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晓瑞 页数:183 字数:190000
内容概要
城市及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城市强可持续发展》首先详细梳理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来龙去脉,全面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两种范式,即弱可持续发展和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本并不能被真正替代的客观现实而提出了本书的观点,即弱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持续的一面,只有强可持续发展才具有历史必然性。进而,通过总结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中国城市未能实现强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建构了中国城市实现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体系。
《城市强可持续发展》可供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实践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同时,还可供关心城市发展的社会公众阅读参考。本书由张晓瑞著。
作者简介
张晓瑞,1976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2004年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南京大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3S技术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编高等院校教材1部,撰写专著3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从上海世博会谈起
1.2 城市及其发展
1.2.1 城市
1.2.2 城市化
1.2.3 城市起源与发展
1.3 城市问题
1.3.1 经济问题
1.3.2 空间问题
1.3.3 资源环境问题
1.4 人类的反思与探索
1.4.1 田园城市
1.4.2 其他的探索
1.4.3 可持续发展
2 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传统的发展观
2.1.1 经济增长
2.1.2 先发展、后治理
2.1.3 零增长
2.2 可持续发展观
2.2.1 可持续发展观的孕育
2.2.2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2.2.3 可持续发展观的总结
2.3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2.3.1 概述
2.3.2 基本属性
2.3.3 核心要素
2.4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2.4.1 概述
2.4.2 实现路径
3 强与弱:两种可持续发展的范式
3.1 基本概念
3.1.1 范式
3.1.2 资本
3.1.3 自然资本
3.1.4 关键自然资本
3.2 可持续发展的两种范式
3.2.1 可持续发展总体模型
3.2.2 弱可持续发展
3.2.3 强可持续发展
3.3 可持续发展范式总结
3.3.1 本质区别
3.3.2 孰对孰错
3.3.3 动态过程
3.4 本章总结
4 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4.1 自然资本真的可以替代吗
4.1.1 对未来的预测
4.1.2 未知风险
4.1.3 生物圈2号的启示
4.2 强可持续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
4.3 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意义
4.3.1 理论意义
4.3.2 实践意义
4.4 本章总结
5 城市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5.1 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
5.1.1 城市数量
5.1.2 城市化
5.1.3 小结
5.2 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5.2.1 经济发展
5.2.2 资源危机
5.2.3 环境污染
5.3 中国城市未能强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5.3.1 GDP的崇拜
5.3.2 工业立市的误区
5.3.3 城市空间扩张
5.4 中国城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4.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述
5.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读
5.4.3 可持续发展的隧道
5.5 本章总结
6 城市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体系
6.1 根本出路
6.1.1 概述
6.1.2 生态优先
6.1.3 保护关键自然资本
6.2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6.2.1 概述
6.2.2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6.2.3 主体功能区的作用
6.3 建设生态城市
6.3.1 概述
6.3.2 生态城市研究和建设进展
6.3.3 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6.4 具体措施
6.4.1 绿色GDP
6.4.2 资源利用效率的n倍数革命
6.4.3 观念和意识的变革
6.5 本章总结
7 结束语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说明
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政府高度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政策方略和战略规划中去。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992年7月,中国政府组织50多个部门和300多名专家,经过近1年半的努力,于1994年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全球率先推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部国家级行动纲领,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5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一起列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两大战略之一,并详细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同志出席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入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入的全面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至此,“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