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家章 页数:196
内容概要
首先,本书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作用。作者通过对1978~2006年省际人均GDP和劳均GDP的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分析,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平核算法将省际劳均产出差异分解为物质资本差异、人力资本差异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方面,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地区间劳均产出差异的解释力不强,而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解释力。
其次,本书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分析。在肯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前提下,本书基于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速率和技术效率变化,并考察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实证分析显示,各省份间技术进步速率差异不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因素造成的。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创新与不足
1.4 结构安排
2 经济增长差异的理论解读
2.1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解读
2.2 制度与增长差异
2.3 增长差异: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酌争论
2.4 社会资本: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新視角
本章小结
3 社会资本及其理论形成
3.1 社会资本的定义
3.2 社会资本的相关争论
3.3 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
3.4 本书的社会资本观
……
4 社会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5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考察
6 全要素生产的分解:社会资本作用初探
7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社会资本解释
8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来源于特定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功能。社会结构方面就是由某些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组成的网络,也就是普特南所指的公民参与网络。文化结构方面则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的信任、规范以及价值。很多研究往往容易忽略社会资本的文化结构方面,这是不全面的。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功能,社会资本也就无从谈起。再次,同大多数研究社会资本的学者一样,关于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本书认同普特南(1995)的提法,即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公民参与网络以及规范,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其中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最主要的内容,信任产生于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而参与网络必须建立在信任、互惠和合作等基础上才能认为具有社会资本的属性。最后,由于社会资本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时,要选准社会资本某一方面具体的内容,并把该方面纳入自己的分析框架中。目前,在跨国分析框架中,大多研究都将信任和社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最主要的方面。同样,本书在把社会资本纳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框架时,将信任和社会网络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综上所述,本书尝试给社会资本下一个总括性的定义:社会资本是一种对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有影响的、人们之间所构成的一系列联系(Contant),这种联系主要包括信任与参与网络。它主要通过促进集团内成员利益协调与合作,增进信息共享、协调行动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把社会资本引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框架,是本书的一个尝试。
编辑推荐
《社会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是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基金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