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东南大学 作者:董光器|主编:邹德慈 页数:263 字数:47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受东南大学卅版社的委托,撰写《城市总体规划》一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草成一稿。鉴于我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且数十年来一直在北京工作,没有接受太多的理论熏陶,实际经验可能有一些,但局限性比较大,要写这个题目是十分困难的。1998年接受了《城市规划导论》主编邹德慈先生之邀,撰写大城市规划问题这一部分内容,接触了一些国内外大城市发展规划的资料。近年来,我参与国内大、巾、小城市的总体规划或纲要的研讨、评审的机会较多,也较多地了解了国内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情况。为了使本书的资料更丰富一些,我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民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登载的相关资料,这些也是本书编撰的基础。 我认为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基础,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不够紧密,很难校核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提供的空间是否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不少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目标不是过分超前,把摊子铺得过大,浪费了资金与土地,就是过于保守,城市规模定得过小,因而很快被经济社会的发展所突破。因此,本书的第1章至第5章,着重论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确定城市化的速度;如何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区位、交通条件来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计算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进行城镇体系布局。为了使大家更具体地了解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在第2章“城市发展战略”中,根据国内外经济较发达城市的经验,专门论述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对第三产业做了更为详尽的阐述,尽可能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进行重点介绍,也对一些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动态作了描述,试图从战略、宏观的层面使大家粗略地了解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容、趋势与特点。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改造的关系,如何用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去指导城市建设,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形象,是大多数城市面临的问题。本书第6章重点论述了城市设计如何跳出建筑师、规划师的专业局限,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用综合、长期、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正确处理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清当前形势,明确城市设计的任务与具体内容。 21世纪是环境与发展的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如何用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来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各项专业规划的任务,如何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如何加速城市信息化的进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今后若干年城市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第7、8两章对这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介绍。第9章着重提出了城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用开放城市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明确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中应该抓的几项主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在明确一定时期(20年左右)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不能把内容定得过死、过细。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向,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地加以调整、深化、补充、完善,为修改下一轮总体规划积累资料。到规划目标即将完成时,必须加以修订,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根据一般规律,大体上经过10年左右就要修订一次。城市建设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滚动发展的。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在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本书1~5章,着重论证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确定城市化的速度,如何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区域、交通条件来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城市规模,进行城镇体系布局;6~8章,着重讨论了城市设计与历史城市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章明确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抓的几项主要任务。 本书可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参考书,适合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城市建设管理决策者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1 经济发展与城市 1.1 世界城市发展回顾 1.2 科技进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1.3 经济能量的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1.3.1 经济能量集聚促使大城市的诞生 1.3.2 经济能量的扩散引起新的城市的崛起 1.4 城市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 1.5 中国大城市发展现状 1.5.1 大城市数量增加 1.5.2 城市群加速形成,日趋成熟 1.6 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展望2 城市发展战略 2.1 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2 第一产业 2.2.1 以色列、荷兰农业的启示 2.2.2 上海市小土地“长”出大农业的实践 2.2.3 美国运用电子技术管理牧场的经验 2.2.4 韩国实施尖端农业园的计划 2.2.5 “公司加农民”模式,农、工、商一体化跨国经营体制 2.3 第二产业 2.3.1 创新是转型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保障 2.3.2 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2.3.3 生物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2.3.4 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发展适合城市特点的经济 2.3.5 突出品牌效应,争创名牌,占领市场 2.3.6 因地制宜,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 2.3.7 合理开发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2.3.8 适度发展建筑业,保证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2.4 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 2.4.1 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 2.4.2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 2.4.3 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条件 2.4.4 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 2.4.5 世界一些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2.4.6 商业服务业 2.4.7 中央商务区(CBD) 2.4.8 物流—仓储业 2.4.9 旅游业 2.4.10 房地产业 2.4.11 交通运输业 2.4.12 信息业 2.4.13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3 城市性质 3.1 城市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 3.1.1 行政中心 3.1.2 金融中心 3.1.3 制造业中心 3.1.4 国际交通枢纽 3.1.5 国内交通枢纽 3.1.6 信息中心 3.1.7 重要国际组织集中设置的城市 3.1.8 科技、教育中心 3.1.9 文化、艺术中心 3.1.10 旅游城市 3.2 不同类型的城市性质 3.2.1 北京市 3.2.2 上海市 3.2.3 深圳市 3.2.4 天津市 3.2.5 西安市 3.2.6 其他城市4 城市规模 4.1 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 4.1.1 当前我国在城市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4.1.2 如何合理预测城市规模 4.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比较 4.3 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关系 4.4 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关系的细分 4.5 各类就业岗位所需建设用地数量的估算 4.5.1 工业用地 4.5.2 建筑业用地 4.5.3 第三产业用地 ……5 城镇体系布局6 城市设计和历史城市的保护7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8 城市交通与通信9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 城市发展战略 研究城市发展战略,是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每个城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的灵魂。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就是要在全面了解城市情况,在分析城市政治(包括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省内外以至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作为今后2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努力方向。 在研究城市发展战略过程中,既要论证城市的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研究其在地区、省、国家以至世界范围内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又要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人文特点,寻找城市发展的独特道路。 历史的经验表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引起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体制改革的任务还未完成,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不成熟、不完善。因此,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以后,还需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跟踪考察,总结经验,不断地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审时度势,调整城市发展战略。 2006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2000美元,许多城市已进入工业发展的成熟时期,开始经济转型,面临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调整。应该说这是比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更加艰巨的任务,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展望2020年,在地级以上200多个城市中,大多数可以达到初步现代化的目标,其中2006年已超过人均4000美元的30多个城市届时将陆续进入经济发达城市的行列。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当全国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绝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将进入经济发达城市的行列。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大体上可以根据这个方向定位。产业结构也可参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比例加以调整。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城市,它们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许多城市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也摸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值得推广。为此,结合我所接触到的一些资料,探索一下城市发展的道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