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中国经济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克  页数:251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丛书前言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日本经济与管理模式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和探索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已有的和潜在的研究成果,展示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在日中管理学院(JCMS)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呈现给读者这套“日中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丛书”。该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丛书,包含了关于日本当代经济与管理模式的译库和研究文库两个子系列。在丛书的领域上,我们将不仅着眼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更注重将现实中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实现成功运用的案例贯穿于全书;在选题的采纳上,我们将广泛推介日本的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专家以及一些旅居日本的知名华人学者的作品,努力发掘和奉献给大家一批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深刻新颖、写作规范并得到当代国际学术界认同的著作。通过该套丛书,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和管理的国际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期待着本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国内企业家、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有兴趣于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读者们,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里,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方面逐步熟悉和实现从中国化向国际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转变。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对我们的追求的支持,也虚心地等待着大家对该套丛书的批评和指正。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学者的代表,我们期盼着我们的工作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菲薄之力,祝愿祖国明天会更美好!丛书主编 李克2011年5月于日本东京 前言 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这样纠结?今天的中国经济,怎是一个“纠结”了得?!老百姓日子纠结,政府也在纠结;穷人纠结,富人也纠结;老年人纠结,年轻人也在纠结;民营企业纠结,国有企业也纠结;股市纠结,楼市纠结,速度纠结,增长纠结,环境纠结,国内纠结,国际纠结……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当今的中华大地上,竟然还有着这么多纠结的人和事,更不用提人们的“幸福感”水平啦!中国的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和大家的生活这样纠结?带着大家的这些疑惑和忧虑,让我们在本书中一起来共同观察和思考一下,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经常需要面对的那些纠结吧!当今中国,在看到我们巨大成绩的同时,大家应该更清醒地意识到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甚至是危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发展现在又到了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如果经过努力拼搏,相对顺利地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将是国家、民族之大幸。不然,中国将有很大的风险陷入“发展的陷阱”;在逐步丧失我们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低成本优势之后,“后发劣势”将愈加强烈地表现出来,危机和衰退也就不远啦!要深刻了解这些纠结、认清当今中国经济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理智和勇敢地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现今依然盛行着的“世界工厂”模式、“GDP情结”和“速度情结”。思考一下,中国经济究竟是在靠什么增长?我们经济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速度而速度吗?还是为了赶超而赶超?老百姓的生活福祉、国家民族的生存尊严、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形象和地位等方面,是不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环顾世界,在目前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情形下,今天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是不是离“经济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企业而言,我们过去津津乐道于“产能”、“资产规模”,以为“做大”就等同于“做强”了,有时候甚至近乎疯狂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可是结果是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在我们以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为世界贡献“中国制造”的产品之后,得到的依然是利润蛋糕中最小的一块,而且常常伴随着贸易摩擦和外国的调侃,这又是为什么?再看看当下中国国内的氛围,贫富悬殊以至于对立,常常不绝于耳;贪污腐败,虽然中央不断下狠手,但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国企与民企的纷争,时不时地甚嚣尘上;楼市和股市,让刚刚出现的中产阶级和白领们望“市”兴叹,也创造了“房奴”、“蜗居”、“蚁族”、“小散”这些中国话里的“新新词汇”,权当是灰色生活状态下的灰色幽默,苦中作乐吧;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工作安全、养老安全以至于生存安全等等,正在不断挑战着今天国人的眼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生活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人的日子怎么会不纠结?