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庭伟,吴浩军 著 页数:15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与教学,同时在大学设计院主持建筑设,对于身兼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两个领域工作的难度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当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广西建筑综台设计研究院)“东南理建筑研究”的成果之——《东南垭建筑与城市丛书》书籍摆在我面前时,的确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建筑要有整体观、可持续观,建筑创作要有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我将几十年的实践总结为“两观三性”,并努力将这种建筑哲理和创造思想运用到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研究当中。在我看来,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性是建筑的内涵,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任何时代的优秀建筑都是“三性”的综合反映,只是具体的表现各有不同,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两观三性”基础上的综合创造。《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用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各种建筑背后的“三性”,比如《王权的印记——东南亚宫殿建筑》所说的“集大成”、《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提及的“本土化”、《转型的足迹——东南亚城市发展与演变》明确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文化的烙印——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展现的“影响力量的综合作用”等等。可以说,《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生动地诠释了建筑的这种“两观三性”。同时,建筑应该是可持续的,我注意到《东南亚建筑与城市丛书》普遍重视这点,其中《居所的图景——东南亚民居》一书认为民居是生长的建筑,并以此来研究建筑的可持续性,是有助于正确观察和理解建筑与城市的。
内容概要
《转型的足迹——东南亚城市发展与演变》主要关注当代东南亚城市的发展状况,研究东南亚城市所表现出的在东方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下迈向现代化并和世界接轨的不同的社会实践,反映了东南亚社会和全球经济建立密切联系以发展经济的愿望,同时表现维持本国传统社会基础和在现有体制下进行社会改革的尝试和努力,揭示东南亚城市发展与演变的趋势。
作者简介
张庭伟,1946年2月生于上海。城市规划博士。曾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1989年获中国国家教委“中国高校优秀中青年学者”(1978-1988年)称号。1992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博士学位,些后担任伊利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城市研究所亚洲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时担任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武汉、深圳、桂林等城市的城市规划顾问;《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时代建筑》、《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等多种规划、建筑学术杂志的编委;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创会主席,顾问;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国际委员。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地出版(包括合著)专著6本,发表论文140多篇。 吴浩军,198112月生于浙江义乌。2008年夏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获城市规划硕士学位(MUPP)。曾在《北京规划建设》、《规划师》杂志发表论文;曾出版译著《屋顶细部设计分析》(合译)。 主编简介: 雷翔,1957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城市规划博士,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规划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规划师》杂志主编,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城乡规划协会理事长。著作有《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热带滨海城市设计》(合著),主编《广西民居》等学术著作,在《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规划师)、《建筑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Ⅰ序Ⅱ前言第一章 东南亚城市发展研究简介 1.1 东南亚各国简介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1.3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本书的结构第二章 东南亚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2.1 东南亚文明及其他文明的关系 2.2 东南亚城市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2.3 城市发展因素分析 2.4 东南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城市第三章 传统神圣城市:曼谷的发展和演变 3.1 曼谷的发展与演变 3.2 曼谷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第四章 市场城市:新加坡的发展和演变 4.1 新加坡的发展和演变 4.2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政策第五章 经济转型和空间重组:东南亚其他城市的演变 5.1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济领域的全面自由化 5.2 城市空间重组:广度和深度第六章 东南亚城市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 6.1 东南亚城市发展的经验 6.2 东南亚城市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6.3 东南亚城市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借鉴意义主要参考文献图片来源后记
章节摘录
1.1东南亚各国简介 Southeast Asia 1.1.1“东南亚”地区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the Southeast Asia Region 为了明确研究的范畴,首先必须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范围作出界定。学术界对东南亚的地理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东南亚指亚洲东南地区,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包括今天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11个国家和地区。广义上的东南亚地区则不仅指地理上的亚洲东南地区,还包捅中国大陆南部、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也有些研究将东南亚泛指中国、日本、韩国,加上传统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国内学术界一直沿用狭义上的东南亚地区。为了避免研究范围的歧义,在本研究中,东南亚同样指狭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图1—1)。 1.1.2东南亚各国概述 Countries in the Southeast Asia Region 东南亚的城市发展包含了多样性和相似性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特性。一方面,在东南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东南亚各国城市都表现出相似的发展历程。公元15世纪以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深受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的影响,包括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其时陆上和海上贸易盛行,尤其是香料交易,正是贸易交流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公元l5~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由于西方殖民势力在东南亚推行相似的殖民政策,各殖民地国家的城市受到西方国家的诸多影响,表现出相似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特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0年代的独立时期,强调国家独立的意义,希望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以维护政治独立,重点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成为东南亚各国发展的共同方向。在当代的全球化过程中,东南亚地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制造工业带(远 东—亚洲大陆-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联合组织东南弧国家联盟(“东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正是这个联盟把东南亚各国聚集存一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