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殷红卫
内容概要
《旅游城市化演变机制及其影响研究:以无锡为例》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集聚、旅游空间结构、城市经营等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时空考察—机理分析—调控策略”的研究模式,结合遥感影像、实地调查资料、相关统计数据等,运用GIS空问分析、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无锡旅游城市化的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和驱动模式,并运用GIS遥感技术,对无锡旅游城市化的典型区域马山1994年、2001年、2006年、2009年四个时期的景观空间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总结无锡旅游城市化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无锡旅游城市化的调控与优化措施。
作者简介
殷红卫,江苏姜堰人,1972年11月,博士,副教授,2012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旅游教学部主任。2005年进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来,一直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公开发表教科研专业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级课题6项,主持和参与完成横向课题10多项。
书籍目录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框架 1.4相关基本概念 1.4.1城市化 1.4.2城市旅游 1.4.3旅游城市化 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旅游城市化概念方面 2.1.2旅游城市化的类型方面 2.1.3旅游城市化的特征方面 2.1.4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方面 2.1.5旅游城市化的影响方面 2.1.6研究述评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外部性理论 2.2.2利益主体理论 2.2.3城市经营理论 2.2.4产业集聚理论 2.2.5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3无锡旅游城市化现状分析 3.1研究区域及基本概况 3.1.1研究范围 3.1.2基本概况 3.2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分析 3.2.1无锡旅游业发展概况 3.2.2无锡旅游业发展阶段分析 3.2.3无锡旅游业发展趋势 3.3无锡旅游城市化特征分析 3.3.1城市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3.3.2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产业集聚不断加强 3.3.3城市旅游功能日益增强,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3.3.4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3.5核心景区出现城市化现象 3.4本章小结 4无锡旅游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分析 4.1旅游城市化空间结构演进分析 4.1.1旅游城市化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4.1.2旅游城市化空间成长及其演变过程分析 4.2无锡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化 4.2.1无锡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 4.2.2无锡旅游空间结构演进机制分析 4.2.3无锡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与演进趋势 4.3无锡旅游城市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4.3.1无锡的城市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4.3.2无锡的旅游业对城市化的影响 4.3.3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 4.3.4无锡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4.3.5旅游城市化驱动模式 4.3.6无锡旅游城市化驱动模式 4.4本章小结 5典型区分析——无锡马山的旅游城市化 5.1马山地区基本概况 5.1.1地理区位、自然条件 5.1.2行政区划、社会经济 5.2数据获取与处理 5.2.1数据来源 5.2.2数据处理 5.3数据分析 5.3.1总体景观单元特征分析 5.3.2总体景观异质性分析 5.3.3旅游景观空间演变分析 5.3.4马山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相关性分析 5.4马山旅游城市化动力机制 5.5本章小结 6无锡旅游城市化影响及其调控 6.1无锡旅游城市化的正面效应 6.1.1带来经济效益 6.1.2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6.1.3增加就业 6.1.4强化和提升城市形象 6.1.5促进了对文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6.2无锡旅游城市化的负面影响 6.2.1影响城市环境 6.2.2对城市文化造成伤害 6.2.3引起物价等消费成本提高,增加了市民生活成本 6.2.4旅游的季节性及突发事件易引发就业不稳定性 6.2.5城市景观破碎化 6.2.6引起社会震荡和冲突 6.3无锡旅游城市化调控与优化 6.3.1准确定位,明确旅游城市化发展思路 6.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的融合 6.3.3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新形象 6.3.4创新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6.3.5加强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6.3.6注重城市形象宣传,加强城市旅游区域合作 6.4本章小节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可能的创新点 7.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旅游需求的增长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 在城市旅游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旅游经济活动仅仅围绕一个或少数几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区)展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驱动城市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人数不断的增加,随着城市旅游规模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旅游景点(区)被开发出来,城市旅游空间从单节点或少数主要节点向多节点转变,随着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城市不断增加旅游供给,城市旅游空间从多节点状态向网络状转变,城市旅游空间进一步增加,旅游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剧,旅游城市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旅游空间结构相应地在不断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一些旅游企业及旅游景点的开发不断向外扩张,呈现出城市旅游空间上的分散与聚集同时并存的现象。近年来,城市郊区旅游开发热也说明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这种演变模式。部分城市郊区大规模整体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形成环城游憩带。 (2)城市旅游交通发展 旅游交通条件作为旅游地空间形态的要素之一,其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区域旅游空间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外部具体形态的演化。现代快速旅游交通(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等)赋予城市更为灵活的变化并促使城市产生许多新的旅游空间。旅游交通的变化对旅游地旅游空间的演化有着持续和重大的影响,不但直接影响旅游地旅游空间扩散形态,而且不断改变旅游地的区位条件和作用范围。在旅游发展非优区内,快速旅游交通系统的建设有可能使旅游发达区域对旅游非优区的袭夺效应减弱,从而使旅游非优区的旅游得以较大发展。张京祥(2000)研究表明1996年以前南京和上海作用的断裂点在常州、丹阳附近,随着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实际调查发现这个断裂点又向西发生了偏移,从而使常州发展的压力减轻。因此,在旅游地空间中,一个有效的旅游交通系统的建设将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与区域旅游景点开发布局总体态势相契合。 (3)旅游政策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21世纪,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点之一,原先估计的2020年中国将要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及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也将提前到2015年,旅游业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旅游业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稳固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旅游合理发展,地方政府也通过地方法规和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对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布局引导,在这种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投入得到进一步增加,许多城市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政策和规划的指引下在城市空间的分布更加合理。
编辑推荐
《旅游城市化演变机制及其影响研究:以无锡为例》适合旅游城市化演变机制研究者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