在当今的中国,即使是普通人,也已经对“世界工厂”、“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红利”、“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WTO等等词汇耳熟能详了;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更是对中国经济现象背后的“凯恩斯主义”、“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经济转型升级”、“国进民退”、“中国模式”是否成立、“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孰优孰劣、“权贵资本主义”是否在中国存在等等问题,展开着激烈的争论;中国的各级政府,更是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同时,常常非常强势和高调地介入到具体的经济事务当中去,“中国式投资”、“中国式救市”、“中国式外贸”、“中国式产业发展”、“中国式增长”、“中国式消费”、“中国式创新”等等背后,都能看到中国式强势政府的主导性和影响力。那么,从上而下,对经济事务这么多的关注度和参与,为什么中国经济仍然这样纠结、这样混沌呢?我们还能否走出经济发展的误区,让我们的未来和子孙们不再纠结了呢?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依然没有摆脱“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大规模投资驱动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基础的可持续性已经越来越薄弱,而且政府在其中的强势主导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质疑。这种中国式的“投资大跃进”的狂欢,不仅反映在我们的高铁建设中、房地产行业中、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各类交通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而且,在我们过去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各地的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于,在今天的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资大跃进”的一次次上演。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投资冲动,固然为GDP的增长多贡献了几个点数,可是我们都不愿意仔细地评估一下、思考一下,这些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未来到底能够带来什么?经济规模的扩展,姑且不去谈论投资方向对错与否,也不可能带来经济“质”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软实力的增强!况且,政府主导下的增长模式,我们常常是犯了投资方向和策略上的错误,并且是寅吃卯粮,以牺牲未来换取今天的增长!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调侃,我们的政府是以不断的“改革”来掩盖过去不断犯下的改革中的“错误”!当然,任何经济体的转型和发展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更不要说像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可是问题是,我们的改革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让“市场机制”扭曲得太过度了?政府和特权是不是太强势了?作为经济基础的消费者和民营企业,是不是太弱势、太没有地位了?特别是几十年来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系没有改变,民营企业的合法身份和政治前景不明,现在民营企业家“移民”的积极性已超过“投资”的积极性,导致民营经济迅速下滑。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纠结就不会停止,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会有一个大问号,我们今天所热盼的经济转型升级和调整结构也将会变成指鹿为马、遥遥无期!其实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在2011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大家兴奋之余,有没有想到过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将近一千年中,都是世界第一,而且在高峰时期中国的份额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远超过今天的美国,可是这并没有阻止之后一百多年的中国的屈辱历史!所以说,一个以GDP规模衡量的“经济大国”,绝不等同于具有核心竞争力、制度效率和软实力的“经济强国”!更何况即使是中国想做“经济大国”,目前也是困难重重:出口问题很大,内需没起色,投资也没多少家底了。过去的传统的出口产业,近些年由于外部市场需求不振、内部成本高企而陷入萧条;国内内需,也由于“世界工厂”模式,振兴毫无起色;即使是我们经济增长一直以来真正依托的投资,包括政府引领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投资,特别是像2008年的政府四万亿拉动起来的各类近三十万亿的投资,既花掉了我们的家底,也由于投资方向不是以产业升级、民生内需为目标,而导致了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和各地的“投资大跃进”,以及之后的一大批重复建设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如今的经济大萧条和人们的纠结,与我们过去几年“投资大跃进”是息息相关的,也是我们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所付出的代价。大家也常常将中国和它的紧邻日本作比较,日本作为“东亚模式”的始作俑者,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80年代后期积极推行过“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和赶超战略,而且当时有一整套有效的依托国际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关于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操作手段和措施,即使这样,也没有阻止日本经济在90年代进入“平成衰退”,以及之后的“失去的二十年”。可是今天,在有些中国人嘲笑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时候,如果我告诉大家在日本这些年真正发生的事情,可以总结为“第二次明治维新”,目标是建立一个只有“小政府”的“公民社会”,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感想?