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效学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项英华  页数:3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适合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作业时人的生理基础、作业疲劳、作业环境、人机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与评价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介绍了使作业者获得舒适、健康、安全、可靠、高效的作业条件,力求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书内容共分十四章,第一章绪论;第二~三章讲人的劳动过程与作业疲劳;第四~五章讲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第六~九章讲述人机系统中环境的因素;第十~十四章讲人机系统设计原理、方法、分析评价与劳动安全。每节后有思考题,每章都附有习题,便于自学。全书内容和编排充分体现了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工业工程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其他技术工程和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人类工效学的命名及定义第二节 人类工效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 人类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四节 人类工效学体系、应用领域及研究程序第五节 人类工效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习题第二章 劳动过程对人体的影响与劳动强度第一节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第二节 体力劳动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第三节 能量代谢及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习题第三章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第一节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第二节 作业疲劳第三节 提高作业能力及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习题第四章 人体的尺度与测量第一节 人体尺度与测量第二节 人体测量第三节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第四节 人体模板的应用,习题第五章 人体感知特征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特征第二节 视觉功能及其特征第三节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第四节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第五节 人的心理特征第六节 人对刺激的反应特征习题第六章 微气候第一节 微气候的若干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节 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第三节 微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措施第五节 微气候的设计习题第七章 环境照明与色彩调节第一节 环境照明第二节 色彩调节习题第八章 环境噪声与振动第一节 噪声环境第二节 振动的危害及控制习题第九章 空气污染第一节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含量表示法第二节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及评价第三节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第四节 车间空气调节习题第十章 人机系统第一节 人-机系统的含义第二节 人-机系统的设计习题第十一章 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设计第一节 显示装置设计第二节 控制装置设计第三节 控制-显示的相合性第四节 控制装置设计与选择的人类工效学原则习题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与手握工具设计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第三节 工作台的设计第四节 座椅设计第五节 手握式工具设计习题第十三章 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系统分析评价概述第二节 连接分析法第三节 操作顺序图法第四节 人机系统评价习题第十四章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第一节 不注意与事故的关系第二节 事故的原因及其防止习题附录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附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附录 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附录 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附录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节 人类工效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人类工效学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类工效学研究最早的国家,而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人类工效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人类工效学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可供敲、砸、刮、割的各种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为了扩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便不断地创造发明,研究制造各种工具、用具、机器、设备等。但是却忽略了对自己制造的生产工具与自身关系的研究,于是导致了低效率,甚至对自身的伤害。  19世纪末,人们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能力与其所使用的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有意识地研究人机关系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人与工具的关系以及人与操作方法的研究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首推现代管理学的先驱——美国学者F‘W‘泰勒(FrederickWTaylor),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并据此制定了一整套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操作方法,考虑了人使用的机器、工具、材料及作业环境的标准化问题。l898年泰勒进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后,对铲煤和矿石的工具——铁锨进行研究,找到了铁锨的最佳设计以及每次铲煤或矿石的最适重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类工效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