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发成,王亦非 著 页数:117
Tag标签:无
前言
民俗艺术作为民族的精神园田,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梦绕情牵。它源于生活,取法自然,质朴通俗,睿智精妙,始终彰显着入世乐生的情怀和求索创造的精神。所谓“民俗艺术”,系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或指民间艺术中融入传统风俗的部分。它往往作为文化传统的艺术符号,在岁时节令、人生礼俗、民间信仰、游乐赏玩等日常生活的领域广泛应用,“传承性”和“风俗性”的基本特征使其凸现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民俗艺术学以民俗艺术为研究对象,作为民俗学与艺术学的交叉学科,成为艺术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支系。“传承论”、“社会论”、“象征论”,分别从存在特征、属性风格和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构成了民俗艺术学的理论基础,“田野作业”则成为其研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前提。《民俗艺术学研究丛书》主要从民俗艺术的专题入手,通过田野调查和理论阐发,由典型到一般,从,民俗艺术不同门类和属种的规律把握,上升到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民俗艺术源远流长、面广量大,但民俗艺术学的学科建设才刚刚起步。丛书编纂的主旨在于开展扎实的基础工作,以由点到面、由细而巨的渐进方式,在实证研究和理论概括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俗艺术学的学理。这套丛书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编,它讲求图文并茂,努力选取生动而恰当的图片映衬文字,从而形象、直观地展现民俗艺术的风采。相信读者朋友们会以本丛书为媒介,与我们结缘携手,共同徜徉在民俗艺术的园田,热爱并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内容概要
常州梳篦历史悠久,工艺精良,造型优美,是名副其实的“乡土奇葩”。这一生长于民间的传统艺术,不仅以其工艺和艺术特色著称,更显示出它与民间文化的深厚渊源。2004年,常州手绘梳篦被确定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保护试点;2007年,常州梳篦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常州梳篦作为一种优秀的民俗艺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书致力于以通俗平实的语言,辅以大量的考查图片资料,从历史、工艺、民俗、艺术、传承等方面对常州梳篦进行考查和梳理,理清其历史,把握其现状,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的开展。
书籍目录
导言一 梳篦世家延陵地1.“延陵”与“常州梳篦”2.“宫梳名篦”的兴衰3.“木梳街”与“篦箕巷”4.旧时的梳篦生产二 ?州梳篦的选材与制作工艺1.材料选择2.工艺流程3.特色装饰工艺三 常州梳篦的民俗内容1.梳篦传说2.梳篦歌谣3.行业祭祖4.梳篦与婚丧四 常州梳篦的艺术特色1.多变的梳篦形态2.丰富的梳篦装饰3.梳篦艺术的审美五 常州梳篦的生存态势1.梳篦产业的处境2.梳篦技艺的传承3.梳篦发展的方向六 梳篦老店探幽秘1.真老卜恒顺梳篦店2.王大昌梳篦店3.旧时梳篦老店散记附录附表1:常州梳篦所获奖项概览附表2:常州梳篦历史沿革概览访谈录1:民间文化视野下的常州梳篦——韦中权先生访谈录访谈录2:常州梳篦产业的现状与未来——金松群先生访谈录图片出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25.绞漆。即将从漆树上采集的汁液进行提炼,以除去杂质。旧时在操作时将原漆倒入铺满棉布的铁锅内,铁锅放在绞漆床上,通过绞漆床的绳圈绞紧棉布两角,让布中之漆从棉布纤维孔隙渗流到锅中,流入锅内的便是“生漆”。26.拌漆。根据绞好的生漆质量和干燥速度,按一定比例加水调拌,制成胶漆。搅拌时要顺着同一方向拌和,而且要拌透拌匀。27.熬煎足度桐油。将足度桐油倒入铁锅内,用木柴生火将桐油熬透。熬煎时火候要均匀,最高至280度,熬出的桐油俗称“醅油”。醅油与生漆调和后,即可用于胶制篦箕。漆梁工种28.洗染梁。首先把篦梁上的污垢洗干净并晒干,然后把篦梁放入染锅内染色。染锅内的水要煮沸,使颜料在水中充分溶解;染色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篦梁,直至染透为止,再取出阴干。29.描绘。以彩笔在篦梁上描出花纹图案。新中国成立后采用橡皮印花,印花时切忌顶头顶尾,印花距离篦梁两头要有1.4 厘米的留白。30.涂色。以阿拉伯胶调和石黄、漆绿、银、泥银、银珠等区别于篦梁色泽的色料,选择适用的色彩给勾勒出的花纹轮廓着色。31.套金印字。在玻璃板上铺一绸布,用毛笔蘸调和好的泥银均匀地涂在绸布上,然后用橡皮印戳蘸泥银进行套印,并在篦梁另一端印字。32.漆篦梁。将毛生漆倒在皮棉上再一次绞尽漆中杂质,醅油调和,用鬃刷漆篦梁。漆篦梁时,漆要调得均匀。油多漆少,漆干后会皴裂;漆多油少,会暗淡无光。
编辑推荐
《常州梳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