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林 页数:1334
前言
因为我与鄂尔多斯的缘分,荣幸地以首席技术顾问的身份参加了“数字东胜”数字城市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建设。通过“数字东胜”这个大课题的实践,使得我对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有所感悟,为此将我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召开的“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专题技术讲座发言,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一书的“序”,以此来表达我写《数字城市建设指南》当时和此刻的心情。(以下发言稿有删节)2002年新加坡获世界传讯协会首次颁发的“智慧城市”的荣称。新加坡获此殊荣,是和新加坡30年来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创新的努力分不开的。实际上新加坡“智慧岛”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0年,新加坡政府提出“国家电脑化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在新加坡的政府、企业、商业、工厂推广采用电脑化的应用。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2000年,新加坡进一步提出“国家科技计划”;新加坡交通及资讯科技部林瑞生政务部长在说明“国家科技计划”时指出:在199J年新加坡政府实施科技发展计划时,就充分注意到,从1980年到1990年,经过将近10年的电脑化,全社会所有的机构都电脑化了,那么一栋建筑物电脑化,叫做智慧型建筑物;一座工厂电脑化,叫做智慧型工厂;但是会不会有一天,新加坡会有许多各自独立的智慧型个体,每一个电脑系统都不兼容?因此新加坡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行政和技术层面上解决城市信息共享和网络互联互通的问题,消除“信息孤岛”。
内容概要
本书可作为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规划设计、建设城市级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平台时的技术参考资料。可作为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制定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时的参考书,还可作为超大型信息系统集成工程师培训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授课的教材。 数字城市建设信息化系统工程,实质上是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的。本书在上册数字城市概论、数字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城市级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三篇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政府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 《数字城市建设指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共八篇57章。本册共两篇18章。其中第四篇为政府信息化,分别介绍了政府信息化概述;政府信息化“云计算”应用;政府信息化总体规划与实施;电子政务外网设计;政府信息化数据资源中心;统一身份认证与用户管理;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政府绩效评估与考核;数字机房工程。第五篇为城市信息化,分别介绍了城市信息化概述;城市数字化管理;城市应急指挥;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城市节能减排;城市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李林,教授,80年代中期在深圳大学通讯技术研究所从事移动通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此期间编著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共用天线电视设计与原理》和《彩色电视设备原理和分析》。90年代初出国高级访问学者,现定居新加坡。李林教授从1992年开始专业从事智能建筑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先后参与上海博物馆、上海金茂大厦、广州汇景新城等数十个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的领导工作,出版专著《智能大厦系统工程》、《数字社区信息化系统工程》、《智能化数字电视台系统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顾问指南》、《智能建筑系统工程》、《数字社区系统工程》等多部专著。近年来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北京电视中心、天津数字电视大厦、江苏广电中心、山东广电中心、合肥广电中心、复旦大学光华楼等数十个大型工程项目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签约首席顾问。李林教授在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STE)任职期间参与新加坡“智慧岛”城市综合信息集成平台(ICIS)和电子道路收费(ERP)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系统工程实施的工作;1999年李林教授主持香港特区政府首个创新利技署拨款资助的“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该研发项目为香港“数码港”重点系统工程,名称为“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LUMS”,由香港迪臣-智能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香港城市大学负责组织实施。该项目开发基金近1千万港币。特别是近年来担任鄂尔多斯市“数字东胜”数字城市首席技术顾问,对数字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系统工程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李林教授在智能建筑、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系统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与系统设备招投标、系统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李林教授任新加坡新电子系统(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迪臣-智能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上海依城数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智能建筑系统工程”、“数字社区系统工程”课程主讲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第四篇 政府信息化 第14章 政府信息化概述 14.1 政府信息化发展与启示 14.1.1 国外政府信息化现状 14.1.2 国内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14.1.3 国内政府信息化存在问题 14.2 政府管理创新需求 14.2.1 政府管理创新概念 14.2.2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14.2.3 政府管理创新原则 14.2.4 政府管理创新需求 14.3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14.3.1 电子政务网络需求分析 14.3.2 电子政务业务需求分析 14.3.3 网络数据资源中心需求分析 14.3.4 政府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需求分析 第15章 政府信息化“云计算”应用 15.1 “云计算”概述 15.1.1 “云计算”的概念 15.1.2 “云计算”的特点 15.1.3 “云计算”在国外的应用与发展 15.1.4 “云计算”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思路 15.2 政府信息化“云计算”应用 15.2.1 政府信息化“云计算”应用需求分析 15.2.2 政府信息化“云计算”体系架构 15.2.3 政府信息化“云计算”技术应用类型 15.2.4 政府信息化“云计算”软硬件服务 第16章 政府信息化总体规划与实施 16.1 政府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方针 16.1.1 总体规划原则 16.1.2 总体规划目标 16.1.3 管理体系规划 16.1.4 工作部署规划 16.1.5 保障措施规划 16.2 政府信息化项目实施要求 16.2.1 项目实施内容 16.2.2 项目实施要求 16.2.3 项目实施原则 第17章 电子政务外网设计 17.1 电子政务外网需求分析 17.1.1 电子政务外网应用需求 17.1.2 电子政务外网分层结构设计要求 17.2 电子政务外网设计方案 17.2.1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接人设计 17.2.2 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设计 17.2.3 电子政务外网业务接入设计 17.2.4 互联网出口设计 17.2.5 移动办公用户接入设计 17.2.6 网络融合设计 17.2.7 虚拟局域网设计 17.2.8 IP地址规划设计 17.2.9 MPLSVPN设计 17.2.10 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17.2.1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设计 17.2.12 电子政务网络管理 第18章 政府信息化数据资源中心 第19章 统一身份认证与用户管理 第20章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 第21章 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 第22章 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 第23章 政府绩效评估与考核 第24章 数字机房工程第五篇 城市信息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电子政务体系中,信息整合和数据共享的能力是新一代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整合和数据共享的能力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利用,将各种政府部门的资源(如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整合起来,做到真正的一体化服务的基础。 4)内部应用系统亟须发展 先进的电子政务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已经有了丰富的、能够满足政府信息化办公所有需求的众多应用系统。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缺少高质量的应用系统。多数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系统大都是一些简单的OA系统,缺少协作办公环境。另外,各应用系统相互独立,互不相连,资源无法共享,就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5)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由于政府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了各系统的开发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特别是数据库系统千差万别,各系统之间“不联不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条条的“数字鸿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使得大量数据得不到更好地分析、挖掘、综合、统计和综合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使用各自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既没有网络连接,也没有开放的数据接口。 6)政府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横向连接的电子政务网络 政府内部的政务网络已经建成,但是工商、税务、技监、公安等部门的网络都是以上下垂直的网络建设,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跨部门应用系统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隔离成一个个独立的“烟囱”,在政府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横向连接的电子政务网络,使得数据的共享无法实现。这个问题是“十五”期间电子政务设计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在“十一五”期间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大多数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被牵头部门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没有达成共识,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潜在的“信息孤岛”风险突出,政府协同能力受到极大牵制。 7)缺乏基础数据资源和信息交互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需要聚集和社会紧密相关的基础数据信息,如建设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为各应用系统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均缺乏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总体规划和深化设计,以及可推广借鉴的示范项目。 8)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 由于评估机制的缺失,“重建设、轻应用,重电子、轻政务”现象仍然突出,电子政务投资存在很大风险。据统计,我国政府2004年电子政务投资额为412亿元,占全国所有行业IT投资的10%左右,2005年我国政府IT投资额为482亿元。据预测,2009年将达86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9%。对于如此大额的投资,没有科学的绩效评估,投资风险可想而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