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炜  页数:126  译者:李开然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共7章,主要探讨了透视前后的空间意识与建构的本质特征、直觉空间与神话空间、运动空间与旅程、叙事空间与透视空间、轴测空间与拼贴空间,最后提出:体验会萌发新的空间意识和空间形态,以至于构建新建筑学空间逻辑。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当代认识论和本体论从前现代性、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嬗变。作为建筑学、景观和城市设计这类学科的基本概念,其空间建构和体验尤其体现了这种变化。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可供建筑、景观、艺术、城市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者、教师与学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1 综述:透视前后的空间意识主要参考文献2 重新定位设计图学2.1 历史视野中的建筑绘图2.2 绘图的艺术属性和抽象性2.3 图作为体验的范式主要参考文献3 直觉空间和神话空间3.1 直觉空间中事件的映射以及身体的图式3.2 神话空间中的异质同构思维主要参考文献4 运动空间与旅程4.1 抽象思考之前的运动空间4.2 旅程:非匀质空间的穿梭4.3 观看与观读东方绘画中的历程主要参考文献5 叙事空间与透视空间5.1 叙事:作为一种理解的方式5.2 透视空间:理性的幻灭主要参考文献6 轴测空间与拼贴空间6.1 轴测空间:视点的消隐6.2 拼贴空间与异托邦主要参考文献7 结语:体验拒绝模式

章节摘录

  1 综述:透视前后的空间意识  建筑学中的真理和信条需要不断考察,尤其是关于建筑表现传统的真理和信条。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原名Gaius Plinius Secundus,AD 23—79)在《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绘画起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古希腊科林斯的黏土匠布塔得斯(Butades)的女儿,她为了纪念自己即将远行而前途未b的情人,借助着烛光将恋人的轮廓投影在墙壁之上,然后用木炭将轮廓勾勒下来。随后,黏土匠布塔得斯用黏土按照这个轮廓制作了一个浮雕,将这幅画永久地保留下来。很多后世的艺术家把这幅木炭勾勒的轮廓当作历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这个故事本身的历史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它却告诉我们绘画的某些特征:绘画这种行为的目的和意义似乎在于回忆,将某些即将逝去的东西以影像的形式挽留下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