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子健  页数:229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要不要上早教班--早教必须在早教班里才能实现吗【纠结案例】我家丽丽已经一岁零四个月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上早教班,有几个月就开始上的,也有一岁多开始上的。关于早教班,我一直在犹豫。一方面,我觉得我这个全职妈妈具备一些育儿知识,完全可以教好女儿。而且,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小孩虽然幸福,但同时也必须很早就承受社会和生活的压力,我不想剥夺孩子难能可贵的童年;但是,周围的朋友都说早教机构能教会孩子不少东西,假如不去,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不想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早教班呢?有经验的家长指点一下。【早教机构更专业】来自:沙子..?1楼我家宝宝一岁零五个月,非常调皮,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跟他待在一起超过半个小时。爷爷奶奶跟我说,越调皮的孩子越聪明,那些不调皮的孩子你才应该担心呢。前几天,我去小区附近的早教机构试听了一节课,课后又跟老师聊了一个多钟头,才知道我家宝宝之所以这么好动,是因为感统失调。如果这个问题在12岁之前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因此,建议楼主让孩子上早教班,毕竟我们的育儿知识有限。比如,孩子每次洗澡就哭闹不止,或从来不肯参加各种活动,很可能就是“感统失调”的表现,但我们却认为孩子“调皮”“胆小”,因而不能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导致孩子“落于人后”。早教其实包含了很多东西,只有通过早教机构的专业训练,孩子才能像其他人一样学习和生活。楼主,别再犹豫了,早点儿让孩子接受专业的教育吧!【早教会让孩子变得更积极主动】来自:可爱小丑鱼2楼很赞成楼上的说法。我家宝宝一直比较胆小、羞涩,第一次到早教班上课时不肯与小朋友互动。但随着早教老师活泼而耐心地指导,她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在已会主动与人打招呼、说再见了;在外边遇到陌生的小朋友,还会自报家门,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和小伙伴儿玩的时候,她更是积极参与其中,有时还有点儿领导“范儿”。早教改变性格,早送早改变,楼主积极行动起来。【语言需要提早开发】来自:一封信3楼我在外企上班,因此接触到更多的国外文化,对语言尤其看重。因此,在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我就挑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早教机构。除了良好的硬件、便利的交通外,我最看重的是其双语的早教环境。两个月之后,孩子在家里玩游戏时,经常会冒出一两句英语。我觉得这就是早教的效果。【家庭是早教最好的课堂】来自:兰妃4楼我和楼上三位的观点不同,我不认为孩子必须上早教班。因为早教班一般通过言语、音乐、运动、游戏、图画和社会交往等环境使孩子的大脑神经突触得到良好的刺激,从而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为未来学习、记忆、思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教班并不是教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潜能。但培养孩子的潜能,家庭教育一样能做到。我们手边任何一个物体都是孩子的教具。而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家长无意识的早教。家长轻抚宝宝、哼歌或带着宝宝做游戏,都是在无意识地培养孩子身体、运动、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下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在给孩子报了早教班之后,认为孩子就可以“快人一步”了,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承担陪读的角色。可是半年后,我发现没有任何效果。跟老师沟通后才发现,现在的早教班都鼓励孩子的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开发宝宝各项潜能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教育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毕竟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阵营,父母才是孩子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早教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楼主是个全职妈妈,也具备一定的育儿知识,大可不必盲目跟风。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些专业的早教知识网络上都有,不妨多学习学习。【注重平时的培养】来自:晃晃溜溜5楼同意楼上的说法。早教班一般每周1~2次,每次30~45分钟,每节课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时间性、间断性比较强。孩子的记忆特点是重复记忆,早教班这种模式,又能让孩子记住什么呢?而家长只要在平时多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就能记住很多东西。我家孩子小时候,我们就培养他的“左右观念”,穿鞋子每次都先穿左脚,再穿右脚。一边穿一边告诉他“先左后右”,一段时间后,当我们说“穿左脚”的时候,小家伙就把左脚抬起来;说“穿右脚”的时候,小家伙就把右脚抬起来。当时我们都很惊讶,反复试验了几次,发现他已经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左右了。另外,2楼的说法我不敢苟同。若要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在平时多带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多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就行了,不必非去早教机构培养吧。【顺其自然】来自:一乐无忧6楼我给孩子报过早教班,但由于孩子白天睡觉时间比较长,每次都是硬把他叫起来上早教课。孩子带着抵触心理学习,又怎能学好?