如果再告诉大家,从经济上来看世界上有“两个日本”,“地理日本”之外还有一个“海外日本”,并且拥有包括在中国的大量优质的海外资产,总规模接近8万亿美元,不知道大家又会作何感想呢?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一定是要成为“经济强国”,而不是以“经济大国”沾沾自喜。与此相反,近些年来,国外的跨国企业在通过各种途径,在强化它们自身在中国市场和产业链上的强势地位之外,积极地兼并和控制中国本土的优质企业以期待更多的利益和影响力。作为企业,它们的战略和行为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发展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我们的“世界工厂”的境遇将无法根本扭转,“以中华之力为世界打工”的窘迫局面将会存续,成为“经济强国”的转型升级之路将会前景黯淡!大家可以随便看到这样的例子:2006年10月,德国拜耳医药与中国东盛科技的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这其实只是医药行业的冰山一角,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中国的华药集团,早在2004年已经卖给了荷兰的DSM,后者是欧洲最大的医药生产企业。其实,就连中国人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医药的,但现在是瑞士诺华100%控股。再看我们的电池行业,南孚曾经是电池的第一品牌,在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当年的手下败将,现在成了南孚的老板。曾经,孙雯那句铿锵有力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企业了?再有,2006年8月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了国内烹饪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这个当年出身浙江的中国名牌,已经成了法国货。北京的大宝,“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啊!大宝几乎是大多数工薪阶级的必用品牌。可惜事实是,早在2007年4月美国强生就已经收购了大宝。别以为中低端这块市场外国企业不要,对于外来资本来说,中国13亿人,没有多少是有钱人,还是普通收入人群为主。另外,食用油领域的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位列第二名的福临门的8倍,它现在彻头彻尾也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曾经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是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经营能力,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经营大师等荣誉。不过,宗庆后本人已经于1999年获得美国绿卡。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等知名品牌,目的是否在于垄断中国饮料行业,也曾经在国内引起激烈讨论。还有,河南的双汇火腿肠,也早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2008年,高盛又投资2亿~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场,现在只能说双汇是美国的了。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熟悉的中华牙膏,大多数人应该没有想到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公司的。与此类似的还有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曾经占有国内市场近20%,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之后,“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再来看,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美国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还有,就是日本伊藤忠商社一家,也已经在中国的青岛啤酒、杉杉西服、山东如意、康师傅、燕京啤酒、北方车辆厂等中国优质企业中,要么参股、要么控股,正在稳步推进着它的中国经营新战略。在这里举这些例子供大家思考,即使会有出入,我们的目的当然也不是让大家去指责和敌视这些外国的跨国企业,更不是去煽动仇恨和外企“阴谋论”,相反,我们在肯定外企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们对这些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是基于它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积极态度使然,而且也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不过,外国跨国企业的“阴谋”没有,“阳谋”是一定有的!那也就是外企的这些股权投资行为,一方面希望“固化”中国企业的“世界工厂”模式,将中国企业进一步捆绑在国际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等中低端环节,以“代工模式”继续存在,从而为外企创造更大的利益;同时,尽可能隔断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原材料、研发机构以及核心零部件厂商的联系和潜在合作,以巩固这些外企的国际垄断地位和话语权;并且,可以利用中国企业在国内已经形成的市场网络、品牌、行业影响力、政府渠道和公众形象,积极拓展外国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新盈利空间和模式。所以说,问题的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有勇气和决断去面对和改变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取决于我们能否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和背水一战的胆魄去解决那些阻碍和困扰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若不如此,“中等收入陷阱”和“后发劣势”将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也就不远了;我们现在热切期盼中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只会渐行渐远、最终成为一个口号和念想!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型升级、制度变迁,那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策只能是“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举例来说,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诸如民营企业的定位问题和政治身份问题、中小企业的功能认定和作为弱势群体的扶持优惠政策的对应。