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柳晓夫 主编 页数:251
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正逐渐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是整个社会中最充满活力、最富于创造的群体之一,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生力军。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国家和社会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实施高职教育的院校和接受高职教育的高职学生自身,也应当能够积极有为。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通过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使其在迈向社会、开启成功之门的紧要关口一路走顺,则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0年春,我校印发了《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队伍联动、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课教研室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广东省教育厅指定的高校就业指导基础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本校实际,为避免与学校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读本中相关内容的重复,我们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全面整合、整体设汁。本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自主创业”为主线,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自我设计,自我规划,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提高自身职业发畏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明确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兼顾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目标,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内容概要
《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实训》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自主创业”为主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设计与规划,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同时兼顾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选择好今后的发展主向。全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书中设有“就业见闻”“学习目标”“案例讲坛”“格言警句”“阅读思考”和“模拟演练”共6个版块,旨在加深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增强《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实训》的可读性。《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实训》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也可作为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教材。
书籍目录
模块一 选择人生的航向——职业规划设计 知识链接一 “知己” 知识点1 职业兴趣测试 知识点2 职业性格测试 知识点3 职业能力测评 知识点4 职业价值观测验 知识链接二 “知彼” 知识点1 职业的认识 知识点2 职业的选择 知识链接三 “决策” 知识点1 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知识点2 职业生涯规划的必备要素和制定原则 知识点3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知识点4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知识点5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作品鉴赏模块二 把握人生的罗盘——就业指导 知识链接一 就业形势解析 知识点1 就业现状分析 知识点2 就业趋势分析 知识链接二面向基层就业 知识点1 基层发展的战略地位 知识点2 基层渴求应用型人才 知识点3 基层就业成就未来 知识链接三 就业维权 知识点1 劳动争议的内涵及处理机构 知识点2 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和基本程序 知识链接四 自荐技巧 知识点1 自荐概述 知识点2 自荐材料的准备 知识点3 自荐的技巧 知识链接五 面试技巧 知识点1 面试概述 知识点2 面试的准备 知识点3 面试礼仪准备 知识点4 面试的技巧 知识点5 经典面试问题回答思路 知识链接六 笔试技巧 知识点1 常见笔试的种类 知识点2 笔试的准备 知识点3 笔试的技巧 知识链接七 网络求职 知识点1 就业信息网站一览 知识点2 网络求职准备 知识点3 网络求职技巧模块三 勇立人生的潮头——自主创业 知识链接一 认知创业 知识点1 自主创业概述 知识点2 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知识点3 自主创业的必备条件 知识链接二 规划创业 知识点1 自主创业的基本步骤 知识点2 编写创业计划书附录一 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附录二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附录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附录四 关于印发《广东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章节摘录
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其成长成功与否虽然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程度,但环境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特殊情况下,环境决定人生的成败。基层特殊的环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 首先,基层是毕业生职业生活的起始点。基层任务具体,事务繁杂,国情民意体现在基层,矛盾、困难初发在基层。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实情,就会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做局外人。人才的成长都是始于基层,达于基层,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才成长规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就是到有利于自己成才的环境中就业。 其次,基层缺乏人才,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做事、做人成长成功的实践机会。到基层,基层干部群众对大学生视为至宝,认为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能扶持引领他们脱贫致富,把希望寄托于大学生,把重担交给大学生,大学生得到了尊重,增添了自信,感受到了责任,增强了造福一方的内动力,就会积极去干,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经验,其知识、能力、素质在实践中迅速得到了提升,为脱颖而出,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大单位,缺乏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只能是做些接听电话、文件收发、搞搞卫生的小事,大不了是改改作业、抄写笔记、打打文稿的帮手。虽然这些小事也是职业生活的内容,做得好也将有益于个人成长,但毕竟缺乏上讲台讲课、替病人做手术、领百姓改良种植的实践机会。在做人、办事、成长不可能与在基层经受锻炼的毕业生相提并论。 再次,基层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特别能磨炼人、成就人。由于历史原因,即使现在或将来、相比于同一地区都市的现代文明,基层总是条件艰苦的地方。既有生活条件的不便,也有工作条件的欠缺,既有物质生活的清苦,更有精神生活的寂寞难耐。据有些毕业生介绍,到西部等广大基层地区做支援者,真会碰到饿体肤、劳筋骨、苦心志的体验,如果不胸怀理想,真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个累。到基层是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体质和品质的天赐良机,他们咬牙坚持下来,克服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最终战胜了困难,适应了环境,超越了自我。可有些在校大学生对基层、农村心存畏惧,把暑期到基层社会实践、毕业前到基层顶岗支教、支医等机会白白放弃。经受过艰苦生活、艰难工作的磨炼,这是一笔无法在舒适优越环境中获得的精神财富。党和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很看重经受基层锻炼的青年知识分子,拥有这笔财富的大学毕业生会更快成长,其中有些人将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一番大事业。 基层是考验人、锻炼人、成就人的地方。不少毕业生已经在这一特殊的成才环境里获得了成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