真正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非刻意地将孩子放到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人一起玩。现在,孩子每天早晨七点半起床,吃好早饭就要我带他出去“溜达溜达”。中午回家吃好饭后午睡两个小时,起床后吃点儿点心,再去小区的中心花园找小朋友一起玩,傍晚6点钟准时回家吃晚饭,晚饭后和爸爸玩喜欢的游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尊重他的生长规律,上学之前该玩就玩,上学再学一点儿不晚。再说了,现在早教机构良莠不齐,课程广告天花乱坠,这个行业也没有定性,家长很难对早教的成绩进行考证。【最重要的是玩儿】来自:开心果7楼同意楼上的做法。早教班不一定能提高孩子的智商。这么小的孩子,啥都不懂,啥也不记得,他们现在就应该玩,在哪里玩儿都行。早教班不过是一个新鲜的环境罢了,孩子或许会觉得快乐。但是别的地方,孩子也一样会觉得快乐。比如亲戚家、其他小朋友家、动物园、植物园等。实在担心孩子会“落于人后”,不妨寓教于乐,做游戏的时候教会孩子知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建议楼主还是别送早教班了。专家建议: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唯有坚持“家庭教育为主,早教机构为辅”的原则,才能带给宝宝更多的欢乐、更好的发展。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班还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楼主家的经济条件允许,那不妨让孩子接受专业机构的训练,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倘若觉得花那么多钱只是让孩子去那儿学怎么“玩儿”不值得,那家长就不妨充实自己的育儿知识,注重平时的培养。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早教不是传统教育的提前,更不能等同于智力开发。早教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包括性格培养、健康情感情绪、创造力的培养等,而性格的培养则应该作为早教的首要任务,因为性格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另外,习惯的培养、捕捉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倾向也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建立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这是基本的科学规律。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没兴趣的事情,避免让早教走入另一个极端。

内容概要

  他不是一个“十次”小孩! 不是只有你说十次,他才会听话! 管教孩子就如同放风筝,要懂得放松与握紧的要领!
何时该“握紧”——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与要求? 何时该“放松”——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与支持?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告诉你:这样教出聪明、守规则、好品格、讲道理的好孩子! 要不要上早教班?
知识的学习要秉承三“不”原则:不强迫、不拘泥、不填鸭! 孩子到处涂鸦,管不管?
损失的是墙壁,收获的是艺术感受力。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 一说就烦,道理要不要说?
小孩天生是喜欢听父母话的,但我们得把握机会说。别等你想说时,孩子已经无心听了。 要不要做全职妈妈
其他事情都可以“稍等”,但生养孩子、陪伴孩子,却要及时。

作者简介

高子健,心理咨询师,育儿专家,多家育儿杂志专栏作家。在多家早教机构、幼儿园担任教育教学顾问。对上千名0~12岁幼儿进行过长达十余年的跟踪记录,收集了厚达七米的第一手资料。这套书正脱胎于这些宝贵的资料。

书籍目录

PART 1  教育内容上,怎样兼顾成绩与兴趣
要不要上早教班——早教必须在早教班里才能实现吗
要不要给3岁前的宝宝看识字卡片——拔苗助长,还是先赢一步
越早送幼儿园越好吗——伤害,还是关爱
要不要强迫孩子上兴趣班——尊重孩子的意见
要不要上英语班——别让外语影响了母语
上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哪个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利
该不该给孩子看动画片——让他选择,还是帮他选择
要不要上暑假班——怎样安排一个合理的假期
幼小衔接要不要上学前班——提早学习到底好不好
PART 2 生活习惯上,处在“规则”与“自由”的纠结中
要不要给孩子把尿——强迫孩子排泄还是顺其自然
干家务“帮倒忙”怎么办——引导孩子“帮到忙”
孩子到处涂鸦,管不管——引导孩子搞“破坏”
该不该给予物质奖励——注重物质奖励还是精神激励
孩子的无理要求要不要满足——训斥还是不答理他
该不该让孩子吃别人给的东西——让他大方接受还是礼貌拒绝
PART 3 品德修养上,处在“天性”与“修正”的纠结中
该不该打压 “霸道”的孩子——惩罚他还是训斥他
该不该戳破孩子的谎言——容忍还是斥责
孩子无意识地说粗话——马上训斥还是装没听见
该不该让孩子学会谦让——谦让就意味着吃亏、软弱吗
要不要逼着孩子学才艺——孩子没有长性,坚持还是放弃
该不该让孩子承担家务——命令他做还是不做也无所谓
该不该让孩子 “逞能”——鼓励他还是限制他
要不要限制孩子表现自我——“人来疯”也要有个度
PART 4 性格培养上,处在“独立”与“疼爱”的纠结中
该不该扶起跌倒的孩子——是呵护还是放任
该不该干预孩子交朋友——限制还是让他自己选择朋友
孩子之间的小矛盾该不该出面调解——是帮助出面调解还是任由孩子自己解决
哭闹的孩子该不该抱——是抱起来哄还是让他一次哭个够
孩子任性,该不该打——是训斥惩罚他还是晒着他
哪一种方式更适合孩子成长——参与竞争还是自得其乐
孩子“顶嘴”——鼓励还是打压
在家活泼,出门内向——孩子是自信还是不自信
PART 5 教育方式上,处在“虎妈”与“猫爸”的纠结中
该不该选择教育黑白配——严母慈父好还是严父慈母好
如何把握管教的尺度——既怕孩子仇视又怕孩子不听话
该不该让孩子体验“危险”——让孩子避免危险还是体验危险
该不该甩掉“小尾巴”——是甩掉“小尾巴”还是遂了孩子愿
该不该人前教子——是尊重还是放纵
该不该主动示好——打完孩子后,他开始记恨我
要不要做全职妈妈——工作和孩子哪个更重要
放假了,该不该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会不会更宠着孩子了
PART 6 亲子关系上,处在“权威”与“平等”的纠结中
应不应该树立家长的“权威”——既怕孩子不尊重,又怕不能和孩子做朋友
听话是不是就是好孩子——培养听话的孩子还是有自主意识的孩子
一说就烦,道理要不要说——他听不懂的道理要不要编故事给他听
要不要回答孩子无聊的“为什么”——强制、诱导,还是顺其自然
