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 作者:元丰 页数:1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汪永泉授杨氏太极拳:内劲核心的感悟》称谓“杨氏太极拳”,完全是要更正“杨式太极拳”称谓的谬误。“氏”字乃家氏、氏族的意思,“式”是模式、样式的意思。杨氏太极拳由杨家改创而生,传自杨家,是杨氏功夫的载体,并非是固化的式样。式样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活的,永远处在变化中。但杨家的功法却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之所以称谓“杨氏太极拳”,就是要在习此套拳架中细味杨家内在的功法、功夫,不使杨家的绝密内功丢失,而绝非只着重外形的花架子。之所以不称谓“杨式太极拳”,就是怕习拳者产生错误的概念:只要学会了套路式样就是掌握了杨家的功夫。如果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拳架的外形只不过是样子而已,永远也不能冠之是哪一家的拳,因为拳架的随意改动太容易了。
作者简介
元丰,李贵臣,字元丰,男。汉族。1948年生于北京。文化程度大学,高级技师。
幼时酷爱文化艺术及体育运动。1967年,经邻居介绍到八卦掌第三代传人“大马猴”崔玉贵的家里,跟其大弟子王增禄和关门弟子范有生学习程氏八卦掌。1969年拜在范有生名下,主要学习八卦掌,形意五行、小架太极及单手趟子等传统武术。
1990年又随汪永泉弟子孙德明学习太极拳,并于1997年被收为首批弟子,同期拜师的还有杨瑞、马京钢。先后从孙师学习了杨氏小架(杨少侯所传)、杨氏中架(杨健侯所传)、杨氏大架(杨澄甫所传)、太极剑、太极刀等多种功法。
2006年受孙德明委派参加了“永泉太极拳研究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并在研究会成立后担任了首届的副会长,负责太极拳理论研究工作。
多年来崇尚武德,独善自身,在门里广为接触,虚心领教,潜心研习汪传杨氏太极拳内功的玄妙,以武为研讨切入点。广泛结交武术界内外的朋友,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发展传统武术的中坚力量。退休后。以太极拳为主体传播武术养生与技击的功理,专门从事太极拳文化交流与研修事务。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太极拳总论
第一节 太极拳历史现状
一、拳术与天地合真
二、杨氏太极拳的历史地位
三、太极拳滑落的原因
四、太极拳崛起之必要
第二节 太极拳功效内涵
一、心理健康的调节剂
(一)静心养神是太极拳真髓
(二)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密切关系
二、养生与技击
(一)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
(二)体内之气的相互作用
(三)养生首要顺应天地
(四)内功修炼分四个阶段
(五)神、意、气是太极拳内功的核心
(六)胆量为技击之魂
(七)如何净澈自心
(八)“一中找万”是永恒哲理
(九)一脉相承的太极拳内涵有三
第三节 太极拳基础条件
一、艺海求明
(一)慧眼辨明师
(二)现状混杂尚须整合
(三)承师授徒慎须辩证
二、法持以恒
(一)太极拳乃长久之功
(二)心底酷爱玩儿出真
三、以德悟拳
(一)“观师摩影”习拳之首
(二)读通经典鉴别真伪
(三)太极拳人道之基
(四)必须具有超越之心
四、贵在结侣
(一)走出师门寻求道友
(二)同一平台开诚相助
五、境中求净
(一)肃清干扰融通己心
(二)“求而不得不求不得
(三)适时择地顺应自然
(四)天人合一心合在先
第四节 太极拳功法层次
一、太极拳应从哪里入手
二、达到外三合
三、初始阶段
四、通悟太极拳着熟、懂劲、阶及神明三步功法
五、小乘之功——明劲(着熟)的修炼
(一)心为令气为旗
(二)心定静念泯灭
(三)盘架子的二四点
(四)“乾三连”
(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灵顶劲
(六)神、意、气的整合
六、中乘之功——暗劲(懂劲)的修炼
(一)明劲与暗劲的区分
(二)“坤六断”
七、上乘之功——化劲(阶及神明)的修炼
八、大乘之功——太极拳艺术(神明)
九、各阶段存有之境界
十、迈向高层次的四个过程
第五节 太极拳与太极图
一、太极图是华夏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
第二章 杨氏太极拳悟真
附录:
一、朱怀元大师
二、孙德明大师
三、照片小辑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仑文化、玛雅文化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全部出现了断档,至使今人再难去解读这些古老的文明。唯有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一枝独秀,在传承的长河中始终没有间断遗失。在众多的古老象形文字中只有中国的汉字延续到了今天,这全依赖于汉文化以传承为第一美德的观念。正是这一优良传统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贯穿了起来。代代相传供后代子孙永远享受不尽。那么,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貌似昌盛却濒f:失传的境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它曾以搏击为手段,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军事。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武术形成众多的门派和拳种,各有所长独立发展。几百年前诞生的太极拳艺术将武术推向更高的领域,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太极拳的发展很快,清朝中末叶达到了鼎盛。陈长兴、杨露禅父子、武禹襄、李亦畲都是那个时期的顶尖人物。同期世界文明发生了质的变化,火器的发明、枪炮的产生使拳术之勇在战场上被逐渐取代,失去了发挥效用的主战场。以实用技击为目的的太极拳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从习练方法上进行了调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一语道破了拳架由技击向养生转化的本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清末,社会进入了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走到了末日,新民主主义思潮澎湃。各种文化、各种思想剧烈的碰撞造成深远的影响,随之带来了多年的内外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生活饥寒交迫,人们生话失去安定,使习拳的环境发生骤变,太极拳的发展也受到了强烈地冲击。伴随老一代拳师的逐渐辞世,致使传承后继乏人,加快了太极拳技的流失。
编辑推荐
《汪永泉授杨氏太极拳:内劲核心的感悟》是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