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体育文化史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俊奇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前言

  唐代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体育文化,它可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博大精深,堪称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粹。至于唐代体育文化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地位,则可用“空前发展”四个字来概括,也就是说:唐代体育文化结束了中国体育文化史上的一个旧阶段,同时又开创了中国体育文化史的一个新阶段,对唐以后历朝历代、甚至对亚洲诸国的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都有不小的影响。唐代体育文化这种地位,正是和唐代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相适应的。何谓体育文化?中外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言之,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创造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总和。但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兴起,人们给文化又套上了许多光环,文化的定义已达到200多种。因此也给体育文化的定义加上了光圈,多了层次,所以关于体育文化的定义,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尽管体育文化的定义说法很多,但无非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所以唐代体育文化也是由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组成。唐代体育文化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因此,对唐代体育文化的评价,必须根据唐朝时代进行具体的历史和动态的考察,而不能进行抽象的超历史、超时代的缰化静态的思辨。  物质文化主要表明人在物质生产领域中认识、掌握、改造世界的创造力量的表现和发展程度。人们为了获得衣、食、住、行等所需的物质资料,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改变劳动对象,同自然作斗争,以创造物质财富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创造人类的物质文化,即由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唐朝在体育文化的物质创造是极其丰富的:诸如球类运动中制做出掏空刻花彩球、雕刻精美的球杖、单双球门、有雕龙画栋的球场,如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的《长安城大明宫含光殿马球场石志》拓本,志文称“球场”和“含光殿”并提。棋类运动中有象棋、围棋和各种博戏棋盘,其中有些棋盘做工精细,大多是玉制品,十分华贵;还有风筝、龙舟、举重器械、秋千、十五柱球、各种武术器械,以及有《围棋谱》《角力记》等一批关于体育的书籍,不枚胜举。  唐人在创造体育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直接产物,如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政治、法律、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美学、科学理论、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的组织机构,都是精神文化的内容。唐朝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使人们休闲时间增多,有了空余时间从事体育运动。因此唐代踏春、登高、下棋、投壶、等休闲体育得到发展。唐代风俗习惯中的赛龙舟到了“风俗如狂”的地步,唐诗人张说《岳州观竞渡》描述了岳阳地区赛龙舟“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的热烈场面。从政治、道德教育上说,唐朝的龙舟竞渡主要是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发生联系,反映的思想文化,体现了忠君爱国、扶正义、除邪恶的特点,所以得到唐朝统治者的支持和重视。唐代体育美术作品也不少,至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镜妇女打球图》;1972年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壁画《打马球图》;1972年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彩绘《打马球泥俑》;敦煌的唐代马戏、相扑壁画等等。在政治和道德教育上出现了一项寓德育与体育之中的“木射”活动;在文学与体育方面更是留下来不少描写体育的诗文,如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写有剑、刀、匕首、秋千、登高、蹴鞠等诗句;刘禹锡、张说更是对赛龙舟、打马球、缘竿技等有细微的刻画,还有翰愈、韦应物、孟浩然、杨巨源、刘长卿、王建、沈俭期、阎宽、张祜、武平一等一大批诗人对唐代各种体育活动有生动的描写,给我们留下珍贵的体育史料。  以上足以说明,体育的物质和精神活动不是孤独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的活动,即在一定的社会相互关系中进行精神生产活动。列宁把这种精神活动的社会关系称为“思想关系”,人们正是在这种由物质关系决定的思想关系中,进行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精神财富,创造精神文化的。唐代体育文化之所以绚丽多彩,正说明唐人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思想十分活跃,善于认识、掌握和改造体育,给后人留下一笔十分可观的体育文化财富。

内容概要

唐代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体育文化,它可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博大精深,堪称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粹。至于唐代体育文化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地位,则可用“空前发展”四个字来概括。   本书主要研究唐代体育文化史,具有现实意义,用简单的话说,即: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华所必需,亦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可贵的借鉴。