家有“蜡笔小新” 该不该戒色——现在需要让孩子“戒色”吗
要不要回避那些尴尬问题——“妈妈,我从哪里来的”
应不应该捂住孩子的眼睛——电视里的成人镜头会教坏孩子吗
误会了孩子要不要道歉——道歉就会失去威信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要不要给3岁前的宝宝看识字卡片——拔苗助长,还是先赢一步 【纠结案例】 我家蓉蓉两岁了,入园一个多月。刚开始觉得幼儿园挺好,可我最近对他们的某些做法不太认同。幼儿园的老师竟然教孩子认字,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已经能认十几个简单的汉字了。 幼儿园让孩子认字,我认为孩子只是熟悉了汉字的外形,并记得其代表的某种事务,但不一定真正体验到了汉字的内涵,这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汉字是不一样的。而且,网上很多专家说汉字具有独特性,其复杂程度并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而且,在强调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敏感阶段,如果让孩子记住笔画顺序,并按照常规描画一个字,就会限制孩子的右脑发育。因此,我就想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可我在跟孩子爸爸沟通时却出现了分歧。 孩子爸爸说:“我看隔壁小王家的孩子从一岁就开始认字,现在都认识好几千个方块字了。这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抢着要呢!现在不教,孩子就落下了。再说了,在这时候学习汉字,能让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等上小学学习的时候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仔细想想,孩子爸爸说的也有道理,我就有点儿动摇了,可又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到底要不要给3岁前的孩子看识字卡呢? 【抓住黄金时段】来自:风过留香1楼 同意楼主老公的看法。 2~4岁是宝宝识字的黄金期,错过了是什么都买不回来的,当然必须要抓住了。而且这个时期让宝宝识字,追求识字数量不是目的,而是想办法让其喜欢上识字,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实,认字对于宝宝来说,识字卡片也只是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才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孩子要是等到五六岁才开始学习认字,往往就会觉得乏味、枯燥,最终导致厌学。 那些没有进行早期识字训练的孩子,到了6岁仍然需要大人的陪伴才能完成功课。可那些早期认字的孩子则充分发挥了潜能,锻炼了自立能力,当然也能节约我们大人因追赶滞后教育而需要加倍付出的时间。 【环境刺激有助大脑发展】来自:心肝大宝笑2楼 同意楼主的看法。 楼主家孩子已经两岁了,开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开始渴望了解外界事物。当你以为孩子是在玩儿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观察客观世界,比如观察公交车、蚂蚁、各种各样的人等。只有对具体的事物和关系以及人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种抽象的文字。早点儿认字,只能让孩子对图越来越不敏感。 3岁前的宝宝,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观察世界。只有提供丰富的刺激,才有助于他们大脑的发展,推动学习的神经细胞的连接。多和孩子谈话,播放音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等,都是环境刺激。

编辑推荐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编辑推荐: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赞其为:最有用的实操手册!多家幼教机构称其为:最好的“家-园”共建手册!300万粉丝一致评其为:一语道尽父母心声!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育儿路上有太多左右为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5条)

 
 

  •   刚刚才读完《3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一书,我还正感受大有裨益的同时又意外地收获到了另一份的惊喜《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同样的“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主题,却是不一样的年龄阶段教养方法;同样的育儿心经,却是不一样的教养侧重点。不得不折服于此套系列丛书的真诚编辑理念和强大实用性。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过程。不同的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想法和行为。家长于其一味地施行高压教养政策,倒还真的不如跟着教育专家的指引来学一学对应年龄的因材施教法则。相信如此的养育势必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主要着重在于讲述家长朋友如何教出聪明、守规则、好品格、讲道理的好孩子!因为读过前一册的《3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我很是喜欢这样清晰,明了的教养法则学习。清晰明了,却又一针见血,很是实用却又简单易行。也难怪乎编辑的推荐语中备注此套系列丛书一语道尽父母养育心声。世上没有好样的孩子,育儿的路上有太多的左右为难。磕磕碰碰的教养过程中,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无尽打骂,相反的是需要理性的,贴近孩子心声的沟通和交流。书中便是逐一细细地向我们道来6岁前父母需要注意的教养讯息。抉择是选择的所在。抉择对了,事半功倍;抉择错了,事倍功半。到底哪个才是最好的抉择呢?且听书中的细致剖析。以一名过来家长的身份阅读这本书,感觉里面的话题都很是精辟地提炼了这个年龄阶段家长将会遭遇到的问题。诸如教育内容上如何成绩和兴趣兼得,要不要安排孩子上早教班,要不要给孩子提前启蒙教育,要不要早日送孩子入幼儿园,要不要给孩子看动画片,要不要安排孩子上暑假班---很多的问题抛砖引玉的同时,更是带领着家长反省自我的教育观念,剖析利弊,推陈出新,寻找良策,做出抉择。
