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君德  

内容概要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建设”关系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家园”品质的提高。《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以大城市的基层行政社区(街-居,重点为街道)为对象,以行政区-社区组织体系为主线,以上海市的大量实践性成果为实证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城市行政区-社区组织体系的重构和相关的制度问题。书中对“行政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对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社区”体系的逻辑内涵进行了理论诠释,指出“行政区-社区”体系由层次结构体系、社区服务提供和管理体系以及地域整合分布体系三个方面所构成,提出了转型期在中心城区由传统的“区-街-居制”向“街区(小区制)共治-社区自治制”转变的制度框架以及在“郊域”推行“大市镇”的体制模式设想。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对现阶段我国社区研究一种新范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引导;同时在实践上以上海市为案例,勾画了未来行政区与社区体制发展的走势与格局,以及过渡到未来格局的路径,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具有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为多学科合作研究基层行政社区问题提供了一个范式。本书可供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城市科学研究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基层(街-居)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阅读参考。本书由刘君德等著。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1  研究基础:从初识社区到项目研究  1.1  初识社区的故事    1.1.1  第一次接触社区    1.1.2  发现曹家渡现象    1.1.3  南京会议的发言    1.1.4  美国社区的感受    1.1.5  台中的“模范社区”    1.1.6  师大二村的维权    1.1.7  英国的社区观察  1.2  项目研究基础    1.2.1  最早的社区项目    1.2.2  发现和总结城区-社区-家庭、单位“文明链”    1.2.3  如何培育“小巷总理”    1.2.4  真如镇:社区规划实践    1.2.5  社区综合性课题的深化研究2  概念辨析与演绎逻辑:社区·行政区·行政社区  2.1  社区概念的演绎及属性认知    2.1.1  西方国家社区概念演绎与中国特色的社区定义    2.1.2  社区的基本要素与本质属性认知  2.2  社区类型演绎的另类创新逻辑    2.2.1  社区类型学的经典与常规演绎    2.2.2  中国社区类型演绎的另类创新:社区·行政区·行政社区  2.3  社区构成新因素:新市民·原住民动迁·规划    2.3.1  城市新市民    2.3.2  城市原住民的动拆迁与安置    2.3.3  规划因素3  基本特点与主要经验:基层社区组织管理海内外实践模式  3.1  国外基层社区组织管理模式主要类型与经验    3.1.1  “行政力量有效渗透”的政府主导型:新加坡模式    3.1.2  “自治传统悠久”的自治型:欧美模式    3.1.3  “半官半民”的混合型:日本模式    3.1.4  国外基层社区组织管理的主要经验  3.2  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社区组织模式    3.2.1  业主委员会主导,专业化、职业化社工多元服务的香港模式    3.2.2  注重保存传统文化特色、“街坊会”自治管理的澳门模式    3.2.3  当局主导、民生主义引领、社区再造的台湾模式  3.3  中国大陆典型社区管理实践:若干城市经典模式评述    3.3.1  沈阳经验    3.3.2  南京经验    3.3.3  北京经验    3.3.4  武汉经验    3.3.5  深圳经验4  宏观思考: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  4.1  大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管理的基本定式  4.2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的中国逻辑    4.2.1  组织价值逻辑:中国社会的组织“情结”和“组织路径依赖”    4.2.2  组织功能逻辑: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独特的组织功能定位  4.3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的理论依据    4.3.1  治理与善治的基本理论观点    4.3.2  行政区一社区体系基本理论观点    4.3.3  扁平化及层次一幅度关系组织原理  4.4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的基本原则    4.4.1  基层行政社区与自然社区相耦合的原则    4.4.2  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原则    4.4.3  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管理效能的原则    4.4.4  纵向和横向管理整体协调的原则    4.4.5  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4.5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发展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4.5.1  