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春侠 页数:239 字数:32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滨河城市跨越河流到对岸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河城市。本书研究“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正契合这一时代发展背景,希望通过研究以河为中心的城市跨河形态结构的演进规律,探讨充分发挥水体资源优势的途径,探索优化城市跨河形态的设计对策.为我国许多已经或即将跨河发展的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科研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书籍目录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概念界定 0.3.1 跨河城市 0.3.2 城市形态 0.4 研究方法和总体框架1 城市跨河形态生成机制和演进特征 1.1 城市跨河形态的生成机制 1.1.1 经济发展动力 1.1.2 自然地理条件 1.1.3 科学技术支持 1.1.4 社会文化因素 1.2 城市跨河形态的演进特征 1.2.1 阶段特征 1.2.2 模式特征 本章小结2 跨河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及其变迁 2.1 河流在跨河城市中的主导作用 2.1.1 河流与城市兴衰 2.1.2 河流与城市安全 2.1.3 河流与城市布局 2.1.4 河流与城市交通 2.1.5 河流与城市景观 2.1.6 河流与城市生态 2.1.7 河流与城市文化 2.2 河流属性对跨河城市的影响 2.2.1 水体特性 2.2.2 河流宽度 2.2.3 河流形态 2.2.4 航运条件 2.3 跨河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变迁 2.3.1 社会进步促进河流角色转换 2.3.2 城市建设引发城河生态变迁 2.3.3 理念转变决定人河关系演进 本章小结3 我国城市跨河发展现状 3.1 进入大规模跨河发展时期 3.1.1 城市用地拓展产生巨大动力 3.1.2 跨河交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3.1.3 航运开发利于突破大河障碍 3.2 城市跨河形态面临的问题 3.2.1 城河关系脱节 3.2.2 两岸缺乏关联 3.2.3 河流特色减弱 3.2.4 专业设计孤立 3.2.5 生态建设薄弱 本章小结4 城市总体形态与河流的互动对策 4.1 强化以河主导的城市肌理 4.1.1 确保河流的肌理特色 4.1.2 协调城河的肌理关系 4.1.3 建立顺应河流的沿岸肌理 4.2 促进近河城市中心的发展 4.2.1 建设利于跨河发展的近河中心 4.2.2 保障近河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4.3 建构河为骨架的开放空间 4.3.1 确立水域开放空间的主导地位 4.3.2 架构联结城河的开放空间网络 4.4 组织凭河而成的空间视景 4.4.1 构筑丰富有序的对岸景 4.4.2 创造两岸和谐的纵观景 本章小结5 跨河地区形态与河流的整合对策 5.1 建立面向河流的跨河地区形态 5.1.1 区段形态 5.1.2要素形态 5.2 促成水体与城区的交融 5.2.1 水位涨落与城市活动相结合 5.2.2 水质改善与两岸开发相协调 5.2.3 水体恢复与地区环境相和谐 5.3 完善河岸与水陆的衔接 5.3.1 协调防洪与亲水的矛盾 5.3.2 减小堤坝与景观的冲突 5.3.3 促进河岸与生态的融合 5.4 推进桥梁与两岸形态的融合 5.4.1 挖掘多重特性 5.4.2 创造丰富形态 5.4.3 满足人车需求 5.4.4 与环境相协调 5.5 重视岛屿对环境的贡献 5.5.1 提高公共性 5.5.2 促进生态化 5.5.3 平衡开发量 5.5.4 适当建设人工岛 本章小结6 综合策略与实施建议 6.1 城市以河取向 6.2 两岸联合设计 6.3 提升河流特色 6.4 要素综合组织 6.5 建立生态与行为复合中心附录 相关城市设计实践与课题研究 附录1 杭州市滨江区江滨地区城市设计 附录2 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公共空间与景观)表格资料来源图片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