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立新 页数:204 字数:264000
内容概要
张立新编写的《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多模态幽默的功能认知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视觉、言语幽默产生和欣赏的情感认知互动的神经基础、功能类别、识解机制、流程、语言符号表达、幽默参与者互动过程、社会文化语境。通过认知评价功能,实现情感、认知、意图的质、量和关系体现及幽默的讽刺、嘲笑、调侃等态度表现过程,通过立场三角和情感认知平衡单元解决幽默的充分条件,并通过空间整合框架模式加以体现。本研究试图对跨模态幽默(图像、言语)乃至电影、动漫等多模态话语分析有所借鉴。
作者简介
张立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赴英国坎特布雷大学主修英语硕士TESOL课程,2009—2010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英语教育研究,主持多项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迄今在《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的动因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对象、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幽默理论及视觉、言语幽默研究
2.1 幽默与视觉、言语幽默简介
2.1.1 幽默起源、发展、定义、功能
2.1.2 幽默形式及视觉、言语幽默
2.2 社会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2.1 优越论
2.2.2 游戏论
2.3 心理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3.1 释放论
2.3.2 心理动力论
2.4 认知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4.1 乖讹论
2.4.2 神经认知研究
2.5 认知语言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5.1 认知语义研究
2.5.2 语用、认知研究
2.5.3 言语普遍理论
2.6 符号学研究及视觉、言语幽默
2.6.1 遗传符号学研究、情景模式
2.6.2 社会符号学研究
2.7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2.7.1 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
2.7.2 评价理论及视觉、言语幽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
3.1 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的评价理论基础
3.1.1 视觉、言语幽默情感产生过程与评价
3.1.2 视觉、言语幽默情感类别
3.1.3 情感的认知评判及视觉、言语幽默
3.1.4 情感与认知评判的映射
3.1.5 情感、认知评判与乖讹特点
3.1.6 情感的认知介入及视觉、言语幽默
3.1.7 情感认知级差及视觉、言语幽默
3.2 视觉、言语幽默情感认知互动模式的神经认知基础
3.2.1 情感认知的神经基础
3.2.2 笑和幽默情感产生的神经认知回路
3.2.3 视觉、言语幽默神经认知回路的fMRI实据
3.2.4 视觉、言语幽默的加工阶段模型和认知情感关系
3.3 情感认知模式原型与视觉、言语幽默
3.3.1 空间整合模式
3.3.2 立场三角模式
3.3.3 舞台模式
3.3.4 A—X—B平衡模式与幽默的充分条件
3.4 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情感互动模式建构
3.4.1 模式建构
3.4.2 模式对言语幽默的诠释
3.4.3 模式对视觉幽默的诠释
3.4.4 模式对视觉——言语幽默的诠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情感互动模式参数分析
4.1 视觉、言语幽默文本图式
4.1.1 文本图式
4.1.2 视觉、言语幽默的图式化过程
4.2 视觉、言语幽默认知机制
4.2.1 类比、“假类比”
4.2.2 视觉、言语双关
4.2.3 视觉、言语隐喻与转喻
4.2.4 视觉、言语夸张与低调陈述
4.2.5 视觉、言语反讽与对立、矛盾
4.2.6 视觉、言语仿拟
4.2.7 视觉、言语倒错与交错
4.2.8 超级认知机制
4.3 幽默参与者互动
4.3.1 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和幽默对象关系
4.3.2 幽默对象确定
4.3.3 幽默角色转换
4.3.4 观众、读者与幽默事件关系
4.4 语境
4.4.1 文化语境
4.4.2 情景语境
4.4.3 互文性语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觉、言语幽默识解策略与流程
5.1 识解策略
5.2 识解流程
5.3 会话幽默的识解过程
5.4 叙事幽默的识解过程
5.4.1 小说幽默的识解过程——以《卡县名蛙》为例
5.4.2 喜剧电影的识解过程——以《淘金记》为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
6.4 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