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教育贫困与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沈亚芳,谢童伟,张锦华 著  页数:225  字数:28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沈亚芳等的《中国农村的教育贫困与教育补偿机制研究》在构建教育贫困和补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从区域性教育贫困、溢出性教育贫困、阶层性教育贫困、选择性教育贫困以及制度性教育贫困等方面,对中国农村教育贫困的现状及其影响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剖析,并提出了补偿机制设计以及相关政策建议,以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锦华,1977年12月生,江苏扬州人,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现正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  沈亚芳,1980年8月出生,江苏常熟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致力于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多项奖励。  谢童伟,1982年5月出生,福建泉州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致力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教育贫困的概念与中国贫困的特征
1.1.1 教育贫困的概念
1.1.2 教育贫困的特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教育贫困
1.2.2 关于教育、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
1.2.3 关于人力资本溢出
1.2.4 关于教育补偿
1.3 全书安排与主要内容
第2章 教育贫困和补偿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2.1 人力资本的增长效应与贫困
2.2 外部性与贫困
  2.2.1 外部性的概念
 2.2.2 教育外部性与供给
  2.2.3 人力资本外部性
 2.2.4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贫困
 2.3 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与贫困
 2.3.1 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
  2.3.2 收入扩散效应与贫困
 2.4 公共物品与教育的属性
 ……
第3章 教育投入、区域差距比较与区域性教育贫困
第4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外部性与溢出性教育贫困
第5章 教育发展、社会流动与阶层性教育贫困
第6章 就业困境、激励不足与选择性教育贫困
第7章 社会变迁与新的制度性教育贫困
第8章 教育贫困的社会经济影响及补偿机制设计
附录1 教育投入效应分析模型假设与推导
附录2 教育补偿效应分析的模型假设与推导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持反面观点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孙自铎(2004)指出,跨省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对持跨省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地区差距做出贡献之说进行了反驳。韦伟、傅勇(2004)认为,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中国由于存在许多制度障碍,流动成本非常大;第二,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基本上无法进入高工资和福利的领域,因此工资水平低,其收入都不高。段平(2007)认为,对中部来说,流动人口不管是从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贡献上,还是从对本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贡献上,都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许绍元、李善同(2008)认为,区域问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速,缩小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但由于在一国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现象,因此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虽然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了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并不能缩小同发达地区人均产出的差距。严浩坤、徐朝晖(2008)的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的经济差距。李道庆、陈恩(2009)认为,流动劳动力空间分布失衡加剧了广东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另外,有的学者分别对不同区域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张薇(2007)认为,劳动力流入对经济的影响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中部和西部的劳动力要素流入却延缓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可能与流动劳动力的素质差异有关。严浩坤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表现不同,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流出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那么,究竟农村劳动力流动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是正效应大还是负效应大呢?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资源要素配置的一种方式,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正如以上文献所述,劳动力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一直是有争议的。下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进行判断,以便为教育补偿分析提供依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村的教育贫困与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很贴近现实,有深度,学术价值很高。
  •   对我的研究很有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