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盛琦 页数:457
内容概要
本书原计划篇幅25~30万字,书名是《中华体育民俗学》。后又根据多方面热诚的建议和指教,增写了中国体育民俗发展史和中国体育民俗实例两部分,书名也改为《中外体育民俗文化》。这里需要郑重说明的是,中国体育民俗的部分实例是从各种著述、辞书和报刊杂志上选编或摘录下来的,有些是在电视上发现的。虽然有些实例进行了文字上的修饰或附写了“小议”,但是这些内容基本上是编录的。
作者简介
盛琦,79岁,新加坡华侨,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文化学会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特邀编委。发表体育学术专著25部和论文250多篇,引起社会学术界广泛关注。本书原稿在1990年完成。
书籍目录
卷一 体育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体育?运动
(一)体育
(二)运动
二、体育学
三、民俗
四、民俗学
五、体育民俗学
六、文化(附文:文化面面观)
七、相关学科
(一)民族学
(二)社会学
(三)心理学
(四)文化人类学
(五)美学
(六)其他诸学科
第二节 研究定向
一、科研对象
二、基本课题
(一)本质、本原和属性
(二)形成?发展-
(三)内在机制和功效
(四)系统?结构
(五)共相?特征
(六)类 别
(七)心态和情势
(八)组织管理
(九)科研方法
三、界定
(一)一般体育活动
(二)民族传统体育
(三)国外传入的体育运动
(四)舞蹈
(五)“高度”
(六)对不同见解的思辨
第二章 性质?特点?意义
第一节 学科的性质
一、边缘交叉性
二、综合性
三、哲学基础
第二节 学科主要特点
一、探索性
二、借鉴与创新相交织的开拓性
三、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合的开放性
四、现实和未来相辉映的前瞻性
第三节 科研的意义
一、树立新的体育民俗观
二、突破感知上的局限性
三、拓展民俗科研新领域
四、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五、实证本学科科研价值
六、服务于体育民俗实践活动
七、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
第三章 体育民俗的形成
第一节 体育、民俗的出现与亲和
一、自发性活动与运动
二、体育发展与民俗
三、民俗的出现
第二节 体育民俗形成的鉴证
一、文物和文献
二、人的需要
第四章 活力?功能?效益
第一节 活力的多向反映
一、吸引力
二、抗扰力
三、辏合力
四、内(外)化力
五、辐射力
六、整合力
第二节 功能的多种体现
一、传承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健身功能
四、亲缘功能
五、导向功能
……
卷二 中国体育民俗发展简史
卷三 中国体育民俗实例
卷四 体育民俗摭华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二)社会学它是以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等有关社会一系列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的综合性学科。1853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为预见而观察”做改革社会意图的“社会学”。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1897年近代著名学者严复翻译的美国斯宾塞著的《群学肆言》中的第二章,全书于1903年译完和出版,书名是《社会学纲要》。比此译著早一年,即1902年由著名学者章炳麟译的日本岸本能泰的《社会学》,此书自序是中国第一篇社会学文章。20世纪前期,中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像许德珩、李达、费孝通等这样有学术建树的专家,更是凤毛麟角。50年代后,社会学被斥之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强行扼杀,仅有的为数不多的高校社会学课程被取消。作为社会学一个分支的体育社会学,自然更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鲜有问津。可是,早在1921年法国理塞就写出了《运动社会学》,1937年美国罗德就创作出《体育社会学》专题学术论著。20世纪80年代后,体育社会学才逐渐在中国体育学术界开展探讨。1983年,河北省体育科研所的学术专刊发表笔者拙作《体育社会学刍议》一文;1990年,原沈阳体院副院长刘德佩先生撰写了《体育社会学》专著;当时北京体院卢元镇教授对这一学科研究颇有造诣,也有不少专著发表。如此赘述有关社会学的情况,是说明与体育民俗学关系极为密切的体育社会学,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实情,大大地影响了体育民俗学研究工作过程中所应向体育社会学(科研成果)汲取营养的必要性、可能性。所幸的是一些著名的学者,如于光远、费孝通等先后发表卓有见地的社会学论著,天津体院牛兴华、孔祥安等教授在1980年中期评介了一些国外体育社会学的著述,这些均为体育民俗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于光远先生在《论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中,形象地比喻社会学是一个“大口袋”,其所要研究的各个课题犹如许许多多“小口袋”,并尝试以“科学群”对社会学定义做了新的阐释。为此,可以看出体育社会有着无比广阔的探索领域,它几乎囊括体育社会科学部门中各学科尚未涉猎的绝大多数的课题。从这种意义上说,体育民俗学也是体育社会学体系中一个子学科。因为体育民俗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探讨体育民俗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它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情况,都离不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说体育民俗学研究是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人们认知和参加体育民俗活动,也是人自身社会化过程中对文化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社会学理论指明: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未成年到进入社会以后终身接受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的教化完善与发展个性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编辑推荐
《中外体育民俗文化》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