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玉 等著 页数:221 字数:42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与教学,同时在大学设计院主持建筑设计,对于身兼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两个领域工作的难度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当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东南亚建筑研究”的成果之一——《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书稿摆在我面前时,的确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建筑要有整体观、可持续观,建筑创作要有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我将几十年的实践总结为“两观三性”,并努力将这种建筑哲理和创造思想运用到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研究当中。在我看来,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性是建筑的内涵,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任何时代的优秀建筑都是“三性”的综合反映,只是具体的表现各有不同,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两观三性”基础上的综合创造。《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用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各种建筑背后的“三性”。
内容概要
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东南亚建筑图景,旨在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建筑和城市提供借鉴。 全书分为概述,东南亚城市特色形成背景,东南亚城市特色构成要素,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东南亚城市特色研究借鉴5章,深刻揭示了对研究该地区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者简介
陈玉,1978年8月生于河南南阳,城市规划硕士,注册规划师,现任职于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研究所。
书籍目录
序Ⅰ序Ⅱ总前言前言第一章 东南亚城市风貌的自然文化背景 1.1 作为城市风貌本底的自然地理环境 1.2 塑造城市风貌个性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二章 东南亚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1 前殖民时期:神王统治下的权力和秩序 2.2 殖民时期:西方城市特色的移植 2.3 现代发展时期:全球化背景下的趋同与纷杂第三章 东南亚城市形态与结构 3.1 多中心分散发展的发达城市 3.2 单中心蔓延发展的崛起中城市 3.3 成长转变过程中的城市第四章 东南亚特色街区与城市色彩 4.1 特色街区 4.2 城市色彩第五章 东南亚城市公共空间与标志性建筑 5.1 城市公共空间 5.2 标志性建筑第六章 东南亚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小品 6.1 园林绿化 6.2 景观小品第七章 东南亚城市风貌的特色与借鉴 7.1 东南亚城市风貌的特征与问题 7.2 东南亚城市风貌的经验借鉴主要参考文献图片来源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东南亚城市风貌的自然文化背景 城市风貌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形成的。地域自然环境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本底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塑造着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自然环境主要指城市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城市所处的自然山水格局为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往往成为城市的亮点。东南亚地区高温、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使城市的空间环境更加注重遮阳、避雨、空间的开放与渗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街道空间、建筑形式、绿化景观等。 影响东南亚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传统主要有海上贸易、宗教信仰、外来移民等几个主要方面。从东南亚早期历史开始,海上贸易不仅对这一地区的社会和经济起着重要影响,而且带来了宗教的传播和外来移民。贸易的发展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东南亚定居,进而传播宗教文化。东南亚主要的宗教信仰都是伴隨海上贸易和外来移民不断输入的。马来人有一句俗语,“传统来自高山,信仰来自海洋”(Tradition comes down from themountains,but religion comes from the sea yl),形象地表达了这一地区的宗教信仰的外来性。外来移民在东南亚早期国家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历史过程中大量流入的外来平民阶层则在城市中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街区,构成了城市风貌的多元化特点。 1.1 作为城市风貌本底的自然地理环境 The Natura Environment 东南亚在地理上分为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山高水长”是中南半岛地形的总体特征。中南半岛主要是由大体上南北走向的河流形成的盆地和与盆地相间的高地组成的,这些盆地主要由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及其支流所形成,高地主要是中南半岛的长山山脉和把泰国和缅甸分开的群山。南洋群岛则由大小不等的数千座岛屿组成,岛屿地形一般是中间高边缘低。南洋群岛没有像中南半岛那样的大江 大河,以地形复杂为主要特征(图1—1)。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