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清泉 编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区域经济学》腊梅花李清泉主编,全书共分八部分即八章,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来合理编排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
本书首先介绍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简要阐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然后提出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出发,介绍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运行机制,阐述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紧接着,从区位理论人手,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要素流动,着重阐述区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和合作机制,以推动区域贸易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出发,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探讨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顺其自然地引出了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农村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最后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重点介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阐述中国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问题,对中国三大经济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湖南长株潭区域一体化与两型社会建设等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学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历程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观的演变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二、梯度推移理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四、区域分工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三、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章 区域经济协调与区际关系
第一节 区域经济活动中的区位理论
一、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企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
一、区域差异
二、区域分工
三、中国区域差异与区域分工
四、区域经济合作
第三节 区际贸易与要素流动
一、区际贸易
二、中国区域市场与区际贸易发展
三、区域要素流动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二、库兹涅茨法则
三、钱纳里标准结构
四、霍夫曼系数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
一、资源禀赋标准
二、地域分工标准
三、产业关联标准
四、产业弹性标准
五、产业收益标准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一、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原则
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四、区域关联产业、基础产业和产业集群
第四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三、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四、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五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与必要性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选择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选择
第三节 区域经济布局与规划
一、区域经济布局
二、区域经济规划
第六章 农村城市化
第一节 农村城市化的一般理论
一、西方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理论及其评述
二、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研究及其评述
三、农村城市化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农村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二、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发展
三、农村城市化与农村工业化
第三节 中国农村城市化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分析
三、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第四节 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二、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路径选择与发展战略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要求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
四、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范式
一、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及经验
二、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几点启示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基本思路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与政府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第八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二、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
三、中国三大经济区比较分析
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五、湖南长株潭区域一体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由科技进步引致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推进产业结构的更新。  (3)梯度推移过程是通过在动态上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途径来进行的,既产生经济要素向高梯度地区集中与转移,对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所以会产生有序的梯度转移。  西方区域经济学者用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来说明在世界和国家范围内的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与推移样式,是符合经济发展演变规律的,而且也得到了世界经济发展演变现实的印证。根据梯度推移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一级级地传递下去。  改革开放以来,梯度推移理论被引入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中,将全国按地域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带,而主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应逐步由东部向西部梯度推进。我国“七五”计划首次正式提出将中国经济发展区域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重点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在东部发展起来后,国家制订了西部大开发计划,而后又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这正体现了梯度推移的战略思想。梯度推移理论的前提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存在着梯度。实行梯度推移的目的是随着梯度的推移、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梯度推移理论提出后,引起了不少学者的争论,甚至出现了反梯度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顺序,经济发展的顺序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又有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发展,而不管该区域处于哪个梯度。落后的低梯度地区,也可以直接引进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现超越发展,然后向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按照梯度推移理论的做法,落后地区始终跟随于发达地区的后面,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是同世界新技术革命给落后国家或地区带来的超越发展的机会不相适应的,也是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矛盾的,现实中反梯度推移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区域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又创新的书,可以买来看哦,也可以收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