    以前我读过不少的育儿类书籍,但是很多的书册可能更偏向于告知家长该如何做,而缺乏了应有的选择和分析。在这里,我们家长不仅仅看到了身为家长所要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在这里,我们家长更可以读到分析问题之后的自我选择和决断。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肯定对,或者肯定错的。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略掉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其实更是针对这孩子该年龄阶段的培养策略。教养孩子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习有关的专家指点,跟着心灵的指引带领孩子共同健康,愉快地成长。
  •   “育儿路上有太多左右为难”书封面上的这句话确实没有错,且能引起众多家长的共鸣。在我加入的育儿qq群中,许多家长谈到孩子的喂养教育问题都是滔滔不绝,有的业已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论,并倾心教授给朋友们,有的则还处于迷茫期,遇到问题举步不前,生怕选择错误耽误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教养孩子的经验可能来源于长辈的教导,可能来源于书本和网络,也可能来源于自己的实践经验,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总会出现新问题,新挑战,让我们左右为难。我们多么希望能够顺利地将孩子带大,让他们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但宝宝似乎总希望挑战我们的能力和极限,让我们体味自己父母带大自己时的艰辛,于是,我们不得不时刻面临做出教养抉择的时刻。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系列丛书,便为做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正确的教养知识。
    该套丛书以孩子的年龄段进行划分,以3岁、6岁和12岁为三个分水岭,分别从3岁前的喂养、6岁前的教养和12岁前的开发三个角度去提供育儿知识。3岁之前,我们更多的精力可能集中在孩子的饮食和早期智力开发商,如何在一汤一饭、一笑一嗔之间养出强壮、不生病、习惯好、懂道理的好孩子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目标;6岁前,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这个时候,如何积极引导教育,教出聪明、守规则、好品格、爱上进的好孩子才是重点;而12岁前,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开始系统接触知识,也开始融入和同龄人的交往之中,在这个时候,如何培养其自信心、自律、专心等特质,让其成为爱学习,有创意的好孩子便成为了家长育儿的重心。三本书,三个重点,让家长能够有的放矢,确实不失为育儿路上的指路明灯。
    如前所述,《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6个教如何积极引导教育,教出聪明、守规则、好品格、爱上进的好孩子上,书籍的编排相当有创意,提出一个育儿路上困惑大家的问题,然后收集对这个问题不同家长不同的看法,然后由专家进行答疑解惑,从家长的讨论中我们能学习到更细致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教养的经验,而从专家那里我们则能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比如书中关于是否让孩子早点上幼儿园的问题,我就很同意专家的意见。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医院产科8月末是个生产高峰期,许多预产期在9月份的妈妈都选择了提前在8月末剖宫产生下自己的宝宝,就是为了赶上9月1日前上学报名的末班车。他们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如果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发展的还不成熟,早早的把他们送入学校或者幼儿园,在一群比他们大的孩子中间,很容易产生自卑或者自闭的情绪,这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是相当不利的。正确的做法就应该像专家建议的那样,循序渐进,观察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提前选择亲子班等形式,慢慢让其适应学校和幼儿园的环境,让他们真正的爱上那里,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   每次选择家教书,都会先看作者的来头。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子健,心理咨询师,也是育儿专家,是多家育儿杂志专栏作家。而且在多家早教机构、幼儿园担任教育教学顾问。对上千名0-12岁的幼儿进行过长达十余年的跟踪记录,手记了厚达七米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个简介上不难看出作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这套书还请了几位专家顾问。其中黄绎霖——婴幼儿早起教育研究的顶尖专家。吕利萍——还有妇幼保健中心首席专家、王涛——莓果儿童发展研究会协会成员、叶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应该说,这本书的专家队伍很有实力。翻开书,针对6岁前,对父母提出了必须要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主要包括教育内容上的,如要不要上早教班,要不要给孩子看识字卡片,要不要上英语班,去私立还是公立幼儿园等。生活上的,如要不要给孩子把尿、该不该让孩子吃别人的东西、孩子的屋里要求要不要满足。品德修养上的,如该不该打压霸道的孩子,该不该戳破孩子的晃眼,该不该让孩子逞能等。性格培养上的,如孩子之间的小矛盾该不该出面调解,孩子任性该不该打等。教育方式上的,如该不该人前教子,要不要做全职妈妈等。亲子关系上的,如该不该树立家长的权威等。
    每一个小标题都会引发一场辩论。由一个个案例引出,然后通过网络回帖产生楼层那种形式进行辩论,这里有正方也有反方,看下来,总觉得每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而且往往每个人阐述的角度也不相同。如果这些你都不认同,那就翻到最后看看专家的提示,听听专家的建议。
    这种家教书的形式很新颖,而且很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大家都离不开网络,往往一遇到问题就在论坛发帖询问或者搜索相关网页咨询。同样,在这本书里实际上也是这种形式。大家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每个人实施后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就需要你从中分析、整理,最后确定答案。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的,尤其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   父母的第一本智慧教养书
