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社会环境与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医学统计基本方法、流行病学基本方法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二、分析人群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动态变化趋势 三、制定预防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第二节 三级预防的原则 一、第一级预防 二、第二级预防 三、第三级预防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一、预防为主的观点 二、大卫生的观点 三、生态平衡观点 四、多病因观 五、量化研究的观点 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要素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原生环境与健康 一、碘缺乏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污染与公害 二、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源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五、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饮用水与健康 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二、水体污染与健康 三、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评价 四、饮用水安全的卫生学措施 第二节 住宅卫生与健康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四、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素与健康 一、营养素 二、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三、合理营养 第二节 营养调查与评价 一、膳食调查 二、人体营养水平的临床生化检验 三、营养不足和缺乏的临床检查 四、人体身体测量资料分析 第三节 食物中毒 一、概述 二、食物中毒的特征 三、食物中毒的分类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 五、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六、化学性食物中毒 七、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五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职业性损害 三、职业性损害的致病条件 四、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概述 二、常见的几种职业中毒 第三节 尘肺 一、接触机会 二、影响矽肺的发病因素 三、基本病理变化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六、并发症 七、矽肺的诊断 八、矽肺的治疗原则 九、矽肺的预防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高温作业与中暑 二、生产性噪声 第六章 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社会因素的概念 一、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二、社会因素作用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二、社会发展与健康 三、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四、文化教育与健康 第三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个性心理特征对健康的影响 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三、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行为的概念 二、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病防治 一、社会病的概念 二、常见的社会病 第七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慢性病的定义 二、慢性病的分类 三、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特点 四、慢性病特点 五、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六、慢性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七、预防策略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高血压 二、冠心病 三、脑卒中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一、流行特征 二、危险因素 三、预防措施 第四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流行特征 二、危险因素 三、防治措施 第八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二、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三、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四、疫源地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三、传染病的控制 第三节 计划免疫 一、预防接种 二、计划免疫 三、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第九章 医学统计基南方法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变量的类型 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频数表和直方图 二、集中趋势的描述 三、离散趋势的描述 四、正态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五、均数的标准误及其应用 六、均数的假设检验 第三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常用相对数 二、率的标准化法 三、率的抽样误差与总体率的估计 四、卡方(X2)检验 第四节 秩和检验 一、配对样本秩和检验 二、完全随机设计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五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 二、统计图 第十章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第一节 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一、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三、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一、描述疾病频率的指标 二、描述死亡频率的指标 三、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四、疾病的三间分布 五、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 三、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四、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类型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方法 六、调查偏倚及其控制 七、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第五节 队列研究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二、队列研究的类型 三、队列研究的用途 四、队列研究的原则与实施 五、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六、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 七、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六节 实验性研究 一、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二、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分类 三、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 四、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 五、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 六、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七、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附表2 t界值表 附表3 X2界值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生命源于水,水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是一切生命过程必需的基本物质,在人类生活和一切生产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人体内水分含量占体重的65%左右,儿童可达80%。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为2~3 L。此外,水在保持个人卫生、环境清洁、调节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同时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因此,保护水资源,供给量足质优的饮用水,重视饮水卫生对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地球上的天然水源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大类。 (一)降水 降水是指雨、雪、雹水。降水的特点是:矿物质含量较低;其化学组分存在地区性差异,与地区地质特点、大气污染有关(如沿海地区降水中的氯化钠含量较高,飘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降水浑浊度则较高);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差异。 (二)地面水 地面水是指裸露在地表的水体,包括江、河、湖、塘、水库水等。地面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与地下水也有相互补给关系。其特点是:水质较软,含盐量较低;暴露在地表,最易受到污染;其净化能力与地面水的水量和流动性有关;加之取用方便,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三)地下水 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的水体,由降水和地面水补给,水质与地下水在地表下的位置以及土壤岩石成分及结构有关。根据它和地壳不透水层的关系及流动情况,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三种。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浅井即取自浅层地下水,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最常用的水源。其特点是:水质感官性状较好;较易污染;水量不稳定;矿物盐含量较高,硬度较大。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常作为城镇集中式供水的水源之一。其特点是:不易受到地面的污染;水质和水量都较稳定,无色透明、水温恒定、细菌数极少;含盐量高,硬度大。泉水是通过地表缝隙、依靠重力或压力涌出的地下水。天然矿泉水来自深层地下水,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如锂、锶、锌、溴、碘、偏硅酸、硒)以及二氧化碳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流动慢,溶解氧含量低,一旦被污染,自净能力较差。所以,在挖井时,须注意防止污染。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可能还含有较高的放射性。 二、水体污染与健康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及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引起水体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体污染可分为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 (一)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某些工业废水(制革、屠宰业)和医院污水排入水体后,其中的病原微牛物污染水体,可造成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等。 (二)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有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热污染是工业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所致,造成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速度加快,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动力工厂排放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物质、核爆炸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等。放射性物质可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在生物体内蓄积。 (三)化学性污染 水体受到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使水中含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苯类、卤烃类化合物和油类;无机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砷、铬、氮、磷、氰化物等。水体遭受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可使居民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引起公害病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痛痛病等。 有些污染物虽然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但可以改变水的感官性状,使水质恶化,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占优势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上可呈现绿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出现在海湾中称为赤潮。
编辑推荐
《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预防医学》每章或节前有“案例导入”,正文中插入“知识链接”“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结合案例介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章后目标检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