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向世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向世陵 编 页数:211
Tag标签:无
前言
对于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大环境下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青年学生来说,如何通过恰当的课程学习以改善和提高其人文素质,一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世纪交替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文素质课课程和教学改革,并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一系列的人文素质课和通识课教材。本人主持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智慧》(含其配套教材《智慧的故事》)便属于其中的组成部分。然而,作为面向全体学生而侧重于智慧开发和人文素质培养、并力图弥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先天不足问题的中国哲学(或中国哲学史)课程教材,在全国仍然十分匮乏。因为既要立足于中国哲学的固有特点并注意与西方哲学智慧相比较,又要走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沿,充分考虑和尽量适应非哲学专业学生开发智慧的需要,在教材编写上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按照本书作者的撰著实践,通识课和人文素质课所需要的中国哲学教材,应当与中国哲学史专业教材在哲学史材料取舍、重点选择以及叙述的严谨性与生动性等方面做到互相弥补、互相照应而相得益彰,以便为青年学生提供一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可以依循的通道。正是服务于这一目的并为满足社会对人文素质培养和通识课教育所抱有的期待,《中国哲学智慧》先前已推出了第2版。既然如此,再编写与它颇为类似的目前这本《中国哲学的世界》,除了与《中国哲学智慧》相比,问题和观点更为集中、叙述更加流畅以及编写体例作了新的调整这些形式方面的特点之外,从内容上说,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本书的新颖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内容概要
《中国哲学的世界》能够作为一本相对通俗的人文素质课教材或哲学通识课读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说明学习中国哲学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哲学的世界》经各位学者认真撰写而成,各部分体例亦大体保持一致,但相互间的协调衔接尚有值得推敲和改进之处。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中国哲学的世界》的撰写则力求简要,其间的详略取舍既有见仁见智,也有学力深浅和尺度把握的准确性问题。同时,作为人文素质课和通识课读本,如何在通俗生动与规范系统之间做到“执两用中”、火候恰当,需要在不断锤炼中走向完善。
书籍目录
引论开篇的话第一章 先秦哲学第一节 经典与中国哲学的萌芽第二节 无为与逍遥——道家第三节 爱人与知天——儒家第四节 兼爱与三表——墨家第五节 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第六节 依法与顺势——法家第七节 阴阳五行——阴阳家思考题第二章 汉唐哲学第一节 汉初黄老之学与《淮南子》第二节 天人感应与天道自然第三节 魏晋玄学的辩题第四节 道教对于长生的追求第五节 中国佛教哲学第六节 道统说与复性论第七节 天人之学的进一步追究思考题第三章 宋元明清哲学第一节 “理学”概念的出现与含义第二节 “濂洛关闽”的理学正宗第三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第四节 王霸义利之辩第五节 求“真知”与知行相须思考题第四章 近代哲学第一节 转型中的近代第二节 近代佛学缘何复兴第三节 先秦诸子与现代科学:西学中源与诸子学第四节 曾国藩的儒学观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第五节 维新与革命的冲突第六节 西方哲学的引入和现代中国哲学的形成第七节 走向现代哲学思考题结语哲学与境界爹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先秦哲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萌芽和成形的时期。先秦哲学在相对广袤的中华文明的故土上诞生,并随着“人文化成”的历史进程而迅速成熟,不但由此而奠定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基本格局,而且最终使中国哲学成长为世界主要的哲学形态之一。第一节经典与中国哲学的萌芽中华民族从洪荒中一路走来,华夏先民用勤劳的双手展现了自己的生存智慧,创造出了辉煌的上古文明,也用“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之类的神话故事诉说着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与思考。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时代,夏、商、周三代奠定了后世中国社会的基本范型:农业立国的自然经济、注重血缘的宗法社会和巫史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主要以《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经”为代表的体现先民哲学智慧和价值理念的文化典籍。在这些典籍中,积淀了三代圣哲对宇宙人生的领悟,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生存智慧,其中贯穿的价值理念、哲学思维和提出的问题被后世继承、诠释和发展,因而不但成为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和中国哲学萌芽的体现和载体,更是后世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经典。因此,学习中国哲学,首先就需要了解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六经”或“五经”。
后记
《中国哲学的世界》能够作为一本相对通俗的人文素质课教材或哲学通识课读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说明学习中国哲学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2006年,大约同样在这一暑热刚刚来临之际,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孟岩岭先生的委托主编此书,颇觉有些棘手。如何才能与先期主编的同类型教材《中国哲学智慧》进行区分并写出新的特色,是一个难题。两年以来,经过各位同仁的努力,在几番讨论编写提纲和内容修订的基础上,今天终于交出了成稿,算是告一段落。《中国哲学的世界》按照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约定俗成的历史分期,由不同学者分工合作完成。全书分工情况如下:杨庆中、王国雨撰写第一章;罗安宪撰写第二章;向世陵撰写第三章、前言、引论及结语等;干春松撰写第四章;全书统稿、定稿工作由向世陵负责。本书经各位学者认真撰写而成,各部分体例亦大体保持一致,但相互间的协调衔接尚有值得推敲和改进之处。中国哲学博大精深,本书的撰写则力求简要,其间的详略取舍既有见仁见智,也有学力深浅和尺度把握的准确性问题。同时,作为人文素质课和通识课读本,如何在通俗生动与规范系统之间做到“执两用中”、火候恰当,需要在不断锤炼中走向完善。书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以及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备修订时采纳。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的世界》是由向世陵编写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