    读《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
    文/童宝蛋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要不要报早教班,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家长更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等等。而为此感到困惑和烦恼,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们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往往我们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并不适合孩子本身,因为每个孩子的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就不同,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时间,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更要好好地学习与研究,我们做父母的才能用最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这本书《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恰恰是帮助父母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孩子6岁前从教育、习惯、品德、性格等方面探讨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让孩子遵循成长规律有序发展。
    这本育儿书和我以前接触的育儿书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接触的育儿书都是直接进入主题,而这本书是以论坛盖楼的方式展现在家长的面前,通过六个大方面48个话题来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引出的每个话题都是家长们最为关心,最为纠结的,作者下列举出一个最纠结的案例,例如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早教班越早越好吗?等诸多话题,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育儿经验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看这本书的家长根据大家的观点可以很容易的选择出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不同,教育方法也是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选择,因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做出的每一步抉择都很重要,尤其是在每个话题后面都有专家提示这个模块,让每位父母很容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养方法。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存在各种误区,只有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做出正确的抉择,用科学的教养方法做一名合格的引导员,让孩子在我们爱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   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教养孩子都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每个孩子各不相同,所以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复制;孩子的每个年龄段教育方式也不同,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沿袭,同时市面上各种教育方法百家争鸣、头头是道但却鱼龙混杂,如果家长不去认真研究分析,浪费金钱是小事,耽误了孩子的时间甚至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就追悔莫及了。《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就是针对3岁左右即将面临早教、入托、报各类学习班的幼儿,以及6岁前幼小衔接的学龄前儿童,从教育、习惯、品德、性格等方面探讨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让孩子遵循成长规律有序发展。
        本书采用论坛“盖楼式”的写法,抛出一个常见的、令很多家长纠结的话题,作者先不像常规套路去用某种理论去解决它,而是让各种育儿观点针锋相对的碰撞,这些观点都是最常见的、都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有很多人深信不疑并亲身实践,比如“到了入托年龄,应该上什么样的幼儿园”,有人认为公立的好、有人认为私立的好、还有人认为离家近的好;又比如“要不要回答孩子频繁甚至无聊的问题”,有人认为该强制禁止,有人认为该顺其自然、有人认为该更多诱导。尽管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起初让我们多少有些不适应,因为教养孩子的书籍我们更习惯是“取经式”的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各种观点就是如此矛盾、令人纠结,我们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就以为着坚持。所以在选择之前看到更多的选项,认真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比之看到一种就盲从要负责任的多。