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发展的目标    4.5.2  实现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思路5  上海实证(工):主体线索与改革路径  5.1  上海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管理演进的主题线索    5.1.1  上海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管理结构演进过程与现状格局    5.1.2  上海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管理结构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  5.2  城区型管理路径:“街居制”社区管理实践模式与上海的经典演绎    5.2.1  “街居制”社区管理模式形成的基本背景:街道体制与功能变迁    5.2.2  上海“街居制”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经典演绎  5.3  郊域(区)型管理路径:上海浦东“镇管社区”体制模式之阶段性创新实践    5.3.1  “郊域(区)社区”的内涵特质与组织模式建构的逻辑基础    5.3.2  上海浦东“镇管社区”体制模式的阶段性创新实践6  上海实证(2):新模式构建与制度创新  6.1  构建上海(城区)行政区-社区组织管理纵向体系新模式    6.1.1  体制背景:上海行政区-社区体系发育的两个重要体制基础    6.1.2  趋势背景:上海基层行政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6.1.3  创新思路:上海行政区-社区组织管理新模式构建的框架性设计  6.2  上海新“街居制”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建构与基本设想    6.2.1  街道作为基层行政社区组织功能的存续价值思考    6.2.2  “共治”逻辑下上海新“街居制”社区管理模式的建构  6.3  上海浦东郊区“镇管社区”体制模式的深化与制度创新    6.3.1  问题探索:浦东郊区社区发展的“新”、“老”问题    6.3.2  模式再造:从“镇管社区”模式到“大市镇”模式的制度创新    6.3.3  浦东郊区推行“大市镇制”模式的改革设想7  上海实证(3):专题研究  7.1  上海新型基层行政社区的合理规模与最佳地域范围的论证    7.1.1  研究过程与背景    7.1.2  上海市现行街道行政社区规模特征与存在问题分析    7.1.3  基层行政社区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7.1.4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上海基层行政社区规模的确定    7.1.5  上海新型基层行政社区合理规模与最佳范围界分论证的基本结论  7.2  上海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综合研究    7.2.1  研究过程    7.2.2  上海市边缘区社区管理的矛盾:五个样本点的调查分析    7.2.3  大城市边缘区社区的概念与基本特性的认识    7.2.4  上海市城市边缘区社区体制改革思考: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综合整治  7.3  “后功能区”时期川沙社区体制模式转型与改革深化    7.3.1  研究背景    7.3.2  原川沙“功能区-社区”新体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7.3.3  “后功能区”时期川沙社区体制模式的转型、完善与改革深化    7.3.4  推进川沙社区体制模式改革深化的“十大运行机制”8  后续相关问题思考  8.1  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  8.2  开展行政社区类型区划:一项分类管理社区的基础工作  8.3  深化社区服务:建设均等化的服务圈  8.4  从“社区行政”向“共治”→“自治”转变:核心是把社区管理的权限还给居民  8.5  加强社区公民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大力培育柏万青式的社会“精英”  8.6  关注近郊大型居住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一种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附录  一、浦东新区郊区建制镇社区调查(2004)  二、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组织体制与和谐社区建设调查(2005)  三、川沙新镇行政区一社区体制和华夏社区调查(2006年4月18、19日)  四、普陀区长风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民自治的调查(2007年8月,摘录)  五、静安区“申田大楼”居民自我打造“同心家园”调查(2012年5月)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以大城市的基层行政社区(街-居,重点为街道)为对象,以行政区-社区组织体系为主线,以上海市的大量实践性成果为实证基础,探讨中国特色的城市行政区-社区组织体系的重构和相关的制度问题。书中对“行政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对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社区”体系的逻辑内涵进行了理论诠释,指出“行政区-社区”体系由层次结构体系、社区服务提供和管理体系以及地域整合分布体系三个方面所构成,提出了转型期在中心城区由传统的“区-街-居制”向“街区(小区制)共治-社区自治制”转变的制度框架以及在“郊域”推行“大市镇”的体制模式设想。本书由刘君德等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