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雄燕 页数:213
内容概要
本书梳理了唐代成玄英、宋代陈景元、明代陆西星及程以宁对《南华真经》的注疏,从中概括出了四人的生命美学思想、生态美学思想,认为他们蕴含在《南华真经》注疏中的美学思想,既关注个体自身的生命,更由个体自身生命的长久,走向了对整个宇宙生命的关爱,由生命之美走向了生态之美。
由于本书建立在四人对《南华真经》的注疏上,因此,本书先对历代《南华真经》的注疏进行了梳理。同时,因为四人所处的时代不一,故对四人《南华真经》注疏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指明了其内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从道与生命、德与生命等视角论证了四人的生命美学思想,比较了他们生命美学思想的异同。同时,本书认为四人的《南华真经》注疏中,富有生态人文主义精神。四人受道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不仅关注个体生命,也十分重视宇宙万物生命的永久,重视个体与周边生命之间的和谐共生。因此,本书又论证了四人注疏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经过层层论证后,本书认为,四人注疏中体现出的生命美学所要达到的状态是个体内心的和谐,并试图通过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实现生态美。
作者简介
李雄燕,男,1974年生,湖南涟源人。贵阳学院教师。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美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宗教学研究》《云南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书籍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南华真经》四家注疏美学思想的依据
二、《南华真经》四家注美学思想有着内在的关联
三、研究《南华真经》注疏美学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四家注疏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 历代道士《南华真经》注疏论略
一、汉代:黄老道的流布、嬗变与《庄子》沉寂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玄风正炽与注《庄》成风
三、唐代:关陇集团崇道与庄学的发展
四、宋代:三教纷争、融合与庄学臻于极盛
五、元明清三代:道教由盛而衰与庄学流变
第二节 《南华真经》四家注的内在联系
一、成玄英及其《庄子疏》
二、陈景元与《庄子注》
三、陆西星与《南华真经副墨》
四、程以宁及其《南华真经注疏》
第三节 《南华真经》四家注的地位
一、四家注与中国庄学
二、四家注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
第二章 生命之恋:四家注疏中的生命美学思想
第一节 道教与生命叩求
一、西方哲人的生命观及佛教、基督教对生命的追问
二、道教与永生幻想
三、积善与道教生命美学
第二节 四家注中的生命美学思想
一、仙道合一:求道与求仙
二、四家注关于“道”的论说
三、生与“道”的耦合
第三节 四家注生命美学思想比较及意义
一、四家注生命美学思想之异同
二、 四家注生命美学思想的意义
第三章 人与天地参:四家注疏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第一节 道教生态美学思想意蕴
一、天人合一:道教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形神兼养:道教独特的生命意识
三、与天地为一及慈心万物:道教生态整体观
第二节 四家注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一、成玄英的生态美学思想
二、陈景元的生态美学思想
三、陆西星的生态美学思想
四、程以宁的生态美学思想
第三节 四家注生态美学思想的共同点及原因
一、 四家注生态美学思想的共同点及与道家生态美学思想的区别
二、四家注生态美学思想共同点的原因
结论 从生命美走向生态美
一、关爱生命:从生命哲学到生命美学
二、从生命美走向生态美
三、“和”与生命生态的统一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四、程以宁及其《南华真经注疏》 有关程以宁的生平事迹,限于资料,无法详究,只能从其《南华真经注疏》所载之前后序言,大致可以推断一二。 程以宁的朋友邹忠允在《南华真经注疏序》中记载:“昔朱紫阳注经书为千古之的解,今复圭子注疏《道德》、《南华》亦为千古之玄解,两者皆新安人,故予序之为并不朽云。”程以宁《南华真经注疏自序》的落款为“海阳程以宁薰沐拜撰”。朱紫阳即朱熹。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人,别号紫阳。因其父亲朱松,曾在徽州府城歙南紫阳山读书,为表示对父亲的尊敬,朱熹自号紫阳。徽州在春秋战国前后,尚未见史籍记载。“公元208年,三国孙吴征战山越,分割、歙,设黟、歙、新、始新、黎阳、海阳六县,立新都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新安郡”。一定时期内,新安郡即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 依据古人把自己的籍贯加在自己姓名前的习惯,可以推断程以宁为徽州海阳人。《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休宁县】汉歙县地。孙权分置黎阳、休阳两县。后避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晋改为海宁。隋改日休宁。清属安徽徽州府,今属安徽芜湖道,县境产绿茶。”可见海阳即休宁。这一点,可以找到旁证。今人蒋元卿《皖人书录》收录了诸多徽籍人士著作。其中涉及“海阳”时,会在“海阳”之后以括号标注“休宁”。如:“《易说》,程堂【清】,海阳(休宁)人。”综合起来,可以推知,程以宁是今安徽黄山休宁人。 程以宁的著述不多。翻检《明史》《四库全书》及《皖人书录》,均未曾发现有关程以宁著述的记载。《中国道学通典》记载程以宁的著作主要有两种即《太上道德宝翼》《南华真经注疏》,并且说:“以宁号复圭子。万历时道教学者。”但是,根据书后程以宁所撰《南华真经注疏传神集后序》载:“崇祯十年八月将望日程以宁拜序。”可知该书最迟成于1637年8月14日。可以推断,程以宁可能活动在万历后期到崇祯年间。 从程以宁《南华真经注疏》一书的自序可以看出,程以宁从事《南华真经》的注疏工作,明显受了其父程雨峰的影响。“予先人程雨峰翁酷好读南华,每有超见,因予过庭而辄以垂训予,曷敢忘焉?”程雨峰为何家何派思想不详,但至少可以看出程以宁从事庄学研究,是有其家学渊源的。 程氏《南华真经注疏》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三教合一思想和内丹思想。三教思想,可以从程以宁的生活阅历方面找原因。程以宁的生活经历与陆西星有相似之处,他也是由儒入道的。这一点在其友邹忠允《南华真经注疏序》及汪伯修《南华真经注疏题词》中均有反映。邹序提到程以宁“弃科场而访道注疏,大得《南华》之神”。如果说邹序只是暗示程氏科场不得意的话,汪序则对程的科场不售说得相当直白:“予友後圭子南生而北学,入齐鲁之科场,而蹶于齐鲁。不知者以为时命大谬也,知之者以为太上与仙翁正不欲其立功名于一时,而欲其立言于百世尔。故後圭子得以知命之年而游方外,以性命之学而注《道德》、《南华》经,数年昼夜不倦,非仙翁累显神,後圭子安能壮其精神,愈鼓而愈旺乎?”从这则文字中可以看出,程以宁生于南方,在山东等地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获得功名,五十岁以后,从儒入道,放弃功名,潜心注解《老》《庄》。由儒入道的经历,再加上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其《南华真经注疏》表现出儒、释、道融汇的特点。邹序就说:“其日无为也,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为天下用而不足,即吾儒君逸臣劳之道也;其日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中央,即玄门食毋之道也;其曰以生死为一条,可不可为一贯,即释氏不生不灭之道也”。
编辑推荐
《从生命美走向生态美:四家注中的美学思想研究》梳理了唐代成玄英、宋代陈景元、明代陆西星及程以宁对《南华真经》的注疏,从中概括出了四人的生命美学思想、生态美学思想,认为他们蕴含在《南华真经》注疏中的美学思想,既关注个体自身的生命,更由个体自身生命的长久,走向了对整个宇宙生命的关爱,由生命之美走向了生态之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