而作者在每个问题最后的总结提示,也是基于这种思路,毕竟类似于“幼儿园上公立还是私立”,这样的观点很难说清对错,只能看适不适合,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本书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面对孩子的教养,家长们往往有一个最大的误区,那就是盲目的攀比,同样大的别人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人家几岁就认识多少字了、谁家的孩子学钢琴了……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作为家长内心的一种恐惧,因为应试教育造成的“一切向分看”,很容易给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即便是学龄前的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学习要趁早、必须趁早”、“各种班一定要报,取得成绩对择校有利”等等观点其实深入人心,如此一来家长就很难淡定、很难科学、很难遵循教育孩子的规律。这本书让我们懂得,教育孩子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掌握孩子的接受能力,即建立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教育,切忌拔苗助长,使孩子早早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有父母积极参与并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才是这个时期孩子教育的根本,不能只着眼于智力开发和知识的灌输,而是以孩子性格培养、习惯的培养为主,并注重孩子健康情绪、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教养没有捷径,也无法复制,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座椅我们应该像对待一项事业一样对待孩子的教育,科学的培养孩子,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
  •   这应该算是本系列书中的第二部吧。上一部是3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四十六个教养抉择,而这本已经变成六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四十八个教养抉择了。三岁之前,是孩子发育发展最快的时间,过了三岁,有一些事情便已经定形了,所以有三岁看大之说。而六岁,又是孩子们的一个坎,六岁之前,孩子的各种习惯完全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六周岁又是七虚岁,故有七岁看老之说。也就是说,三岁之前和六岁之前,我们做父母的必须为孩子做出抉择,让孩子养成更好的习惯,能看到更好的大和更好的老来。也正是因为此,本系列书才有了这样的一本第二部。
    也许是我孩子年龄的问题吧,我总觉得这本书要比第一本三岁前的那本强。我孩子差五个月就满三周岁,那本三岁前的教养抉择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有好多教养没有了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我的女儿已经养成了某些习惯,我已经错过了在这些方面教育她的最好时机。有些人说,那你一定很后悔的。其实我也没什么后悔的,因为我认为,孩子的成长其实更需要自然,绝对不可能拔苗助长。虽然有一些好的习惯她没有养成,但我已经尽我的力培养她每一个好习惯,尽我的力去关爱她,尽我的力去培育她了。所以我并没有什么可后悔的。现在拿到这本六岁前的教养抉择,我发现自己需要去学的东西太多了,因为这本书里提到的东西大多是我还没有经历过的,而这些又基本上是我马上就要经历到的了。所以,对我来讲,阅读这本书并学习这本书是有着极大的必要性的,我真的应该根据书中所说的,马上动手。
    还是那句话,讲亲子教育的书最注意的是实用性。我们不希望看到那些所谓专家的长篇大论。看的书多了,那些论调我们也会说。我们更想看到的是某个问题,某个方面如何解决,而本书正是针对这种细节的作品。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得到针对四十八个问题的各种建议。作者很民主,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一种是最好的,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各个方面的解答,让我们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这个问题,尽可能深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大家所说的意见做出判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与结论。我觉得,这种态度很好。毕竟教育是有着其特殊性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这种方法也许适合我,适合你,但不一定就适合他。谁最了解我们的孩子,当然是我们的家长。所以作者并没有帮助我们家长做出选择,而是让我们自己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和最正确的判断。
    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1. 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2. 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 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4. 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孩子六岁前的这段时间,好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让他们今后的道路更加成功,更加宽阔。
  •   儿童教育的黄金十年里,6岁是个很关键的时期。可以说6岁前的孩子养成了好习惯,此后都会因此而受益。6岁前孩子的可塑性强,身为父母更应该做好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建立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孩子们纯真天性时也纠正坏习性,注意观察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教育方式上,父母也应该提前心里有个底,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尺度。这些初为父母在结束主要以喂养为主的3岁前进入6岁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本书《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里主要讲述的内容。
    要说为人父母,需不需要通过了解其他人的教养抉择,这类的疑问就不必说了。虽然成为父母之时,从父母那里习得的各种潜在的教育方式方法会本能地起作用,但是时代不同,也不一定全盘接受父母那一辈的旧式教育方式,于是多听多看,对比思索,再加以选择和操作,应该是当下父母们的选择。出于这种出发点,翻阅此书,求知解惑,相信父母们也会有所收获。
