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滨谊 页数:346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内容,本书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纵览全球景观规划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包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它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这需要研究景观美学的理论。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它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理环境。这需要研究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KI增长、现代多种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它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这需要研究景观社会行为学的理论。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第2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由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国际理论与实践、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三部分内容组成。书中以国内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代表性实例为素材线索,基于作者的实践与研究,深入浅出地探讨、阐述了城市广场、商业街景、公园旅游区、居住区环境、纪念性场 所等各类典型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就学科发展、专业教育、从业注册等问题,向读者展示了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巨大发展前景。 本书可供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旅游规划人员,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人员学习参考,亦可作为正在兴起的景观规划设计类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的教材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的书目。
作者简介
刘滨谊,1957年4月生,男,汉族。1978年入同济大学,1983年毕业丁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继之,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师冯纪忠教授,先后于1986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博十学位,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1986~1987年留学美国,1992~1994年再度留美,完成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2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3 广场规划设计 4 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 5 滨水带规划设计 6 面状景观规划设计——商业区·公园·自然场所 7 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8 高科技与新理论 9 旅游哲学观与规划方法论——旅游·旅游资源·旅游规划 10 城乡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景观园林建设的十大战略 11 创造美丽的现代中国城市景观第二部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国际理论与实践 12 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现代景观设计 13 现代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14 现代庭园景观 15 现代景观规划中的风景名胜保护 16 城市现代景观 17 人类聚居环境的现代景观 18 现代景观的尺度与精神灵魂第三部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 概述 19 学科专业概述 20 景观规学的规划设计 21 景观规划设计师专业注册 22 中国人类聚居环境建设需要景观规划设计 23 现代风景园林/景观学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 24 五大专业观与五大专业素质培养 25 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展望 26 从中国风景园林学迈向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学参考文献附录后记致谢
章节摘录
2.3 规划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 在三类活动中,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社交性活动。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研究社交性活动涉及交往强度的问题。具体地讲,就是要琢磨一个户外空间中可以容纳多少人,首先有一个数量的问题。面积大小等同的空间,一种能容纳10个人,而另一种则能容纳1000人,从这种数量的差别便可看出交往的强度差别。除与空间场地的规模相关,交往强度还与空间场地的质地、质量有关。就拿最典型的广场来说吧,在规模相同的前提下,一个广场2/3是硬地,另一个1/3或者1/4是硬地.显然前者的交往强度大于后者。现代景观设计从规模上决定了我们考虑安排的活动是公众性的、群体性的,城市中大型的活动空间最核心的活动是社会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个大方向一定要抓准,不能片面对待城市开敞空间场地,一味地强调要结合自然。把自然搬到城市中来,这一点没错,但若远离了“以人为本”的主题,大方向就有问题。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也有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景观形象,二是生态绿化.三是群众使用。对于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高密度中心区,群众使用是一最为基本的层次。 讲到交往,可以分为高强度和低强度两类。亲密的朋友、亲人及说得上话的那种交流,属于高强度的交往。另外一类,诸如路人之间目光的交流、人看人之类的交流.就是低强度的交往。将这两种方式落实到空间场地中,比较狭小的空间适合高强度的交往,相对开敞的空间适合低强度的交往。所以我们要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意识地强化这一方面的内容。人看人最典型的环境就是广场中的露天舞台,舞台上并不一定每天都有表演,但每一个站在舞台上或坐在观众席上的人都会有看与被看的感觉,这即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即提供指示,如广场中有一块碑,刻了些字,叙述了一个故事,这也是一种交往,一种信息的转达,即用一些标识图案、雕塑等传达某种信息,诸如此类,都算作交往。在强调信息交往的空间中,这些内容都应考虑进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