要解决“国进民退”的问题,放开审批,打破行业垄断,将更多的权利还给市场,激发企业的活力。要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和功能,防止政府功能和规模的无限制扩张。政府更多的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一个组织机构,是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而且必须受到社会和公众的约束和裁判,而不能过度地介入经济活动的中心当中,以减少官员寻租和腐败的几率。政府和企业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是平等的关系,企业要依法经营,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官员们更不应该是现代社会中的“父母官”,企业和社会公众也不是谁的“子民”。特别是在中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过去依靠传统成本优势的中国经济,要尽快转向,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以效益型发展模式取代过去的产能型、规模型的增长模式。在改革中,逐步抛弃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和国际市场和生产网络的对接和合作,冲破中国企业的代工模式,尽快形成中国自己的“产业链”,以特定优势行业为突破口,以我们的“产业链竞争”对应国外的“产业链竞争”,并逐步推进和提升我们的国际行业空间和市场空间。希望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可以倒逼中国的深层次体制改革,而不要等到走到经济崩溃的边缘,这其中各个利益集团需要学会妥协和相互约束,在妥协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将会更加理性和稳妥。相比较而言,今天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很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是操作层面的问题;而中国的危机更多的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是方向性的问题,是“后发劣势”中包含的深层体制问题,是改革不到位催生出道德伦理和信仰的问题。中国如果不能尽快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和体制调整,可能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灾难性的经济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地忧患起来。若能如此,也算是对今天大家的“纠结”生活的一种补偿吧,不过希望那个未来的改革红利和收益一定是正值的!作为商学院的教授,我曾经先后执教过美国、澳大利亚的大学,也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教过书或是进行过合作研究,现在在日本大学商学院担任终身教授,并且是日本大学里最年轻的商学院正教授。提及这些背景,没有任何向读者朋友们吹嘘、炫耀的成分,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用更广阔的视角、东西方比较的眼光来审视、研究今天中国经济的纠结问题和转型升级的出路和策略。同时,在商学院的长期工作背景,也让我更加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务实的、操作层面的方向和对策。希望这本书可以奉献给各位读者更加客观、缜密、及时的分析和发展思路。如果再能够引起大家的思索和共鸣,那将是我更大的欣慰了!特别是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我们曾经亲身经历和感受过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混沌、冲突和迷惘。之后,遵循着圣贤的教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足迹又踏遍了大半个地球,心中珍藏着的还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并且依然在孜孜追求。时至今日,作为海外学者,我们还是在为中国的每一项新成就而欢欣鼓舞,也为每一个缺憾、失败而扼腕痛惜。可以说,虽然经历了风雨,至今仍然保守着一颗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之心,常常期待着自己的学识和热情,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分忧、解惑。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体现了这一心愿。这本书是我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出路的第二本著作,权且称之为《纠结的中国经济》吧。在本书中,我一共收录了今天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28个“纠结”的经济问题,希望大家可以从本书的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索。所有的一切,都是期待着可以帮助中国经济能够成功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的发展可以更加稳定长久、中国人的生活可以更加富足安康、中华民族可以拥有更多的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是一个受尊敬的国际大国。拳拳之心,略表于此!期待着各位的批评指正!李克2012年7月18日于日本东京

内容概要

  本书是李克教授继《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之后,又一本解惑中国经济的实用著作。
  经济需要转型,产业需要升级,这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本书结合国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28个纠结问题,从“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样难”、“那些关于钱袋子的话题”、“转型和升级为什么这么慢”、“我们的企业之路在何方”、“国际合作那点事”等方面,通过对中国经济实证、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相关真实案例,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建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李克
  日本大学商学院EMBA课程 终身正教授
  日中管理学院 院长和理事长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经济学系 讲座教授
  《亚太经济评论》 主编
  香港城市大学金融与经济学系 客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讲座教授
