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庆山 页数:312
内容概要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程中迈出的重大战略步伐,其意义影响深远。新农村建设既为我国农村、农民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国农村、农民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乘新农村建设之东风,应村落体育发展之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应运而生。该书紧扣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弦音,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采用一种“眼光向下”的“平民化”视角,选取农村和农民体育研究领域鲜少有人涉足的“村落农民体育问题”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同类研究集中于县域农村和城镇农村而呈现出的“片面性”不足,推动了我国农村和农民体育研究范式的创新,可谓选题新颖、切中时弊。
作者简介
胡庆山,男,1980年8月出生,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以第一署名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等体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之概述
三、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村落农民体育的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概述
二、新农村建设:村落农民体育发展的历史契机
三、村落农民体育: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内容与重要抓手
四、相融互动、和谐共进:新农村建设与村落农民体育发展的共赢路径
五、本章结语
第三章 农村体育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启示
一、近现代中国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
二、新中国农村体育的历史沿革
三、农村体育的历史嬗变对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村落农民体育的文化诠释
一、村落农民体育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力表征
二、村落农民体育与村落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 实证篇
第?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以湖北省L村为个案
一、从城镇走向村落——农民体育研究的“平民化”视野
二、农民体育——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力
三、农民体育文化力的缺失——L村村民体育文化生活的没落
四、农民体育的希望一一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
五、农民体育的出路——发展农民体育的文化力
六、本章结语
……
第三部分 对策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六章我国传统节日村落农民体育研究——以湘鄂
渝黔四省边区为例
一、前言
二、我国传统节日村落农民体育活动的起源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关于如何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在学界有着较大争议。其中有学者认为,新农村的农业发展应效仿欧美的规模化的大农场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比如杜向阳同志通过对驻马店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卓有成效,他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当地“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农业特色产业得到确立培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改善”,得出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观点。著名学者、“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我国的传统农业本来就是循环经济、有效经济”。然而,由于当前农业现代化中过于追求农产品产量和规模经营效益而留下了环境生态问题,造成了循环经济循环不畅,有效经济片面有效的尴尬局面。因而,他主张“应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循环经济、有效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在农村,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合作社为载体,以生态农业、环保农村为循环经济的主要方式,以城乡良性互动的合作销售方式为农民的有效经济的实现方式”。②此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农村融资难、资金短缺的问题。林毅夫先生提出“选择经营管理良好,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有可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之一”的见解③。也有学者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解析了当前农村社会资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等(牛喜霞,2007年)。
编辑推荐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TY005)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