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阮荣春 张同标著  页数:404  字数:53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大型佛教美术史著作。《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从追溯古印度佛教美术发展历程开始,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六个条块展开论述,以汉传佛教美术为主体,注重“发展”两字,着重论述代表佛教美术在中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典型成就,揭示了中国佛教美术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

作者简介

阮荣春,江苏溧阳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紫江学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先后求学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和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中国近代美术史》《佛教南方之路气》《沈周研究》、《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气》、《佛教艺术》、《美术考古一万年》和《中国美术考古史纲》等。先后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同标,江苏盐城人。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撰有《说文五例》、《北派山水画论研究》、《中原文化大典绘画卷》、《中国美术史》和《中印佛教造像探源》等著作,先后获得河南省政府特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古籍出版优秀图书一等奖。现师从阮荣春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致力于佛教造像研究。

书籍目录

中国佛教美术发展概论
第一章 古印度佛教美术历程
第一节 佛陀缺席的象征物表现时代
第二节 贵霜时期的佛教美术
第三节 笈多时期的佛教美术
第四节 波罗时期的佛教美术
第五节 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
第二章 东汉三国西晋佛教美术
第一节 佛教美术传入的文献记载
第二节 南方长江沿线的早期佛像
第三节 南传系统的传入路径
第四节 神仙方术化的早期佛像
第五节 初期佛教美术的中国化改造
第三章 东晋南朝佛教美术
第一节 四家样与疏密二体(上)
第二节 二戴像制历代独步
第三节 晋宋之际金铜佛的兴起
第四节 南京栖霞山石窟
第五节 浙江新昌大佛与千佛岩造像
第六节 四川的南朝佛像
第七节 云南巍山佛教造像
第八节 南方样式对北方的影响
第四章 十六国北朝佛教美术
第一节 西域佛教美术遗存
第二节 西域地区的石窟寺
第三节 河西走廊的石窟寺
第四节 敦煌莫高窟(上)
第五节 云冈石窟
第六节 龙门石窟(上)
第七节 北朝的中小型石窟
第五章 隋唐佛教美术
第一节 四家样与疏密二体(下)
第二节 寺院壁画
第三节 敦煌莫高窟(下)
第四节 龙门石窟(下)
第五节 北方的石窟寺
第六节 四川的石窟寺
第七节 西域佛教美术
第八节 南诏国佛教美术
第六章 五代两宋佛教美术
第一节 唐风余绪与佛教绘画
第二节 禅逸墨戏佛画
第三节 文人化的佛教美术
第四节 寺庙雕塑
第五节 石窟寺雕塑
第六节 辽金佛教美术
第七节 西藏古格王国的佛教美术
第八节 云南大理国的佛教美术
第七章 元明清佛教美术
第一节 文人化的佛教绘画
第二节 文人清供中的佛教美术
第三节 寺庙壁画
第四节 寺庙雕塑
第五节 阿尼哥、刘元
第六节 石窟寺造像
第七节 西藏的佛教美术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真正的佛像的出现,一般认为是佛陀入寂500年之后的贵霜时代,在迦腻色伽在位时期,犍陀罗和秣菟罗成为佛教美术的两大重镇。几乎同时,在安达罗王朝统治的南部印度,出现了阿玛拉瓦提流派。这三者构成印度早期佛教美术的三大流派。汉晋时代的中国南方佛像,更多表现出秣菟罗的特征,而四川什邡的画像砖佛塔却明显仿照犍陀罗,与阿育王宰堵波无关。随着贵霜王朝达到全盛,佛教美术传到了中国;又随着贵霜的衰微混乱,中国的佛教造像也随之冷寂下来。再一次兴起的中国佛教造像浪潮是在笈多王朝的影响之下产生的。 第二次浪潮是南北朝时代,中国南方造像初传体系冷寂之后,通过西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的。翻过大雪山,攀过悬崖峭壁,从新疆西的喀什,到山西的云冈、河南的龙门,留下了十余座大型的石窟和难以量数的大大小小的佛教造像。就石窟而言,印度有阿旃陀,阿富汗有巴米扬,中国总体来看并不甚发达,但如星星火种,在华夏大地上燃起了满天的光焰。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恰逢古印度的笈多王朝,在秣菟罗和鹿野苑分别形成的佛像式样,被统称为“笈多风格”。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佛衣的刻画。前者的衣纹细密排叠,富于装饰性,同时透出人体的基本体态。后者在当时有可能是彩绘的,现存诸佛,与耆那教的天衣派造像相似,若不是脖颈、手腕和脚踝处的几线浅浅的衣纹,几乎看不出佛衣的存在。两者共同的特征是在富丽繁缛的头光中冥想内敛的神态,肌体表现被掩盖在佛陀精神的光辉之内。笈多佛教美术是印度古典艺术的至上高峰。笈多皇帝普遍信奉印度教,印度教造像和神庙建筑在中部印度和南部印度日益兴起。龙树山佛像是佛教在南印度最后的杰作,而西北的犍陀罗已失去了原先的活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逐渐被笈多风格所笼罩,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已被塔利班政权炸毁——显然是受笈多艺术的影响所致。依托强盛的国家实力、日益通畅的丝绸之路,作为强势文化代表的佛教美术再次辐射华夏大地。在域外文化的强势辐射下,中国文化显示了同样气度的包融能力和坚强刚毅的创造能力。可以比较克孜尔与龙门的佛像,克孜尔尚存域外特色,男女拥抱的蜜茶那造像、丰乳扬眉的妖娆女性造像;到了敦煌,基本上成了汉家衣冠的大家闺秀;再往东,更增添了几分南朝名士的清玄,形而上的名士思致远胜于单纯的形体塑造。

编辑推荐

《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作为一本系统的史学研究著作,必须在宏观开阔和微观深入两者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必须尽可能地全方位收集资料,因而编写者两次考察了印度的佛教圣地、遗址和博物馆。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大量的实地考察,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相关资料,也丰富了书本知识,扩充了研究视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于佛教美术的研究早我国来说远不如西方人做得好,但最近来说好像有所改观,而且近些年又有大型的佛教美术集、史的著作出版,可以说现在的我国佛教美术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书就是近年来这方面的代表著之一,从佛教传承的源头开始,对佛教美术发展历程梳理,直至我国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这六段时空点契入,着重论述汉传佛教美术在中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典型成就,揭示了中国佛教美术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
  •   很有用,很快就看了一半,只是图片要是彩色的就好啦。
  •   内容很充实,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