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熊细银//陈东京 页数:265
前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和其他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书以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生沿着会计“三基”这一主线,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可掌握不同方面的内容。基本原理学习阶段: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明确会计是什么、核算什么、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核算。基本方法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明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确认哪些主要经济业务并且如何确认。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配合案例和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本教材各章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人、步步推进,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知识最新。本教材以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编写而成。 ②结构完整。每章都有学习目标,且章后都附有小结和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③适用范围广。本教材适用于大学本科的学习,也适用于会计从业人员培训;既符合经济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④实践操作性强。本教材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可操作性”,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以体现教育的“实用性、操作性”。 ⑤内容简练。本教材选材简洁、精当。对易懂内容,一笔带过;对难懂及重点内容则讲细、讲透。 本教材由熊细银教授和陈东京老师任主编,王文冠老师和刘显福老师任副主编。熊细银编写第8章和第10章;陈东京编写第12章和第13章;王文冠编写第5章;原静编写第l章;黄腾编写第2章和第3章;刘显福编写第4章;黄志鸥编写第6章;周放红编写第7章;刁雪林编写第9章和第11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内容新颖、丰富,繁简适当、实用性强。 本书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共分13章,包括会计相关概念,会计恒等式与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电算化。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教材,同时还可以作为经济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2 会计的含义、对象、职能 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1.4 会计核算方法 1.5 会计法规 本章小结第2章 会计恒等式与会计科目、账户 2.1 会计要素 2.2 会计恒等式 2.3 会计科目 2.4 账户 本章小结第3章 复式记账 3.1 复式记账法 3.2 借贷记账法 3.3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3.4 试算平衡 本章小结第4章 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4.1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及成本计算概述 4.2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4.3 供应业务的核算 4.4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及成本计算 4.5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4.6 财务成果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本章小结第5章 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5.1 主要经营过程和需要设置的主要账户 5.2 批发商品核算 5.3 零售商品核算 5.4 商品流通费用的核算 5.5 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 本章小结第6章 账户的分类 6.1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6.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6.3 账户的其他分类 本章小结第7章 会计凭证 7.1 会计凭证的意义与种类 7.2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7.3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7.4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本章小结第8章 会计账簿 8.1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 8.2 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8.3 会计账簿的规则 8.4 对账和结账 本章小结第9章 财产清查 9.1 财产清查的作用和分类 9.2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9.3 财产清查的方法 9.4 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第10章 财务会计报告 10.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0.2 资产负债表 10.3 利润表 10.4 现金流量表 10.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0.6 附注 本章小结第11章 账务处理程序 11.1 会计循环及账务处理程序 11.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1.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5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11.6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11.7 通用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本章小结第12章 会计工作组织 12.1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12.2 会计机构与会计岗位责任制 12.3 会计人员 12.4 会计档案 本章小结第13章 会计电算化 13.1 会计电算化概述 13.2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容与开发 13.3 网络会计 13.4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 本章小结参考资料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会计由简单的计数,发展成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的现代会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仅关心生产本身,会计不占重要地位,不可能有专职人员去从事会计工作,会计尚不能成为一种职业,只能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生产者在生产的间歇附带地将收入与支出等事项记载下来。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会计也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并由专职人员从事的管理工作。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日益繁荣、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渐趋频繁和日渐复杂,会计的地位、目标、要求、内容、程序、方法、技术手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会计可以利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进行价值核算,会计就从简单的记录与计量行为,逐渐发展成为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1.1.2我国会计发展概况 我国在会计的发展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并一直走在会计发展的前列。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一旦有了剩余,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由于文字没有出现,人们就采用“绘图记事”,后来又有“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 早在商代,我国会计就开始运用单式记账法。在我国历史上,把“会计”两个字加以连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最早见之于《周礼》。据《周礼》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周王朝就设立了“司会”官职,专门掌管政府的钱粮收支。当时把每个月的零星计算称为计,把年终的总和计算称为会。司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之成事文书”,即根据当年的会计记录考核当年的钱粮收支情况。当时的会计主要是对国库钱粮收支进行记录和计算,也包含考核的意思。西汉时期,官府和民间都有了被称作“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出现,“中式簿记”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编辑推荐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和其他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书以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生沿着会计“三基”这一主线,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可掌握不同方面的内容。基本原理学习阶段: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明确会计是什么、核算什么、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核算。基本方法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明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确认哪些主要经济业务并且如何确认。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配合案例和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