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华文 编 页数:396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21世纪,有关文化,尤其是有关中国文化的发展、建设以及何去何从,它的影响力如何等讨论,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有关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申报极大地提升了这种热情。2003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报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一场以民族民间艺术的抢救与保护为目的的工程在全国悄然掀起,并发展成为持续的国家与省级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与保护运动,这也唤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觉。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数千年一以贯之,上层文化中的制度性与礼制性的文化形态多样,下层文化中的民间文化或生活文化也丰富多彩,它们的影响长久而深远。不知是国门被强制打开还是对于现实各种文化的不满或逆反,实际上,从19世纪40年代之后,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逐渐地抛弃自己固有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这种抛弃的速度在加快。人们在打破旧世界的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的文化,并通过西方经济模式和科学技术的引进,逐渐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试图建立一个新世界。20世纪之后,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城市至集镇乃至到偏远的乡村都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许多有识之士试图通过改造传统的文化,引进西方的文化来重新建立一种适应中国人生存需要的文化形态或模式。结果,在进入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极左观念和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文化建设的主导,中国文化带上了极端的革命色彩。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外向型特点越来越鲜明,一个多彩的世界向封闭的中国社会重新开放:从衣饰至饮食,从居住到交通,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中国人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中国文化似乎找到了广个新的起点,一个崭新的世纪和一个崭新的文化正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特点: 第一,系统性强。本著作是一本系统地阐述文化理论和文化观念的著作,它从文化概念开始,对于文化学的形成发展以及相关的流派、方法、特征、功能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展示,是目前学术界最关心、也是目前学术界最全面的文化学理论的展示。 第二,理论性强。本著作不仅系统性强,而且理论性也强。对一些涉及文化发展的问题,如文化与环境、与时间、与教育、与符号象征、与变迁冲突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内容,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探讨,做到问题有出处,说明有理由,讨论有结果;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还可以指导或解决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文化认识和共性问题。 第三,针对性强。本著作对于中国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和大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从理论角度厘清文化概念、内涵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对生存于其间的个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理解当下文化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认识和现实问题,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差异所决定的文化生命力,理解文化多样性对于文化环境的意义和价值等。这对于每一个处于文化变革中的中国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前沿性强。作为以文化学基本理论为主导的一本著作,必须吸纳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本著作在注重系统性、理论性的同时,非常强调前沿性。对文化产业问题以及文化的主权、文化的安全、文化的硬实力与文化的软实力问题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研究,对这些前沿问题的讨论,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学研究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社会需要,更贴近生活层面,也就更具有影响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 第二节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文化学的流派第三章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 第三节 文化的累积和创新第四章 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第一节 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主要功能第五章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田野调查法 第二节 文献法 第三节 比较法 第四节 其他方法第六章 文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文化学与语言学 第二节 文化学与政治学 第三节 文化学与民俗学 第四节 文化学与宗教学 第五节 文化学与艺术学 第六节 文化学与经济学 第七节 文化学与自然科学 第八节 文化学与教育学 第九节 文化学与社会学 第十节 文化学与历史学 第十一节 文化学与民族学第七章 文化的生存与环境 第一节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狩猎采集社会文化的生存与环境 第三节 农耕驯养社会文化的生存与环境 第四节 工业社会文化的生存与环境第八章 文化的时间与空间 第一节 文化的时间 第二节 文化的空间第九章 文化符号与象征 第一节 文化符号 第二节 文化象征第十章 文化的继承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的继承 第二节 文化的教育第十一章 文化的变迁与冲突 第一节 文化传播 第二节 文化变迁 第三节 文化冲突第十二章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文化的民族性 第二节 文化的时代性第十三章 文化的主流与支流 第一节 文化主流 第二节 文化支流 第三节 文化的中心与边缘第十四章 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 第一节 传统与文化 第二节 现代化与文化发展第十五章 文化的产业化与经营 第一节 文化产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文化的产业化经营第十六章 文化的主权与安全 第一节 文化主权 第二节 文化安全第十七章 文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第一节 文化的硬实力 第二节 文化的软实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 我们在文化学研究范围中已经牵涉到文化的构成,但在一般意义上,文化学研究范围的讨论仅仅是对一些文化形态或内容的叙述。如果从学科理论的角度出发,则文化学的构成是在文化学研究过程中对于具体对象抽象化或条理化的表达。 我们知道,与其他动物的本能化生存相比,文化是一种符号,文化也是一种自成一类的现象,但人类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最终导致文化构成的复杂性。 一、文化构成的层次 在政治学或经济学的研究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了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由不同的形态组成。而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文化的这种相对层次性,也非常明显地存在。首先,从文化起源的角度来看,满足本能需要的文化形态往往构成了最基础的或最基本的文化层次,它们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内容;接着是通过一种社会层面展示的文化,诸如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内容,它们从血缘等基本层面延伸开来,在社会层面得到最充分的表达。而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心理层面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种族或民族或地区中,在不同的性别或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类的心理需求和满足过程是极其不 同的,这种不同构成了这一文化层次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