    从问题出发,辅以案例介绍,家长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延伸,最后是育儿专家们的提示。这种编排方面类似于我们在网络上各种妈妈论坛上寻疑解惑。形式新颖。相较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各种育儿读物,这套书的特点还是在于这种话题的针对性上。其情境就像三五个爸爸妈妈坐一块儿聊家常,某一家长说自家的孩子出现什么什么状况,其他爸妈三言两语说“唉呀唉呀,我的孩子也曾经是这样,但是用了什么什么法子之后,就好了”,或者“要注意,这个时候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等等。而主持人便是这场话题的最后总结人,用科学的讲解再作肯定答复。
    从教育内容、生活习惯、品德教养、性格培养、教育方式到亲子关系,六大分类,囊括了六岁前儿童教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法和解答既有针对性,也照顾到父母渴望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育儿知识的心愿。从父母角度出发,知识点的逐一讲解,慢慢深入,明确的提法,非常贴近现实。也相信这样的教养问题会帮助父母从中领悟出自己的育儿心得来。
  •   6岁前父母应当注意的48个问题
    书名是一句大实话,世界上没有好养的孩子,世界上也本来就没有“坏孩子”,关键看做家长的怎么教育。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话说来就是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程度。
    这本书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类似论坛上帖子和回复的形式来写,这种表述方式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罗列出来,很多问题初想起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些见解所左右,迷失在各种争论中,无法权衡判断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的表述方式就是把可能的想法都罗列出来,然后再指出哪一种方式才是对的,这样的一本书你看过之后就不会在别人给出不同的看似很有道理的想法时恍若有失;比如说,对于孩子应不应该上学前班的问题,赞成的家长认为可以让孩子提前接触一年级的知识,在同龄人都提前学的情况下不至于落下来;不赞成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提前学了这些东西,一年级再学的时候就会产生轻视的心理,还会造成上课开小差等坏习惯,这真是双方说的都有理,那到底应该怎么样呢, 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呢?从这些见仁见智的讨论中,你会慢慢发现到底怎样做才是做好的;我觉得这样的一种讲述,要比单一的观点表述要更有说服力,家长在对问题和看法进行对比认识之后才做出正确的决定,也不会再出现做出决定之后惴惴不安,生怕做的决定错了的情况;所以这本书个人觉得真的很不错,这样的教育孩子出现的争论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所以,看这本书受益匪浅, 让你满怀信心的决定怎么做,并且会一以贯之的做好。
  •   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说,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3岁和7岁,正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就能够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应该在3岁和7岁这两个节骨眼上多下工夫,多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精力,以保证孩子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教,但是更多的人只着重于对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也不关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致使早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拔苗助长。
    《6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48个教养抉择》就是一本针对宝宝成长关键期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有益的建议:
    教育内容上,怎样兼顾成绩与兴趣;
    生活习惯上,处在规则和自由的纠结中;
    品德修养上,处在天性和修正的纠结中;
    性格培养上,处在独立和疼爱的纠结中;
    教育方式上,处在虎妈和猫爸的纠结中;
    亲子关系上,处在权威和平等的纠结中。
  •   父母要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尺度
  •   6岁是个很关键的时期。可以说6岁前的孩子养成了好习惯,此后都会因此而受益。
  •   人人都说我家孩子乖,其实不是他性格多好,只是我更用心些罢了。有付出就有收获,到哪里都不会错的。
  •   6岁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教育好了父母就会舒心。
  •   什么事都可以“稍等”,只有养孩子不能等,要选好教材。
  •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每天要考虑的问题,父母们要教导孩子走健康的道路。我们都需要对孩子的负面行为思想做出纠正。
  •   关心孩子,自己也要学到做出抉择。
  •   一直给孩子看闪卡呢,每天给孩子闪一会,觉得还挺有用的,不到3岁的小娃娃,已经记住不少字了。但是今天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做的是错的。虽然闪卡的确让孩子记住了不少字,但是我却忘了,闪卡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只是利用了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而真正有帮助的学习,应该是这本书的作者一直提倡的主动学习。
  •   只有你最了解孩子,也只有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教好他。
  •   对孩子 做父母的真的是要有极大的耐心
  •   书的内容非常好,我一直为要不要给孩子报个英语班头疼,这本书也谈到这个问题,作者把报班与不报班的好处与坏处都写了出来,看了之后,我决定还是不报了。一周一小时也没什么效果,还是踏踏实实每天“浸泡”一会更好。
