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东南大学 作者:任中敏|主编:邓启铜|校注:熊蓉//邓启春 页数:256
前言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面对滚滚的世界潮流,不少有识之士发现被国际化的中国正面临着丧失本土文化之危机。十几年来,南怀瑾大师发起的“全球儿童读经”已经从开始时的“该不该读经典”大讨论演变到后来的“怎么读经典”,然后又演变为现在的“成人读经典”,大有“全民读经典”的趋势。放眼各地兴起的“书院热”、“国学热”,无不说明以国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然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要想在这次世界浪潮中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形成的文化,它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文化进步的智慧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伦理思想贯穿始终;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在文学艺术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对真理的思辩和追求。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文化。1988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大厅里赫然书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早在2003年,我深受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老师的影响,着力于辅导女儿邓雅文、外侄女许霭云、侄子邓钧文三位小朋友背经,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们就已熟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诗经》等经典,当时找不到一套好的教材,我便决心自编一套适合他们的教材。面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经典,我们从经、史、子、集中精选了“四十二种”典籍作为“新月经典”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分四辑陆续出版,并对其中二十种经典录制了配音CD。新书甫一推出,就被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并有多家媒体报道或发表了专访等。其中《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老子·大学·中庸》等更是先后登上畅销图书排行榜,特别是《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畅销书排行总榜。图书甚至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无数的读者来电来信给予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回顾这几年的经典注释工作,真可谓:六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每个字从注释到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每次重印时都会将发现的错误更正。这样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图书才符合“精”、“准”、“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套经典才能在目前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受到读者的欢迎。
内容概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後世岂能继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已成为鼎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戏剧,散曲则是一种诗体。这里说的元曲指的是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散套、套曲。 散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在艺术形式上较诗词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甚至增减字数等。其特征一言以蔽之,日:杂、散、俗、辣。大量运用口语,显得活泼新鲜,生动别致;大量运用叠词,摹声摹状,使之声容逼肖,情状如见。 《元曲三百首》由任中敏先生编选,后经卢前先生重订。其中收录的多属曲中上品,著名曲作家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人的名作均在其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正体现了元曲的魅力。
书籍目录
1 骤雨打新荷2 小桃红·采莲女(?)3 小桃红·采莲女(二)4 干荷叶5 干荷叶6 干荷叶7 醉中天(咏大蝴蝶)8 一半儿(题情) 9 一半儿(题情) 10 小桃红(西园秋暮) 11 小桃红(江岸水灯)12 小桃红(客船夜期) 13 小桃红(杂咏)14 沉醉东风15 碧玉箫16 大德歌(秋) 17 四块玉(闲适)18 四块玉(闲适) 19 四块玉(别情)20 小桃红……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1辑):元曲三百首》:国学经典书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