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阮敬 页数:170
前言
社会发展离不开数据,而数据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加以分析。自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始,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理解都是建立在统计分析方法变革的基础上的。正是这种变革所提供的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加深了人们对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解,使得人们的认识能够还原真实世界并与之无限接近。统计学数百年的发展历经两次方法上的“革命”:从最初不完整的全面调查方法到大样本统计推断,是统计方法的第一次革命;以大样本统计推断方法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出小样本统计推断方法,是统计方法的第二次革命。这两次革命都是施于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这一思想。而抽样误差的干扰导致统计方法日益复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以数据挖掘方法为代表的统计学的第三次革命即将到来。数据挖掘是在继承已有统计理论的基础上,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的特点,将统计方法从抽样推断向海量数据分析推进,是统计学、计算机技术、仿真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甚至哲学思想相融合的新学科,体现了科学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内涵。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不只是方法上的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统计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从宏观经济计量、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到涵盖消费、收入分配、投资、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宏观经济统计专题分析、博弈论等传统经济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等,再到如今在金融统计、财政统计、精算与风险管理、管理统计或商务统计(含企业微观统计、微观金融、微观核算、微观经济计量等)、市场调查、数据挖掘、质量控制与试验设计等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广泛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无处不绽放出闪耀的光芒,为引领人类社会朝着客观、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内容概要
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贫困的缓解,是什么因素使得贫困群体更能分享增长所带来的成果,以及如何在社会财富之一“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使得包括贫困群体在内的各收入群体从中获得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等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凸现。由于我国城乡、地区及行业等之间的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差距,其发展模式和轨道也不尽相同,与之对应的则是贫困群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参与或分享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这种不确定的局面下,如何进行扶持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政策制定,让他们分享更多的经济增长利益,其前提应当是协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 本书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贫困缓解的上述若干问题作了探讨,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深度调整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问题历来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的重要问题。由于自己的懒惰和愚笨,也因为相关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本人一直也没有能拿出像样的成果,即使是这本经过再三斟酌的论著,也总觉得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无止境,不进则退,本书的完成只是一个起点,本人将继续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简介
阮敬,1979年生,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副秘书长。近年来在《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各1本,参与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5项,先后荣获全国统计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优秀统计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北京市优秀统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数据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创新与不足 1.4 亲贫困增长的分析框架 1.5 关于本书特定名词的简释2 亲贫困增长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贫困的内涵与类型 2.1.2 亲贫困增长的类型与内涵 2.2 亲贫困增长的理论分析基础 2.2.1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2 贫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3 贫困、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统一框架3 亲贫困增长的测度 3.1 贫困的识别与测度 3.1.1 确定贫困线的理论基础 3.1.2 贫困线确定方法及贫困线 3.1.3 贫困度与贫困规模 3.1.4 我国贫困度的实证测算 3.2 亲贫困增长的识别与测度 3.2.1 亲贫困增长识别的理论基础 3.2.2 亲贫困增长的公理性标准 3.2.3 基于分布密度函数的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 3.3 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的比较 3.3.1 基于评价权重的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 3.3.2 基于收入增长曲线的测度方法 3.3.3 基于贫困增长曲线的测度方法 3.3.4 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的不足及改进 3.4 中国亲贫困增长的实证分析 3.4.1 中国农村亲贫困增的长测度与实证分析 3.4.2 中国城镇亲贫困增长的判定与实证分析4 亲贫困增长因素分解 4.1 亲贫困增长因素分解的理论基础 4.2 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因素分解方法 4.2.1 Shapley值的一般分解规则 4.2.2 亲贫困分析中的Shapley分解规则 4.3 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地区分解方法 4.4 亲贫困增长因素分解方法的比较 ……5 亲贫困增长的政策研究6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 导论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政府扶贫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全球绝对贫困人口从1998年的10亿上升到2005年的14亿形成鲜明对照,我国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5年的1.35亿。而根据中国确定的国家贫困线,2006年年末全国贫困人口约4 800多万人,只占总人口比重的3.7%。 但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也出现了在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逐渐扩大的问题。200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结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高达10.7倍。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低收入者的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我国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脱贫后返贫,绝对贫困人口仍未减少的现象。因此,在正确合理确定我国贫困线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反贫困政策,日益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从国际社会看,经济发展、贫困和收入分配如何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发展政策、规划近年来关注的主要方面,许多经济发展政策的讨论也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此,联合国成员国设定了千年发展目标(MD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低收入国家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贫困消减战略文件(PRSPs)。这些目标或战略文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缓减贫困,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经济增长最大化。PRSPs要求对一系列推荐的经济政策和策略进行“贫困和收入分配分析”,使得经济和社会目标通常能够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关注重点的这些变化,对贫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三者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