  亚洲开发银行 外聘研究员
  “天下财经” 专栏评论家
  CCTV-2财经频道、CCTV-9国际频道 日本特约评论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产业网络与产业集群,公司结构,企业并购,跨国经营,以及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等。在多家知名媒体发表过诸多文章。
  南京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于莫纳士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澳大利亚莫纳士大学及国立大学进行过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书籍目录

PART A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样难
纠结1:绕不开的中等收入陷阱
纠结2:我们是不是中产阶级
纠结3:矛盾的就业市场
纠结4: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纠结5:贫富差距谁之过
纠结6:年轻人的就业为什么这么难
PART B 那些关于钱袋子的话题
纠结7:欲罢不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纠结8:通货膨胀伤不起
纠结9: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
纠结10:“劫富济贫”的个税法案
PART C还能不能再刺激些
纠结11:迷雾重重的中国楼市
纠结12:欲说还休的中国股市
纠结13:有钱买车,没钱加油
纠结14:经济增长和发展到底什么是为了什么
纠结15:如何摘掉“世界工厂”、“山寨经济”的帽子
纠结16:尴尬的西部经济
纠结17:需要怎么样的创新经济和创业园
纠结18:表面红火的文化产业
纠结19:节能减排再告急
PART E 我们的企业之路在何方
纠结20:为什么我们国富民穷
纠结21:小微企业生存为什么难
纠结22:民营企业路在何方
纠结23:国有企业改革困境
纠结24:实体经济为何没有吸引力
PART F 国际合作那点事
纠结25:曲曲折折的走出去战略
纠结26:中国企业为何难得信任
纠结27:聚焦WTO与中国
纠结28:为什么贸易摩擦频频发生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外引智”,将日本、韩国这些亚洲背景的好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聘请到中国企业来,到现场指导员工。这能很快提升我们员工的素质,解决企业管理不善的问题。政府和中介机构可以多建立一些人才互通的引智机制和管道。我不认为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花大量资源去搞创新,特别不能由政府主导。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提升工艺水平、规范性的操作和精细化管理。日企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工艺、研发方面的众多经验,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借鉴。 因而,在目前的阶段,应该争取让中日双方的企业更充分地走动起来,加强交流和相互理解。以前,我们很多时候考虑的,就是简单地去日本招商引资,但是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在产业层面的对接、在股权层面的合作、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合作等,这些事情是我们今后应该重点考虑的领域和方向。 “第三次工业革命” 我们再来看看国际产业界的一些最新变化。最近,国际上有一个叫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词汇,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18、19世纪发生的由机械化、工业化引起的经济社会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以福特开创的通用型的流水线实现的批量生产的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通过高性能的机器人、工业机器手所实现的生产现场的无人化,以及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的现象。 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概念跟我们现在的企业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经济形态。比如,近期美国的通用电器GE公司,已经把家用电器的生产基地从中国大陆迁回了美国的肯塔基州;日本的日立、松下等企业也将部分产品和部件的生产从中国搬回了日本。这就是最近大家讨论很多的“产业回流”问题和现象。因为按照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目前的制造成本,如果包括一般性的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和制度成本,大概会在2015年左右超过美国的制造总成本。 这个情况可能大家以前没有注意到,其实“产业回流”现象已经在真实地发生着。近几年,由于中国国内的各种综合性生产制造成本的大幅上涨,使像通用电器、波音公司、卡特彼勒、福特、NEC、索尼等大型外企都选择将产品或者核心部件重新向本土转移。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内各种生产成本的上升,另外,也是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些企业可以依托他们现有的高性能的机器人、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在不提高生产成本甚至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之下,在本国生产出品质更好、更符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后记

2011年9月份,我的《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面世,在国内引起了不少的反响和热议,在海外也引起了很多关注中国经济研究的学者和机构的积极谈论,当中关于中国“世界工厂模式”的谈论、关于产业集群与产业网络的谈论、关于产业升级模式的国际比较、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分析、关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分析、关于“后发劣势”与制度模仿和创新的谈论等等,都引起了很多的共鸣和赞誉。之后,我也在日本和其他的国际会议,以及国内的相关学术会议和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的论坛中,继续阐释我的观点。同时,由于各方媒体朋友们的盛情相邀,我开始写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实证、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新的文章和专访,累积下来,就变成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新的拙作《纠结的中国经济》,也算是我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系列书籍”的第二本吧。