作者简介

王俊奇  男,1956年10月生,江西婺源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任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江西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体育史学会委员,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体育史与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主要成果有《近现代二十家体育思想论稿》、《中国唐宋体育史》等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子课题1项,2001年荣获“江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中青年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另外30余万字的拙著《体育与中国文化》将于2008年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唐代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文化的传播概念 第二节 唐代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接受第二章 唐代民俗体育文化符号学诠释 第一节 符号学与民俗符号学 第二节 唐代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符论释第三章 唐代绘画叙事中的民俗体育功能及其人文精神 第一节 唐代绘画艺术的民俗体育功能 第二节 唐代民俗体育绘画内容形式的演化第四章 从文化模式看唐代体育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模式与体育文化模式 第二节 唐代体育文化模式第五章 唐代女子体育文化特点及其历史分析 第一节 唐代女子体育的主要项目 第二节 唐代女子体育兴起的历史分析 第三节 唐代女子体育的文化特点第六章 从文化适应的开放性看唐代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第一节 文化适应和开放性 第二节 文化适应的开放性与唐代体育发展第七章 从唐代市民生活看唐代社会的体育消费 第一节 唐代城市市民节日中的体育消费 第二节 唐代娱乐性体育消费第八章 地理环境与唐代体育文化 第一节 唐代地理环境与文化 第二节 唐代少数民族体育与地理 第三节 唐长安体育文化与地理环境第九章 从文化优势论看唐代体育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唐代体育文化的特殊和一般优势 第二节 一般进化的潜势法则与唐代体育文化 第三节 从文化的趋同现象和同质化看唐代体育文化第十章 唐代体育文化的变迁与传承因素 第一节 唐代体育变迁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唐代体育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唐代体育文化的传承 第四节 唐代体育文化变迁因素 第五节 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要素第十一章 唐代民俗体育文化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文化 第二节 唐代体育民俗文化第十二章 唐代军事武艺的特点及其嬗变 第一节 唐代军事武艺的界定 第二节 唐代军事武艺的创新第十三章 唐代女子体育服饰文化 第一节 唐代技巧运动中的女子服饰初探 第二节 唐代球类运动中的女子服饰文化第十四章 唐代体育文化对外交往 第一节 西域和亚洲各国传人的体育文化 第二节 体育文化交流的双向性第十五章 唐代都市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 第一节 唐代都市元宵节民俗体育 第二节 唐代都市春季民俗体育活动 第三节 唐代都市端午节民俗体育 第四节 唐代都市夏秋两季的民俗体育 第五节 唐代都市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第十六章 唐初军事“骑射武艺”兴起的历史要因 第一节 重视选拔骑射武艺人才,是推动骑射发展的关键 第二节 备战西域,远征讨伐,是唐军发展骑射的目的第十七章 唐代“博弈”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唐代围棋 第二节 唐代弹棋 第三节 唐代其他弈戏第十八章 唐代球类文化 第一节 击鞠的盛行 第二节 蹴鞠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节 其他球戏第十九章 唐代龙舟文化及其体育特色 第一节 赛龙舟与唐代风俗 第二节 唐代龙舟用具及比赛形式第二十章 《全唐诗》反映的体育文化 第一节 为唐代球类运动特别是马球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二节 为我国中世纪民俗体育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第三节 为唐代乃至唐以前体育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资料第二十一章 唐代体育诗文历史分析 第一节 体育诗文空前兴起的社会前提条件 第二节 唐代体育诗文兴起于宫廷第二十二章 唐代杂技出新技 第一节 唐代百戏(散乐)中的体育 第二节 大型舞蹈团体操 第三节 散乐中的马戏与举重表演第二十三章 唐代武术文化的新发展 第一节 唐代长兵器的多样化 第二节 唐代远兵器及其特色 第三节 唐代短兵和软兵器的发展第二十四章 导引养生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 唐代导引养生概述 第二节 孙思邈 第三节 王冰 第四节 司马承祯 第五节 幻真后记

章节摘录

  唐代来自西域的体育典型的还有百戏中的许多技巧。据《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苻坚尝得西域倒舞伎。睿宗时,婆罗门献乐舞人倒行,而以足舞于极结,刀锋倒植于地,低眉就刃,以历险中。又植于背上,吹筚篥者立其腹上,终曲而亦不伤。又优(人)伸其手,两人蹑之,旋身绕手,百转无已。”苻坚是前秦国主,说明唐以前西域技巧已传人中原。一个外来文化要想进人新的文化环境并生存下来,必须经过新的接受群体的选择、学习和改造。唐朝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国家,而且也是敢于冒险和有创新精神的朝代,对来自西域的乐舞百戏更是喜欢,如唐代设有专门练习与排演舞乐的教坊:“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工舞,盖相因成习。”(《教坊记》)并且对汉以来的各种伎艺动作进行了适合唐朝文化的改造,首先在动作难度上有所改造,如戏马、高竿伎比之汉晋更为惊险可观。  其次,唐代伎巧运动趋向女子化发展。如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千秋节时,杂技表演的走索,“伎女从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息之间望之如仙。”其中女伎还表演“有中路相逢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或踏肩蹈顶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往曾无蹉失。皆应金鼓之节,真奇观者”。这里提到的双人走索,穿屐走绳,徒步走索,难度不小。说明唐代在伎巧运动方面对西域文化进行了不少改造。那么为什么汉晋西域技巧在唐代得到如此大的改造与创新呢?一方面是唐代文化开放有关系,另一方面是文化传播的又一特征。文化传播学上,把通过文化特征的直接借用或通过借用这种特征中的原理,即所谓刺激传播。刺激传播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欧洲知道了中国瓷器几乎200年以后才发明瓷器。唐代对数百年前传人的西域技巧进行改造、创新,也应是这种刺激传播的道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代体育文化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针对唐代的 比较全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