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邢苗苗 页数:257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财富,也是父母心中的希望与寄托。所以,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时,我们应积极地进行点拨;当他们受到挫折时,我们应给予贴心的安慰和鼓励。 尤其是与孩子最贴近的妈妈,更要与时俱进,抛弃旧的教育理念,以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去教育孩子。 因为,妈妈是孩子最信任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中,妈妈的一举一动都会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有时候,妈妈无意问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影响到孩子的一辈子。所以,要想做一个好妈妈,就应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参照物,让母爱伴随终生。 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有一次与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说。拿破仑问:“为什么?”贡庞夫人说:“只有好的母亲,才能教出好的孩子,因为母亲,是孩子最贴心的老师!” 贡庞夫人的回答深深地打动了这位19世纪的伟人。
内容概要
本书从孩子的心理、学习、潜能、习惯、品德等方面人手,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一剖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书认为,好妈妈总是在孩子感到迷茫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用细雨无声的爱指引孩子前进;好妈妈总是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用心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发光的金子;好妈妈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因为她们知道只有真正从心里面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其中去。
作者简介
邢苗苗,女,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从事幼儿教育十多年,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和海淀区的优秀辅导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曾在北京市及校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心学区“学科带头人”,并代表中心教研组进行展示课教学。
曾出版过《培养优秀孩子的36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 女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好妈妈的作用有多大 妈妈待长辈公正,孩子才会公正待你 妈妈生活节俭,孩子才会减少奢侈 妈妈乐观豁达,孩子才会自信自立 妈妈为人诚实,孩子才会变得真诚 妈妈学会放手,孩子才会变得坚强 妈妈待人宽容,孩子才会胸怀宽大第一章 读懂孩子的心——好妈妈是孩子的贴心人 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孩子 越是孤独的孩子,越需要沟通 任何时候都不要关上理解的大门 别和孩子变成“冤家对头” 让孩子在赏识的目光下成长 允许孩子争辩,不压制孩子反驳 多提一些建议,少提一些要求 及时疏导,胜过及时围堵 把孩子当朋友,把自己放“低”点 喜欢唱反调,是因为渴望独立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内心的情愫 允许孩子拥有私密的空问 离家出走的孩子,最需要安慰 为孩子积累乐观的财富第二章 挖掘孩子的潜能——好妈妈是孩子的伯乐 在游戏中挖掘孩子的潜能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会说话的孩子,才会交流 有创造力的孩子,最善于思考 不懂得观察,谈不上“聪明” 因为专注,所以成功 会学习,更要会表现 让孩子在玩耍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记忆力好,装的知识才多第三章 引导孩子学习——好妈妈是孩子的指南针 不爱学习,是因为缺乏兴趣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爱上学习 会学习,也要会休息 对孩子不要要求过高 不要永远把用功学习排在第一位 过度关心,会导致孩子的紧张情绪 要想不偏科,从小就要抓 把认真当成习惯,让粗心远离学习 有计划地学习,胜过无目标地用功 唯有谦虚,才能不断上进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妈妈能教出好孩子 不磨蹭的孩子,做事更有效率 勤俭是一种美德,奢侈是一种浪费 孩子不挑食,身体才会棒 爱运动的孩子最活泼 外表美,内心更要美 个人卫生事小,精神面貌事大 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快乐 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 不要和任性的孩子硬碰硬 教会孩子在挫折中微笑第五章 陶冶孩子的品格——好妈妈视美德如生命 诚实的孩子才最可爱 善良有爱心的人,才能被人所爱 宽容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让孩子感受分享的快乐 懂得感恩,就会懂得回报 学会合作,善于团结 自强自信,才能自立于世 守信用,说到就要做到 讲礼貌与学识一样重要第六章 反思自己的得失——好妈妈懂得反省自己 不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强权”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尊重孩子,也要尊重他的朋友 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主 不要轻易剥夺了孩子的兴趣 对孩子有求必应,未必是好事 一味地表扬,将会适得其反 把假期还给孩子,就是把自由还给孩子 过度保护,只会导致孩子的无能 孩子吃点亏,才能明辨是非第七章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优秀的妈妈——8位优秀学子的成才启示 避免孩子怨天尤人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 教孩子客观地与他人比较 教孩子不能死搬硬套 再优秀的孩子也会对异性产生情感 任何时候都不要爱慕虚荣 让孩子自由成长 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读懂孩子的心——好妈妈是孩子的贴心人 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孩子 当妈妈对孩子表示重视和尊重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心中的郁闷倾诉出来。这样孩子在变得开心的同时,也更乐于和妈妈沟通交流。这有助于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好感,也有助于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 许多妈妈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应当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其实,一个好妈妈不应当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见后,做妈妈的更应摒弃这种做法。而应倾听孩子的心声,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快乐地成长。 一天晚饭后,妈妈跟小芹聊天。 刚开始,妈妈跟小芹聊了许多生活中的小事情,小芹也开心地讲起了学校里的趣事。突然,小芹沉默了。妈妈问道:“小芹,你是不是有 什么话要跟我说呢?不要紧,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出来吧!或者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来帮你解答一下?” 果不其然,小芹问道:“妈妈,假如爱情和事业只能选择一个,你选哪一个?”妈妈心里一惊,14岁的小姑娘怎么问了一个戍年人的大问题?看来得认真对待。妈妈回答说:“我选择爱情,有了爱情才会有温暖的家,即使事业不成功,也有个避风雨的港湾哪。” 哪知小芹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选择事业,事业成功了,爱情自然会来。”妈妈思忖着说:“事业成功的喜悦也该有人分享啊……” “可是,爱情太麻烦了,我不喜欢唯唯诺诺的男人。”小芹反驳道。 一语道破天机,妈妈知道她一直和一位男生来往密切,并且正为这似断非断的关系而烦恼。妈妈没有急于捅破这件事情,而是借用了一句歌词自编自唱:“爱情这东西,拥有了好麻烦,没有了又拼命想,来早了添麻烦,来晚了又着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 聊完了,妈妈拍拍小芹的头,说道:“乖女儿,以后有什么事情多跟我说说,虽然我不一定能够帮你解决,但我可以做你最好的听众。” “谢谢妈妈!”小芹会意地笑了。 人都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就像故事中的小芹一样,虽然她只是个孩子,但也需要倾诉,更需要有人听她倾诉。所以这个时候,好妈妈不妨多听孩子说说心里话。 孩子希望自己的妈妈可以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痛苦。