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侯廷智,邰丽华 主编 页数:4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及现实意义》的宗旨就在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是法学领域中的一场伟大革命,它以科学的世界观给人们认识法学和法律现象,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提供了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工具,从而创立了真正科学的法律观,这种法律观应该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制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创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马克思任《莱茵报》编辑前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任《莱茵报》编辑后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法律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思想开创性成果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思想形成的标志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法学思想
第三节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捍卫和发展
本篇参考文献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的法理学原理
第四章 马克思论法的自然历史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对法的形式平等性论述
第二节 马克思对法的异化性质的分析
第三节 马克思论法内在矛盾的根源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论法的精神是所有权
第一节 法对财产的保护
第二节 马克思论法与所有权的异化
第三节 不同所有权形式的法律表现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论法是政治国家的意志表现
第一节 政治国家与立法权的唯物史观阐释
第二节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唯物史观阐释
第三节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公法与私法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论法依社会形态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法的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社会形态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论法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
本篇参考文献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内涵及其本质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的演变与确立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权思想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人权观的探索与形成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人的本质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中的基础作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人权”起源的历史揭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权的基本观点
第十章 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的人权斗争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本篇参考文献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共同体主义视角
……
章节摘录
版权页:马克思从物质利益进入到所有制关系来规定法的基础,这实际上是把时间的积累效应引进到对现实的规定之中。把时间的积累效应引进到现实中,即把时间中积累下的社会关系作为现实人的规定、作为人的现实的社会实体。人在实践中结成的关系在时间中积累下来,成为现实人的“实体”,同时人的实践又能改变这种实体。从一次性的功利关系上升到稳定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从个别的利益关系上升到在时间中、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利益结构。从个别的利益关系上升到普遍的利益结构,这是理解唯物史观的关键。在时间的延续中,社会关系和实践相互转化。恩格斯指出,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取决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相互作用的人在力量上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的关系会最终把不同的人定格于所有制关系的不同位置上。所有制关系一旦形成,就成为个人活动的先天条件,虽然这种先天条件对个人来说是可以改变的,但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偶然性。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但不是偶然的经济关系,而是客观化的利益关系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就是人们物质交往实践的结果,是人们一系列利益协调或斗争的结果,是先前一系列个别的、偶然的活动结果。这些偶然的活动围绕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垄断,最终形成了客观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这种格局是人们交往实践的产物,并进一步决定着人们的物质交往。承认所有制关系对人们物质交往的决定作用,无非是承认人们在历史上的物质交往结果会形成一种利益关系的结构,无非承认这种利益关系结构在当下的实践中继续起作用。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及现实意义》:当代学者论著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