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柳鸣九 编 页数:264 字数:30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书,是世界文学名著的精缩版。其特点是“精缩”与“原汁原味”兼顾:既不是介绍性的。也不是摘录式的,而是保持原著结构的完整,并遵照原著的叙述角度和人称,最大限度地体现作品原貌。每部名著精缩为1万字左右,这个篇幅既减小了阅读压力,也使原汁原味成为可能。 这套书的另一特点是权威性。编委会由当前西方文学研究界的顶级专家组成,以确保选目的精度和成文的质量。可以说,这套书体现了目前国内同类书的最高水准。 丛书总计8册,每册涵盖该国(区域)的经典作品。选目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亦即综合了学术标准和通俗标准。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以诗歌、戏剧为辅。 每册第一部分,是五千字左右的绪论,对该地区的文学史做梳理。以使读者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文风以学术准确性为基础,尽量做到轻松愉快、可读性强。 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人年平均阅读量是4本书,即使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每人每年读书量也不超过10本,如此算来,普通人要想了解世界文学名著,即使只读其中的200本左右,也需要20年时间。另外,某些名著的篇幅是很长的,比如《悲惨世界》有一百多万字,部分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很是晦涩、无趣,即使硬着头皮读完,也往往因为篇幅过大、阅读周期过长。而无法把握故事情节。 为了让普通读者更切实可行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制作了这套书。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我们会非常欣慰。
内容概要
法国人的激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兰西民族似乎单凭激情和活力,就足以让本民族的每一位成员产生归属感,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作为法兰西民族思想情感载体的法国文学,把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把现实主义推上了巅峰。两种相反的倾向并行不悖,神奇地并存,而这恰恰是法兰西文学的最大魅力。
作者简介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书籍目录
绪论
巨人传
伪君子
忏悔录
红与黑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基督山伯爵
悲惨世界
笑面人
卡门
包法利夫人
昆虫记
茶花女
八十天环游地球
娜娜
漂亮朋友
小王子
墙
局外人
情人
章节摘录
法国文学的年轻和浪漫 法国文学的浪漫是出了名的。 法国象征派大诗人瓦雷里曾把难以捕捉的灵感.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一阵香风。他说,灵感就好比美人在更衣的一刹那会裸露出自己的胸脯。“更衣一刹那,隐约见酥胸”,这一浪漫香艳且不失文士雅趣的妙喻,或许只有在法国文学家那里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手,让世人品咂、玩味。 秋雨是黑夜的助手,又是黎明的凶手,它侵占了白天的领地,却又延长了黑夜的统治。巴黎这座古城,即使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也不过是风韵犹存的半老美人。秋雨一来,又在墙壁上划下了皱纹,在街道上投下了阴影,留下了岁月的脚印。 这是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对巴黎的秋天的印象。无论如何,一提起法国,一提起巴黎,总会让人想起浪漫,想到艺术,想起美人——即便只是风韵犹存的半老美人。 当然,法国文学不仅仅是浪漫,它所涵括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并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其他语言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法国文学对全世界的文学都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文坛更是新人辈出,各家各派风起云涌,形成了后浪推前浪的繁荣景象。法国文学产生了不胜枚举的经典作品,诸如《伪君子》《红与黑》《漂亮朋友》《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以及《茶花女》等,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传世佳作,更是法兰西民族文化、社会风尚、时代思潮的载体,高卢民族精神的体现。 与中国文学相比,法国文学无论如何都给人以“年轻”的感觉,它只经历了一千年的光景,但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果。即便在欧洲,法国文学的历史也算不上最古老,但却很有资历,能量大得出奇。 法国文学从中世纪开始就已经站在整个欧洲的前列,因此,人们通常会把法国文学看做推动整个西方文学向前走的一个“发动机”。中世纪文学 法国的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大量的中世纪文学作品都以诗歌为表现形式,后来雨果就说,法国这一时期的文学就是一个“诗的海洋”。 中世纪诗歌体作品大都具有率真、粗犷、古朴、单纯的特点。例如吉姆·德马肖的骑士抒情诗直言不讳地抒写自己“受伤”后的愤懑: 我诅咒时辰、光阴和白日, 还有星期、地点、月份、年龄, 以及我的贵妇的那双眸子, 她的柔情剥夺我的欢欣。 我诅咒我的思想、我的心, 我的爱情、愿望、我的正直, 还有危险:在那奇异之地 使我的心哭个不停。 法国中世纪文学成就最高的,当属《罗兰之歌》。这是法国最古老也是最优秀的一部英雄史诗,它在11世纪前后以吟唱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全诗用盎格鲁一诺尔曼语写成,共二百九十一节,四千零二行,每行十音。 史诗的主人公罗兰是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十二重臣之一。查理大帝在西班牙对阿拉伯人作战,经过七年征战,只剩下萨拉戈萨城的国王马西斯还在顽抗。马西斯遣使求降,罗兰提议,查理大帝应当指派自己的继父加纳隆作使臣,去和马西斯议定投降的条件。叛徒加纳隆向马西斯献策,在查理大帝班师回国之时袭击他的后卫部队,而罗兰恰恰就是后卫部队的主将。罗兰率两万精兵英勇战斗,最终全部阵亡。就在自己的军队濒于覆灭之时,罗兰才吹响号角求援。查理大帝回师为法兰克军队报仇,击溃并消灭了全部敌人,占据了萨拉戈萨城。最终,叛徒加纳隆被四马分尸。 《罗兰之歌》的风格显得简朴而崇高。勾画人物性格一般都只是三言两语。作品的中心问题就是祖国国土的统一.反复歌唱吟咏的是“可爱的法兰克”。英勇的罗兰忠心耿耿,为自己的“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罗兰感到死神进入身体:它从头顶进到心里。他跑到松树下。他面朝下躺在绿草地上;身下剑和号角放在一起。他的头转向异教徒:他希望查理和全军战士会说,可爱的伯爵是得胜而死的。 法国是西欧城市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城市文学异常发达。法国中世纪的市民文学主要分为:小故事诗、列那狐故事诗、玫瑰传奇以及市民戏剧和抒情诗等。城市文学大都反映的是市民的要求,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一个农民在教堂听到教士这样布道:“天主会双倍偿还诚心诚意捐赠的人。”他信以为真就把自家的母牛捐给了教士,教士顺手就把这头母牛和自己的母牛拴在了一起。谁知道农民的母牛思念故主。硬是把教士的母牛拖回到了农民的家里。黑心的教士一心愚弄百姓,最终自己受到了“愚弄”。 市民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动物的形象。它们常常以自己的机智战胜残暴、愚蠢的封建主,或者是貌似强大的对手,而且对自己的胜利抱有积极的乐观态度。这其中包含有相当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要素。 ……
编辑推荐
《一本书搞懂法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名著的精缩版。其特点是“精缩”与“原汁原味”兼顾:既不是介绍性的。也不是摘录式的,而是保持原著结构的完整,并遵照原著的叙述角度和人称,最大限度地体现作品原貌。每部名著精缩为1万字左右,这个篇幅既减小了阅读压力,也使原汁原味成为可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