特点呢,就是更加关注目前中国经济中各种与你我相关的重要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我首先要感谢朱新月先生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同时,我学术生涯中的灯塔,博士时期的导师杨小凯教授、黄有光教授、詹姆斯•布坎南教授(James Buchanan,院外导师),以及我们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各位同仁、朋友们;包括像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保罗•米格罗姆(Paul Milgrom)等一批学术盟友们,这些多年来不离不弃,始终在我最灰暗的时候,伸出援手、指明方向的人。特别是团队的力量,为我构筑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让我在疲倦的时候可以得到少许的休息和宁静,谢谢大家啦!我在南京大学本科、硕士阶段的恩师洪银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杨瑞龙教授,北京大学的林毅夫教授和李玲教授,浙江大学的金祥荣教授等良师益友们,这些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在海外学术界拼搏进取,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亲,南京大学的李松林教授、刘怡教授,是我今生永远无以为报的父母!一路走来,我得到的不但是他们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理解之恩,还有他们以自己的巨大牺牲给予我的事业支持。二十年来,他们一直独自承受着寂寞,羡慕着别人家的天伦之乐,可是依然鼓励着我们子女要努力工作,不要淡忘自己对民族的责任和报效之心。真心地对他们说一声:这些年来,您老二位辛苦啦!已经故去的外公,刘韧初老先生,一直是我人生当中的楷模。是外公让我真切地理解了、感受了什么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士大夫精神”。斯人已去矣,只期盼外公的在天之灵可以照佑我中华、照佑我家族!在本书的成稿过程中,日本方面的朋友们,包括太田浩教授、井出亚夫教授、井川纪道教授、日中管理学院的山尾幸弘社长、MBK的田边隆一先生、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的丁可博士、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丁宁先生等一大批在日本的朋友们;日本内阁府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中日经济协会、日本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研究资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是我能干的助理虞红女士,为本书的后期工作做了大量辛劳、有效的工作,非常感谢! 要感谢的朋友们还有很多,像张重庆、余永定、太田浩、YU Siu Hung Eden、川口顺子、福川伸次、姚顺天、张燕生、项兵、汪中求、王钧、陈化北、刘志彪、高炜、段安林、Russell Smyth、方勇、八木宏之、古川令治、周牧之、田中克之、曲祉宁、张超群、安同良、袁国良、郑新业、李耀、赵正宇、过敏意、李立、李爱子、津上俊哉、福井博夫、张杰、陈锴、刘锋、徐红光、罗延道、呼格吉勒、王平、赵宇明、迟晶、史洪恩、孙贺峰、方红生、高佩勇、张璐,以及我在日本教过的MBA的优秀学生们、日本MBA华人协会的青年才俊们,等等,在此不再赘述。代表着我们大家的心愿,我期待着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为中国的读者朋友们带去关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问题的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若能如此,吾辈心足矣!李克日本大学商学院 教授2012年8月30日于日本东京

编辑推荐

《纠结的中国经济》详细介绍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这样纠结?作者理论结合实际经验,将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热点问题,为读者一一作出具体的、详实的解答,并在书中加入诸多真实案例,给各大中小企业以启发和指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纠结的中国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9条)

 
 

  •   纠结》近期的反腐风暴,振奋人心。腐败已经阻碍了经济发展,一些企业家80%的精力都要用于和官员打交道,喝酒、搞关系成了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家测算,腐败导致每年超过5万亿的“灰色收入”,推高了房价。所以,反腐败,不但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能降房价
  •   原来看过李克的《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觉得不错,这本书好没看,不错包装不错。内容应该差不了。
  •   书实事求是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的现状、有见地的提出中国需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   这本书是对中国经济实证、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分析,结合了很多真实案例,对于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建议,很有参考性。
  •   之前看过《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内容和观点都很好,比较专业,但读起来稍显吃力,相比之下这本书生动易懂,普及知识很不错
  •   书中分析了很多当前令人纠结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建议,很实用
  •   看到是国际经济学家写的,应该是站在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经济拜读。。。此书通俗易懂,推荐给那些想了解中国经济的朋友!
  •   书包装的很好,早就听过李克老师的大名,对中国经济也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推荐
  •   我觉得作者李克把中国的经济描述的还是很有心得,很有意义的,这本书不错
  •   不知道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摆脱纠结,书很现实
  •   了解了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有多纠结,平静一下!
  •   一直在筹划买房,但因这纠结的中国经济,这计划一直没落实,现在对中国经济也越来越有兴趣,此书写的不错,推荐给那些不懂经济,又想了解的朋友们!
