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渭渠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分为九章,内容包括:绳文、弥生、古坟时代文化的曙光;飞鸟、白凤文化的形成;奈良天平文化的开花;平安文化的全盛;镰仓武士文化的初兴;室町文化与禅;江户时代文化的转型;现代文明开化的路程等。
作者简介
叶渭渠,我国著名翻译家、日本文学专家。1929年生于广东东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理事,从事对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学编辑工作。
主要著作有《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文学史》《扶桑掇琐》等,并译有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睡美人》等,主编有《川端康成文集》《大江健三郎作品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绳文、弥生、古坟时代文化的峭 一 日本列岛和祖先的诞生 二 从狩猎渔猎到农耕生活 三 日本语言文字的形成 四 咒术与言灵信仰的产生 五 原初美意识的萌动第二章 飞鸟、白凤文化的形成 一 古代部族国家的成立 二 上古神话、歌谣的流传 三 汉籍和汉字的传人 四 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播 五 上古文化中的性崇拜第三章 奈良天平文化的开花 一 律令政治与天平文化 二 遣唐使与唐文化的交流 三 从汉诗到和歌的开展 四 舞乐艺能的源头 五 建筑艺术的承传与创造第四章 平安文化的全盛第五章 镰仓武士文化的初兴第六章 室町文化与禅钨七章 安土桃山文化的变革第八章 江户时代文化的转型第九章 现代文明开化的路程结束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绳文、弥生、古坟时代文化的曙光(约公元前七八千年~公元6世纪中叶)一 日本列岛和祖先的诞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自然、风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会培育出不同的文化、宗教、艺术和学术,因此,考察日本文化历史的发展,必须了解日本国土、民族的诞生。但在社会环境尚未确立其政治、经济秩序之前,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自然与风土,包括它的地理环境、季节时令和其他自然条件,而且这些条件基本上固定不变,即使发生变化,也是在亿万年问缓慢地进行。日本位于亚洲最东部,太平洋西北角,是所谓的“日出之国”。其最古的地层于古生代中期(4.3亿年前至3.5亿年前)已经形成。它曾与亚洲大陆相连,经过长期激烈的地壳运动,进入旧石器时代洪积期(约2万至1万年以前)后,随着海平面上升,东海陆地下沉,它逐渐与大陆分离,形成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只有北海道依然与萨哈林(库页岛)和沿海州相连。进入冲积期(即后冰期)后,由于发生海进(海面上升,地盘下沉),形成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北海道才与萨哈林分离。经历了漫长的年代,逐渐形成如今的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无数小岛所组成的弧状的列岛形态。
后记
在世界文化史上,日本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独特的性格。撰写《日本文化史》,似乎首先要考虑日本民族在生活实践中自力生成的宗教、学术和艺术的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其次要研究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具体地说,古代之与中国,近代以来之与西方——的交流,以及在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日本文化所表现出的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这也许是写日本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主题吧。本书正是试图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日本文化发展史的论述。这是一册日本文化小史。史期的划分,首先要考虑文化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文化的历史不能脱离与这两者的联系;其次,文化的发展又有自身的规律,文化史不等同于政治史、社会史,因此,史期的划分似需考虑这几个因素的有机联系,又需关注文化发展史的主体性。这是本书的史期划分的基本点。青年时代,我从事过对日文化交流工作以及职能部门的调研工作,并承蒙时任老司长的林林先生的支持、鼓励和指导,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有关日本文化的文章。人到中年转而从事日本文学编辑与研究。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在他独殊的地位上特别有了解日本的必要与可能,但事实上却并不然,大家都轻蔑日本文化,以为古代是模仿中国,现代是模仿西洋的,不值得一看。日本古今的文化诚然是取材于中国与西洋,却经过一番调剂,成为他自己的东西。 ——周作人 然而日本之文明,非其所固有者,前则取之于中国,后则师资于泰西。若中国以其固有之文明,转而用之,突驾臼本无可疑也。 ——孙中山 日本已经把中国放在手术台进行解剖,中国人对于日本,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的工夫。 ——戴季陶 日本对于本民族的传统的东西保存和保护得异常完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在他们的骨子里都有对本民族东西的维护。就日本个人来说,他们无论外表如何,始终是本国文化的守护者。 ——小泉八云
编辑推荐
《日本文化史》:你可以不读美国史,但不可以不读日本史,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我们就难以真正超越日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