同时他们也希望妈妈可以听听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不是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譬如,当孩子放学回家后,兴致勃勃地跟妈妈说起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时,她们却不愿意听,甚至会怒斥他:“你瞎操什么心,小小年纪懂什么,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其他的事情不必要操心,赶快回房间学习!”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妇妈不愿意听他说话,觉得什么事情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将它埋在心里。久而久之,这种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突然爆发,变成一种对抗情绪,那时妈妈与孩子沟通就更困难了。 因此,一个好妈妈不但要倾听孩子说话,更要学会如何倾听。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要做到: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要尽量让孩子充分地表达他的意见;不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在他一时没接上来时,耐心等一等。这样一来,孩子觉得得到了尊重,也就会把妈妈当成倾诉的对象,甚至会和她成为好朋友。 好妈妈应该这样做 妈妈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可以有效地化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和压力。当妈妈对孩子表示重视和尊重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心中的郁闷倾诉出来。这样孩子在变得开心的同时,也更乐于和妈妈沟通交流。这有助于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好感,也有助于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 1.听孩子讲话要专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因此,妈妈和孩子交流时应选择一天里空闲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这样才能够做到专心听孩子说话。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要做家务活,也不要看电视、打电话,而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用眼睛注视着孩子,真心与他沟通,这样孩 子才会真心相待。 2.要给孩子留出倾诉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家长,特别是妈妈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内心恐慌、受到创伤或感到失望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所以这时候妈妈更应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给孩子留出充分倾诉的时间。哪怕只用几分钟,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让我们到小房间单独在一起谈谈”。 3.向孩子表示自己有同感 一个善于聆听的妈妈,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情,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捕捉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切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让孩子摆脱烦恼的困扰。 越是孤独的孩子,越需要沟通 不少妈妈并不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这导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减少,甚至形成更大的鸿沟。其实每个孩子在内心中都期待和妈妈交流。所以,如果沟通的方式出现问题,孩子就会觉得迷茫、害怕,甚至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们体验最深的就是孤独。一个好妈妈会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并能够与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其走出孤独的阴影。 最近,妈妈注意到小胜总是闷闷不乐,经常会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妈妈很想试着跟小胜聊聊,可每当她要开口时,儿子便借口要复习功课躲回了自己的小屋。 一天,妈妈在整理小胜的房间时,看到了他的日记本,禁不住打开来看。日记本里写道: “别看我老是和一大帮人一起唱歌、聚会,其实我找不到可以交心的朋友,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我的感受。 “我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在我的网络圈子里,‘你孤独吗?你害怕孤独吗?’这句话已成为朋友间的问候语。在家人看来,我是家里的独生子,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在旁人看来我也应该特别幸福才对。可实际上我很孤独,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博客和日记。 “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学校不停地向我们灌输‘竞争意识’,老师、家长也对考试排名、班干部竞选等极为看重,这些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抬起头,看见所有人都在疯狂地学习,转过头想和别人说说话,四周没有一个人理我,同学们都憋着劲儿互相拼名次。回到家,妈妈拿着新买的习题,告诉我几天之内必须完成……我几乎快崩溃了。 “我现在越来越不愿意跟人说话了,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高兴不起来。我只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只能看着其他同学还在努力地学习着……” 看完了小胜的日记,妈妈很不理解。她认为儿子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学习成绩不错,家里也没有什么让他操心的事情,周末她还经常抽出时间陪儿子,或者带他出去玩,孩子为什么还会产生孤独感呢? 对于“孤独”,孩子与妈妈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妈妈理解的孤独,是对话者的缺乏;孩子的孤独,却不仅仅是缺乏对话者而更多的是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他们不断地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这个过程的一开始,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他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希望被同学接纳和喜爱。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 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用更加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由此可见,这种孤独感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他们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觉。那时,他们就能够独立思考,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了。 不少妈妈并不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这导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减少,甚至形成更大的鸿沟。其实每个孩子在内心中都期待和妈妈交流。所以,如果沟通的方式出现问题,孩子就会觉得迷茫、害怕,甚至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好妈妈应该这样做 作为一个好妈妈,每当看到孩子陷入孤独时,既不要无意义地叹气也不要进行严厉的责骂,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孤独。那么,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消除孤独、走出自设的泥潭呢? 1.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孤独的孩子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祟,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什么事情也不太愿意跟别人交流,喜欢独来独往。这类孩子极需要妈妈的开导。因此,妈妈要携同老师一起从日常生活人手,适时、适当地对他们提出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另外,妈妈还可以告诉孩子:自卑如同作茧自缚,不冲破自卑这层茧,就难以走出孤独的沼泽。一个人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能使别人相信你。只有钻出了自织的蚕茧,才能克服孤独。 ……
编辑推荐
好妈妈是一所学校,好妈妈是一盏明灯,愿天底下的好妈妈,都能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好妈妈最爱读的亲子书,好妈妈最爱学的教子法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