  •   中国经济纠结,中国人纠结……
  •   不知道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能不纠结
  •   看着都很纠结,现在的中国经济啊
  •   纠结的是人 不是经济
  •   看看经济的纠结,有木有饿纠结
  •   书包装很好,设计也不错,虽说是经济方面的但很通俗,也很实用,把中国经济现状分析的很透彻
  •   对中国经济问题分析得很精彩
  •   当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的蛮有道理。
  •   了解了解中国经济,对自己也有好处。书的内容很丰富
  •   现在的中国经济都很现实。
  •   了解中国经济,寻找自己的方向
  •   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值得一读
  •   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状况
  •   通俗易懂,涉及当前经济热点,很吸引人。
  •   通俗易懂的书,原来以为经济的书很难看懂,这本书不错,推荐啊
  •   头一回读经济类书,蛮有意思。
  •   中国领导人应该多看下这些书,看看老百姓为什么这纠结。
  •   纠结纠结纠结的中国老百姓
  •   总的来说,这书还是有点看头的,不像书名那么让人纠结,算是通俗读物吧,很多话题很是挺引人关注的
  •   这么多纠结的人和事,还提什么“幸福感”
  •   本来就不看好房产股市神马的,够纠结的了,看了这本书,摸清了这些弯弯绕绕,更纠结了
  •   冲着李克老师的名声去看的这本书,写的很现实,值得一看
  •   这本书个人觉得比李克的第一本书要更好一些,容易理解,又长见识,不错。
  •   看了这本让你知道,为什么你现在活得这纠结、这么累!
  •   纠结中发人深省,值得一看
  •   很纠结,很不错
  •   都纠结
  •   看完后,觉得李克老师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本书看似专业,其实很通俗易懂,对于当然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值得大家读一读
  •   受到很多的启发,值得思考
  •   这本书看了整体感觉还不错,只是中美之间教育观念还有差距@
  •   本来想比较难读,但是读起来还好,比较清楚
  •   送货够神速的书也吸引人!
  •   老爸说很好看,不错!
  •   包装很不错,希望老公喜欢。
  •   浅显易懂,比较客观全面
  •   分类别的汇总专题。
  •   理性,宏观,但不够有趣。板式文字设计很适宜阅读。
  •   值得你去看。
  •   有些东西被揭露出来了,值得一看
  •   还没开始读,应该不错的
  •   书名很让人纠结,其实内容一点不纠结,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读一读还是有助于了解当前经济形势的
  •   是什么造就了纠结的经济和纠结的中国人。
  •   闻李克博士大名已久 今日购得一书 如品一烈酒 初辣 而后久久回味
  •   书中内容很有针对性,不过看了之后更加纠结了!真是让人纠结啊
  •   确实如书中所说,赶紧调整消费观吧!
  •   介绍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为什么我们生活的不开心!
  •   刚收到,没来得急看,应该还可以吧
  •   想回家细细品尝!
  •   为什么知道自己这么穷了,原来是因为自己不了解大环境!
  •   原来都是唬人的,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   书还可以,就是记述的方式有点。。。反正没给人一种非常好的感觉。哦,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缺乏一手资料,很少数据说明,都是成段成段的,文笔有些啰嗦。
  •   刚拿到手,第一页和第二页就黏在一起了,彩页的质量也太差了吧。我都不好意思送人家了。。。留着自己慢慢啃吧
  •   最近研究了一下中国的经济,发现兜里的钱越来越少了
  •   书还没来得及看,因为喜欢才选购,希望中国走出纠结的经济。
  •   内容却是还不错滴!我想说我很纠结!
  •   内容不错,但是我还是有些读不懂!哈哈,给满分!
  •   天天看新闻说这个那个,都是表面文章,真道理还得看这本书
  •   内容还行,本来就挺纠结的,看了更纠结了
  •   最近想了解以下中国的经济,开个小店。嘿嘿~~学习一下。看看是如何纠结的~
  •   看看中国的经济是如何纠结的。好好读一下~~
  •   书中说的都是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很多见解挺独特的,值得一看
  •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如此悲催,为什么我们的存款越来越贬值,在如此经济条件下怎能不纠结!
  •   人为什么不敢消费,为什么有这么多难题,就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不给力!
  •   正在读,内容很贴近中国当下的经济现状
  •   书中涉及很多当前经济热点,很吸引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