  •   每位父母都要为了孩子而买这本书,很值得购买。
  •   有孩子的父母都要买本看看。
  •   只是一本父母们都要读的书,为了孩子的成长,借鉴下。
  •   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书,每位负责的父母都需要阅读的一本书。
  •   为了更加了解和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需要购买这样的本。
  •   现在,我开始收获了:孩子有礼貌、习惯好。
  •   我最近在当当上看到介绍,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孩子的书,于是就买了读。
  •   很好,很适合教育孩子。
  •   孩子的早年教育很重要,选好教科书也很重要。
  •   在低年龄阶段,孩子的玩就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所收获的比几个字要有用的多。
  •   教孩子方法要可靠
  •   6岁是孩子很关键的时期,教会孩子好的行为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   这本书对于孩子在6岁左右的一些行为写的很详细,给了我很大的参考和帮助。
  •   对于我家孩子的某些问题,我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案,看到这本书我就知道我找到了。
  •   孩子明年上小学,今年还在幼儿园上大班。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上一年学前班,过渡一下,可能上小学更容易适应一些。毕竟,小学的环境和幼儿园完全不同,没有午睡了,没有一日三餐,没有老师提醒喝水、上厕所,上课的情况也都不同了。孩子没个过渡,很难一下适应。这本书谈到的孩子在面对新环境时的心理,非常详细具体,是很好的提醒。
  •   还没看呢,简单翻了翻感觉不错。等以后有孩子了再仔细读读。
  •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上一年学前班,过渡一下,可能上小学更容易适应一些。
  •   孩子成长中很有必要看的书
  •   帮助孩子们建立好的生活习
  •   我觉得,本书的分类合理,选择问题也比较有针对性,能涵盖孩子成长阶段的主要问题.
  •   选择问题也比较有针对性,能涵盖孩子成长阶段的主要问题。
  •   可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问题
  •   为了孩子还是要多看看这方面的书
  •   孩子霸道,百度了一下该怎么办,结果没个主意,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买了这本书。
  •   是一盏教育孩子的指明灯。
  •   为了孩子就要买本这书,教会孩子如何成长的一本好书。
  •   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书
  •   教育孩子必备的书
  •   对于孩子的教育很有帮助,很多方法否可以借鉴。
  •   翻阅此书,求知解惑,相信父母们也会有所收获。
  •   值得每个父母都看看
  •   父母可以看看,很不错。
  •   为人父母了,要好好学学。书不错
  •   每个父母都需要购买这本书
  •   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不看,就少掉了一次成为好爸爸、好妈妈的机会。
  •   感觉只是反映了一些案例,但没有反映本质,不是很深入和可操作的书,更喜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很好的一本教养书
  •   值得尝试的抉择
  •   这本书中谈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我纠结的。书中针对每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对我是很好的帮助的。通过这些分析,我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很喜欢这本书的写作形式。
  •   多听多看,对比思索,再加以选择和操作,可以适当的借鉴下。
  •   包装的不错,估计书的内容也很好
  •   买给自己看的,内容很好。
  •   很好的书,有时间我就看。当当买很好,也很划算哦!
  •   感觉很好,值得购买。
  •   内容很好,很客观。
  •   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我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   6岁是个很关键的时期,学习这本书是很重要的。
  •   3岁的原先买了,现在在借鉴这本6岁的。
  •   各位家长一定要看这本书,很有用处。
  •   很有用处,是本很好的教科书。
  •   整本书内容没有明确的观点,都是各抒己见,很难有指导性的意见,觉得没有多大的收获,不是很值得一看!
  •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在“妈妈”这个职业上更进了一步。
  •   这本书提出了好多现实问题,但是答案却是各家的评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作为参考意见还是可行的!
  •   很高兴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一部分答案:在夹缝中生存,是需要智慧的——这正是这本书告诉我的。
  •   很喜欢这本书,学到很多。
  •   购买最值的一本书,很有帮助。
  •   这本书教会我怎样从多个方面去思考一个问题,怎样从中进行取舍。
  •   好书慢慢读!
  •   有很多案例可以参考
  •   各位家长都应该看的书
  •   对我是很好的帮助
  •   值得借鉴,对我来说很有帮助。
  •   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本书
  •   看了这本书,感觉自己进步了。
  •   值得看看,内容还不错。
  •   内容非常详细具体
  •   很适合家教
  •   看着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   内容还是很客观的
  •   很实惠的一本家教书,给我了很大的帮助。
  •   内容很适合我,给了我很多帮助。
  •   看了内容后,感觉自己学会了很多,感谢这本书。
  •   有很多实用的内容
  •   内容值得借鉴,很好的一本书。
  •   明确的提法,非常贴近现实。
  •   内容很好,很客观.
  •   值得阅读,值得借鉴!
  •   多看些这类的书肯定会受到启发
  •   内容非常详细具体,是很好的提醒。
  •   很值得好好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